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際交往中的 被動攻擊 ?如何應對和避免?

時間 2021-05-13 05:48:12

1樓:

這種人我稱之為老油條。

以前的公司招過這種人。發乙個問題給他們,他們永遠不查,也不回應我。然後就擺出一副資深老員工的樣子,彷彿在說:「我吃過的屎比你還多。」

後來,時間證明一切,他們全部都轉行了。

如果身在曹營,對付這種人,要樹立職業邊界,堅決不當老實人,然後及時向上級反饋。

2樓:鹽選推薦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被動攻擊?

它的定義就是:通過被動的、受虐的、或者把傷害衝動轉向自己的防禦方式,來表達對別人的攻擊。這裡面有兩個部分需要留意到,乙個是被動的部分,乙個是攻擊的部分。

首先,當你對別人的計畫/安排感到不滿意,比如,中午吃什麼,約會如何安排,金錢如何規劃等等,你都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可能會拖延回應對方,這中間你可能會不停地挑刺、吹毛求疵,但是也不給出實質性的建議,不論怎樣你就是不爽。

你的舉動可能會讓別人無可奈何地妥協,不斷調整安排和計畫,直到讓你滿意為止;但更多時候,你的關係物件會遠離你,或盡量避免和你共同做事,你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之中更顯狹窄和孤僻。

第二,你很少甚至幾乎從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你慣常通過一些迂迴的方式,來讓別人感覺到你的情緒變化,你通過讓對方不舒服,挑釁在被動等待他們來詢問:「你生氣了嗎?」、「你不舒服嗎?

」,你要不回答「我沒事啊」、「我很好啊」,要不反問「你為什麼要生氣呢?」,你更容易無意識的期待周圍人有讀心術,期待他們能讀懂你的每乙個眼神、動作所表達的情緒和需求,進而主動的去滿足你,和人相處,是讓你,更讓對方,感到疲憊不堪的事情。

第三,在親密關係中,你如果感到感情中出現了問題,也很難是那個主動想要分手的人,即使自己先動了分手的想法,你也大概率不會直接提出來,而是會故意製造一些看起來比較明顯的矛盾,冷戰、爭吵等等,最終等到對方忍無可忍提出分手之後,你就順理成章變成那個被分手的受害者,避免承擔更多的責任。

第四,在工作中,你常常表面服從上級的工作安排,暗地裡則以拖延、敷衍、不予合作等方式妨礙工作;你可能經常性的遲到,常常「忘記」一些不太緊要的任務,雖然很多時候工作效率低下,卻能做到在關鍵環節不犯錯,你常常為自己的這份小聰明感到慶幸。

我們既有可能自己擁有被動攻擊型人格,也有可能被擁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所傷害。

生活中你如果仔細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那些對外人極盡討好表達友善,卻對家人苛責容易攻擊的人,往往是被動攻擊型人格特質。你會注意到他們常常表面上看起來和藹可親、好脾氣,幾乎從不生氣、也從不發怒,但是他們卻常常用隱蔽的、消極的方式來不合作,或者發洩憤怒情緒、攻擊他人,這種「不合作」實際上是一種攻擊行為,只是並不屬於顯而易見的攻擊。所以,這類人即使在內心充滿怨恨和憤怒的時候,在關係一般的外人看來,還看不出來有任何異樣。

同時,他們不信任權威,對權威型或者控制型的人特別敏感,在職業或者是個人領域對他人的要求習慣性反抗,也經常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指責權威人物,誇大權威人物的不足和缺點,最後他們還總是用間接的方式表達不滿,比如故意降低工作效率、拖延、賭氣、故意「忘記」一些事情和工作,暗地裡抱怨待遇不公、抱怨不被理解等等。

這種被動攻擊在很多親子矛盾、夫妻矛盾中也會經常發生。比如,妻子給丈夫安排家務,掃地、洗碗、晾衣服……不管安排什麼,丈夫不是忘記就是做得差強人意、雞飛狗跳,妻子如果去質問,丈夫就會說,「你看我也不是故意忘記的」、「我手笨、沒乾好」,這樣一來,妻子常常窩了一肚子火,丈夫卻又好像並沒有做錯什麼。

