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件事情上不上心,是可控的還是不可控的?

時間 2021-06-01 23:03:00

1樓:苟渝

人對事情的上心程度當然是可控的,這與目標的管理密不可分。舉個例子來說吧,當我們玩遊戲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有遊戲幫我們制定的具體目標,每消滅乙個敵人或完成乙個小任務就可以即時獲得反饋,這些小成就不斷的累積就形成了我們最終達成通關目標的動力。遊戲的設計都是符合人性特點的,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有多麼巨集偉的目標,如果短時間內不能取得積極的正反饋,我們就很容易因為失望而放棄努力。

遊戲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通過等級、得分等概念,牢牢鎖住了人們的注意力,讓人願意為最終目標不斷努力欲罷不能。

我們往往認為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來迅速解決問題是由天賦決定的,我們把能夠輕易專注於工作和學習的人看成是聰明的,事實上這是一種巨大的錯覺。學習能力固然有智力因素的影響,但絕大部分的成功人士智力並不比一般人高呀,那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來獲得最終成就的呢?

有乙個心理實驗的遊戲,就是在一大串不連續的數字裡找到3組連續的數字(比如在1,5,7,2,4,6,3這一堆數字中把123找出來,實際遊戲時的陣列裡有上百個數字),測試者聲稱越快找齊人的注意能力就越集中,並且把時間限定在30秒以內。很多人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的第一反應是:「天哪,這麼大一堆數字,怎麼可能在30秒以內找完?!

」而通常能夠在30秒內完成遊戲的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的:「嗯,管他的,這只是個遊戲嘛,好吧,先從第乙個數字開始,找找看有沒有匹配的。」你看,比起前一種人,第二種人反而顯得漫不經心,連思考速度都是那麼慢悠悠的。

他們能夠拆分目標,不是一來就盯著「找全所有的陣列」這個大目標,而是先找第乙個陣列裡可能出現的兩個連續數字,當找到後,再去找剩下的那乙個,然後湊成第乙個陣列。

你會發現,第一種人在最終達成目標前一直是處於焦慮和絕望之中的,越往後就越焦躁,最後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焦躁情緒消耗掉,再也無法集中精力了。而第二種人能夠保持專注與高效的秘密就在於,他們在這個遊戲過程中一直在獲得正反饋,一直在獲得希望。比如在上面我列出的陣列中,他們的思考模式是這樣的:

「恩,第乙個數字是1,那我先找找看有沒有2,嘿!還真有,現在就剩乙個3了,看,它在這兒!我真棒!

好啦,開始找下一組!這遊戲不難嘛,還挺有趣!嘿,我真是天才!

」你看,在這種思考模式裡他們的腦子居然還有心情閒下來稱讚一下自己,表面上的漫不經心卻有著驚人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每找齊乙個陣列他們就會獲得3次因成功而帶來的正反饋(找到2、3和湊齊整個陣列各一次正反饋),整個遊戲過程中可以獲得多達10次的鼓舞。你看,比起那些一來就盯著大目標的悲催倒霉蛋,是不是這些幸運兒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的動力呢?

對某件事情太糾結,放不下怎麼辦?

居居的橘子 這個問題很是玄妙呀。對一件事情太過糾結,必定是自己心裡過不去的,既然放不下,那就別放下嘍。讓時間慢慢沖淡你對它的執念。但自己也不要反覆咀嚼它噢,就把它放在心裡的小角落就好了 lucky 太糾結還不如總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就像你把領導交給你的事辦砸了,在糾結也不管用還浪...

人對某件事物是如何構建認知的?

第十八年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個人愚見,看待某件事物就是全方位的去看,這是看大概,看此物的形態,看此事的表面。並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去看,由表及裡,自外而內。先看大概,再慢慢的深入。有句古話叫溫故而知新,所以我認為不單單只看一遍,要看許多遍,每一遍都會有新東西。所以總結說來,看一物 事 ...

當你對某件事情(某人)怒不可解的時候你會採取哪種方式或者行為來處理?

事件一 公司樓下有家快餐,很長一段時間同事中午只吃那家快餐,開始我們中午一塊下樓買快餐,後來他不想下樓,就說一人一天吧,那ok啊 我們一人帶一天,到後來呢,他中午基本就不下樓了,變成幾乎每天都是我下樓帶飯了,我也沒說什麼,後來委婉的表達了我有點不樂意了,結果他不高興了,生氣了。我。事件二 和事件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