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覺得藝術離你很遙遠嗎?

時間 2021-05-30 19:52:11

1樓:布吉島上的貓

既近又遠吧,主要是我認為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對「藝術」這個詞做乙個完美的定義,藝術到底是什麼呢?我並不認為藝術僅僅是用來表達的,她不該是作為乙個表達的工具。所以藝術給人的感覺就是忽近忽遠的感覺,她是模糊的,又是美的。

2樓:阿爾忒彌斯

你是指藝術思維啊還是藝術品吶,還是說藝術修養。

藝術思維,藝術修養,都需要了解藝術學科的基本常識,在生活中去運用並感悟,那麼藝術一點都不遠。

藝術品,這個是需要專業訓練才能製作的,距離肯定很遙遠。

3樓:盧奎西亞 多納蒂

如果有人覺得自己離藝術很遠,那麼他的心靈肯定也距離生活很遠。僅僅是滿足生存需要的話,真的不需要絞盡腦汁來讓自己靠近藝術。藝術有「感知」-「評價」-「創造」三種階段,然而只滿足於生存需要的人,根本沒有進入到「生活」的邊界內,因此他們對藝術的存在無從感知,所以當然會感到「藝術」距離自己非常遙遠,且概念朦朧,海市蜃樓一般。

從對於藝術的「感知」能力培養開始,人們與世界的互動水平從「生存」上公升到了「生活」。區別於「生存」的恩格爾系數居高不下,「生活」對於我們的要求更加複雜與苛刻。這也是很多人對進入「生活」望而卻步的原因,他們(大多數都出於懶惰)寧願呆在無趣絕望的「生存圈」裡,也拒絕主動調動五感,拒絕不斷地思索,因而找尋不到通向「藝術美」的生活大門,永遠作為一名「不曾品味」的門外漢。

那麼如何來區分「感知」-「評價」-「創造」這三個生活階段呢?在「感知」階段,人們一樣從身邊接觸到了龐雜的感性材料(紛繁的物質、瑣碎的思緒、雜糅的情感等等),有一部分人選擇僅僅從功用角度去判斷這些材料的價值(能不能吃?能不能取暖?

能不能換錢?);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動用一切手段,去感受和理解材料中蘊含的意向。當他們通過思考提煉出了「意向」,並對此意向形成了初步的共同認知後,「感知」的過程結束。

然後進入第二個階段,即「評價」。提煉出意向的這群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嘗試去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些意向的意義與價值,把能夠反映心靈,能夠結合理念的意向挑選出來,向社會進行宣傳與展示,以便從更多人那裡獲得「積極的評價」;反之也進行宣傳和展示,讓社會給予「消極地評價」。最後在評價工作結束後,進入到第三個階段,有些人的智慧型能夠從受到評價後的意向中汲取靈感,聯想到其他加工物質世界的方式,他們的工作就屬於「創造」,應當被認為是「生活的最高方式」。

「藝術」當中描述的就是世界呈現給我們的樣子,只是有的人沒多想,有的人想得多罷了。想得多的人就從表象中提煉出「理念」來了。

當乙個人進入到了「創造生活」的人生階段,他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邊萬事萬物中皆有「藝術」的身影。處在這個階段中的自己時刻被生活中的藝術所包圍,從中學習,從中領悟,從中批判,從中創造出新的「藝術」...也就是真的在世界中生活,而不是在世界中生存了。

你會覺得你的家人很虛偽嗎?

求師問道 會的,我覺得我爸就是那樣,他老是說自己家庭條件有多好多好,別人家有什麼什麼問題,從來不說自己家或自己有什麼問題。我媳婦對外人特別客氣,見面就叫阿姨或姐,見了我就批評 平凡的琳琳子 偶爾,但是這種想法會隨著長大覺得自己很過分,因為不管怎麼樣,家人確實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愛你,不需要你的付出的愛你...

你會覺得討好型人格很悲哀嗎?

烏雲是個愛哭鬼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你會討好乙個陌生人嗎?你討好的都是你自己在乎的人,基本上不會要求他們有回報,你覺得這是討好嗎?有目的叫討好,沒有目的叫善良。人格沒有好壞之分,自己開心就好,對你冷漠的人,你會有一直討好的慾望嗎?一直把你當工具的人你討好久了你也會認清楚的。不要老是懷疑自己就好了。...

會覺得自己很討厭嗎?

醉裡挑燈看劍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鄙夷自己。一無是處,窮,醜,甚至連思想境界都不夠,腦子裡整天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以前沒有見識過真正世界,現在見識過了,覺得自己很討厭。沒有修養,很多細節自己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行為帶給其他人不好的影響。 人間四月天 會。因為我是乙個很重視友情的對友情很專一的人,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