其實,丈夫的行為在表達「我不應該做家務」/「我不願意做家務」,卻又不直接說出來,於是在行為上搗亂。這種被動攻擊的表達,尤其在權力地位不平等的夫妻關係中非常普遍,比如這個例子裡就是妻子的地位/話語權更高,妻子不是家庭的半個主人,而是全部主人,家庭事務是不理應由夫妻二人共擔,而是需要妻子去分配任務,下達家務工作的指令給丈夫。而這樣的家庭系統和權力不公,常常都有代際遺傳的根源。

說完了行為表現,我來說下被動攻擊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每乙個被動攻擊型人格的人生初期經歷,都有著乙個自卑的、缺愛的家庭環境。

在面對力量弱小的孩子時,父母更容易通過直接攻擊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是有力量的,是有信心自己壓的過孩子的。比如小時候孩子說「媽媽,我長大了想當作家。」媽媽卻回應道「就你這樣的成績還想當作家?

天天作業都寫不完,竟然還有這樣的痴心妄想」,這種攻擊就是直接質疑和否認孩子的想法,對這個孩子來說,夢想會慢慢變成乙個可笑的、虛無縹緲的概念,這種攻擊讓孩子痛苦,也會憤怒,同時還會讓他對自己產生質疑,陷入羞恥。

這樣的家庭養育因為缺乏愛和善意,孩子長大後就更容易通過叛逆和疏離,來表達心中的憤怒和對抗,這時父母的表達就會從主動攻擊變成被動攻擊。比如對孩子說:「我省吃儉用供養你,好不容易替你找了個工作,你怎麼能說辭就辭?

」「你別跟我說什麼職業發展需要,你說的我也聽不懂,我就是這麼命苦,辛苦一輩子到老了還要為孩子擔驚受怕。」

如果孩子努力求得父母的理解,還會被父母通過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相比較,來拖延對話,或者用「我都是為了你好」,來逼迫自己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見,被動攻擊的表達非常具有迷惑性,常常讓當事人分不清楚自己是被攻擊被控制還是被關懷被愛護。

事實上,很多在被動攻擊教養下成長起來的人常常會體驗到仇恨,這種仇恨不是殺父之仇需要報復那種,這是種裹挾著很大的羞恥感的自恨和自怨自艾

3樓:

被動攻擊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行為。不是潛意識。因為我很擅長,大概是跟我爸學的。

我從小把什麼事兒做得很漂亮然後跟我爸講時,他基本都會一筆帶過然後問下一步安排/指出其他方面還沒做好的事...etc.總之就是忽略我求誇獎的心態。

我一開始不覺得怎麼樣,後來發現我也會這樣對待別人。比如關係不錯的人(但又有點競爭)有了什麼好事兒跟我說,恰好這事兒我也很care但還沒搞定,我心裡就會很嫉妒。但又沒有任何能擺上檯面的方式去攻擊ta,就只能「被動攻擊」了。

時間長了被攻擊者也有不滿,但挑不出錯來啊。「我高標準嚴要求是一貫的風格/是為你好/你直接說讓我誇你兩句不就完了嗎/etc」。

這時候我才有點理解我老爸。乙個打拼多年、相當不容易、也有很多人佩服的人。雖然不明說,但他也是一直在跟人家比啊。我才25歲,但已經明白了「凡入人道,無人不苦」的道理。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變被動為主動

劍落瀟遙 乙個很好的傾聽者,這就是你的優勢所在,利用好這個優勢,在傾聽的同時表達你自己想法,幫助她。遇到別人主動打招呼,笑臉常開,告訴自己,要主動。別害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 子規啼裡雨如煙 講不好呢往往是因為自己表達不好或者知識不夠豐富。我不是說你學識不好之類的。你知道徐庶吧。看看他的經歷。他也...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自立?

顧胖胖胖 其實討好,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是不夠自信,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本,不夠優秀。第二,是想要獲得一些利益,達成目的,稍微的討好一下。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過討好的行為,一昧的錚錚鐵骨很難在一些環境下生活下去。但我並不喜歡那種卑微的,缺乏自信的討好,我也經歷過一段時間下意識的去討好別人,因為擔心自己...

如何避免人際交往中的刻意討好?

瀚逸 我最近也在關注這個問題。我發現不管是朋友還是同事,都要有邊界。人也是蠻奇怪的,我懂事點沒人鳥我,非得我作點 鬧騰點才會關心我或者欣賞我。人啊,在熟人那裡,確實是複雜動物。 於飛 我們過去的家庭親密關係經驗,會影響我們現在的人際交往,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迎合 討好他人,或迴避 抗拒他人。這兩種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