每到乙個人生階段,就感覺離死亡又近了一步,異常焦慮怎麼辦?

時間 2021-06-02 18:43:09

1樓:任重道遠

沒死過,怎麼那麼懼怕死。活著就要折騰。焦慮是對未來描述不清晰,對現在把握不准,對自己不夠自信,適應和調整能力差。

所以說你還年輕,要走的彎路還很長,大膽的出發,不要畏首畏尾。迎風逆光,向死而生。

2樓:心理諮詢師-遨遊

你什麼時候開始擔心死亡的?困擾你這麼久的問題,你肯定讀過不少雞湯,知道什麼是人生的意義。既然道理都懂,你想得到什麼答案?

這種文字對答環境,你對死亡的擔心有多嚴重無法評估,建議你直接求助專業人士。比如精神科和心理諮詢師。

在這能給你的建議就是,列乙個自己的願望清單,乙個個去實現,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過。

3樓:月清星冷柴門開

改變看問題的角度。人的生死自己不可控制,生死沒有清晰的時間界限。有的人覺得自己要若干年以後才會離開,可能乙個意外就突然消失了;有的人認為自己命懸一線,將不久於人世,可是數年之後還依舊健在。

年齡增長,收穫的經歷越多,體會和感受就越多。人生就是乙個體驗的過程。還有許多的東西是超出人類當下的認知範圍的。

如果從小學教科書就說人類的靈魂不朽,人還會害怕死亡嗎?

4樓:lydia

是的,我認為人所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是死前的痛苦、情感的折磨以及對死後未知的恐懼。

唯物主義,人死,生命停止,一切都挺停止,思想意識,靈魂都消失。唐朝清朝沒有我,也沒有懼怕,那死後也是一樣。所以努力過好每一天,懼怕不懼怕那一天都會來。

有神論,死後有靈魂,天堂地獄或各種輪迴。人怕的是受痛苦折磨或報應,所以多行好事,莫問前程。有錯就改,有心事就說,對人對事無愧,自然坦蕩無所畏懼。

讓每天充實起來,做好時間管理,人活的再長久,就算能活100歲,也不過是36500多天,白駒過隙,窄如手掌,也是數的過來。

珍惜今天。珍惜眼前人。

5樓:逆維思維

人們如此懼怕死亡,但是沒有人知道,人在死亡以後是否也會一樣畏懼著生存,想方設法地避免「出生」在這個「活著」的世界。

恐懼心理有乙個很明顯的特點:對於那些神秘和恐懼的事物,對它們越不了解,恐懼感就會越強。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就是如此。

人總是習慣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虛無、黑暗、痛苦,所以,在人的心裡,死亡成了絕望的代名詞,我們時常被自己的想象所欺騙,因而生出了種種恐懼,又讓這種恐懼佔據了內心,影響了活著的心情。 但這種想象是沒有依據的,為沒有依據的事情恐懼、痛苦,很不值得。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古希臘的快樂主義大師伊壁鳩魯認為:「一切善惡凶吉都在人的感覺之中,而死亡不過是感覺的喪失。

所以,死亡事實上與我們的感覺無關,因而無須恐懼死亡,因為,在人活著的時候,死亡還沒有真正到來,而一旦死亡降臨時,我們又感覺不到死亡了可怕的只是我們對死亡的想象。 」

莊子對人生的短暫也有著深刻的認識:

他說:「人生於天地之間,就像駿馬穿過乙個狹窄的通道,瞬間而過罷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順應變化而死。

業已變化而生長於世間,又會變化而死離人世,活著的東西為之哀嘆,人們為之悲憫。」

但是面對終將到來的死亡,莊子並不是陷入悲觀絕望,而是達觀地看待這一切,他說:「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脫了自然的綑束,毀壞了自然的拘括,紛紛擾擾地,魂魄必將消逝,於是身形也將隨之而去,這就是最終歸向宗本啊!」

既然死亡只是為了回歸本源,還有什麼好悲哀的呢?既然你思考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那就學著換一種角度去理解死亡。

大學畢業後,或者你有沒有乙個人生階段感覺自己的朋友圈越來越小?

展眉 同感,畢業多年,各階段發小同學大都失去聯絡,各自生活 工作,甚至親人也是,彷彿自己逐漸活成了一座孤島。然後試著開始參加驢友活動 培養興趣等,雖然也認識不少人,但總基調還是乙個人,交流有了,但是孤獨還在。熱鬧是一時的,孤獨大概是永恆的吧! 花大爺的保溫杯 當自己忙起來為了想要的東西去奮鬥的時候你...

乙個人在自然死亡下會是什麼感覺?自然死亡的人在死亡前知曉他的整個死亡過程嗎?

聽我媽講的,她同事和鄰居老婆婆一桌打麻將,老婆婆胡了,一激動就去了,同事還很害怕,我媽安慰她 你讓人家老婆婆胡了,人家高興還來不及,不會怪你的。 安娜 說不上死亡,有一次健身房做那個趴地上又跳起來的動作,頭忽然發暈,知道是頭部缺氧了,我就站到一邊等恢復,那個時間好長啊,眼睛看不清了,聲音也聽不真切了...

在高中階段喜歡上乙個人是什麼感覺?

門門山人 或許,可能因為不信任吧,對不起,原諒我吧,我們說好的一起要有乙個好的未來,如今你確不想談這些。我懂你,也理解你。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放手,我真的好喜歡你,好愛你希望未來的日子我們都好好的可以嗎 曾經的構想,我們一起實現可以嗎 彼此都考慮一下對方吧,我真的好愛你 畢業了,我們還會好好的嗎,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