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為什麼公眾對女教師的辭職信如此關注?

時間 2021-05-10 00:36:53

1樓:苟渝

說話的方式比說什麼更加重要,要走心呀。

舉個例子。乙個孩子在網上求助,他可以寫:「我想吃飯」,也可以寫「學校的小朋友們都有肉吃,我卻連饅頭都不夠吃」,同樣一件事,哪個更打動人?

女教師的辭職信恰好就打到了沉浮於喧囂都市,困頓於幾平公尺格仔間,為生活而忙碌的上班族們心裡的G點。看到這封信,有多少人都把自己代入進去,開始想象要是那個看世界的人是我該多好?

要想傳播一種觀念,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女教師那樣,講乙個簡單又走心的故事,把聽眾拉入到自己的感知世界裡。

腦補了一些乞討技巧,如下:

1.我瞎了,請給錢。__世界這麼美,我卻看不見。

2.求五元路費回家。__寒風刺骨,我卻無家可歸。

3.可憐我吧,我腳斷啦。__世界這麼大,我卻不能用腳去丈量。

4.我是孤兒。__媽媽的懷抱那麼溫暖,我卻已經記不清她的臉。

啊,好想去討飯@( ̄- ̄)@

2樓:雞毛蒜皮

不用心理學角度就回答一二吧。一是迎合了大多數人心裡,現在社會壓力大,人心焦慮浮躁,逃離慾望使然。二是新聞點和關注點宣傳,可能大多數人關注更來自於娛樂性。

3樓:蘇沫漓

可能是因為,所謂的教師寄託著這個社會所有兒童的希望與夢想。被當做理想中的道德模範。所以,社會人看待老師總是喜歡用最高的責任與道德標準。老師的很多行為也會被放大。

4樓:暖冰冰

每個人內心都有著自由的嚮往和慾望的蠢蠢欲動。當乙個夢想發出聲音的時候都會被一些現實主義者打壓。其實就是感性與理性的較量。

每個人幾乎每刻都在內心中與這兩種力量較量。這件事件引發了內心較量的現實化,在人們闡述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時,實際是在加固自己支援的力量,以利於自己減少內耗,更快做出更利於自己的決定。這位教師是學心理學的,在他的理論體系下可能更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更傾向於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為先,所以將"想去看看世界"這件事情現實化也是在加固自己占上風的力量。

但更多的人還在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真正的生存需求/心理的生存需求),為了保護自己的堅持的力量不受衝擊,所以會對這件事情表現出羨慕、嫉妒或強烈反對的言論,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爭鬥。

5樓:行一

女教師想去看看世界的「我」,是千千萬萬大眾心中千萬麵中某一面的「我」,大眾關注的並非女教師的「我」,而是自己心中的「我」,對女教師的行為認同或不認同,其實也是對這一面自我的認同或不認同。

6樓:於福香

都想幹又不敢幹的事,心理女教師幹了,所以各種艷羨、質疑、揣度、吐槽、聯想等等自然就都來了,自己幹不了的事,圍觀一下,也是過癮的。

7樓:心理諮詢師陳文杰

公眾之所以關注,是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這種渴望!女性,教師,辭職,追求,這四個詞語說明了什麼!單一看,不會有什麼,但是一旦聯絡在一起,那麼就有很多的復合話題!

從心理學角度講,這件事情本身是反潮流的,但是卻有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是壓抑人性的一種解放,做出這個決定,並沒有什麼稀奇,關鍵是主人公背後的故事,很多人都會因這件事情開始反思自己的三觀,懷疑,慾望,是否需要改變。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棄一切那!現實生活有很多的無奈和悲哀,這些讓所有的的人放棄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衝動,當這件事情來臨的時候,人內心的那份衝動有開始了。

其實這件事情本身是對所有傳統文化的一種顛覆,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是否想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無論怎麼說,這位主人公最起碼開啟了自己內心的世界,放下一切,去追尋,但是即使這樣,大部分人只能繼續堅持現實的無奈,這也就是為什麼公眾的關注度已經超越了事件本事!很多人自己無法實現,所以就有了希望和寄託!

8樓:孫興

顧老師為什麼辭職有她的考慮,不過處在當今這個網路發達的社會,人人都有言論自由,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都無可厚非。從您的問題中我感覺到您關注的是似乎有人不希望社會人員發生「人的異化」的現象。「人的異化」是什麼意思我不清楚,猜測一下,是不是指不希望人有異動,不希望人改變,在某些人看來似乎改變就會變得動盪。

這個問題在工業社會中突出的明顯。工人沒日沒夜的在工作崗位上「拼命」,而資本家不會考慮工人的辛苦,只是關心工人要好好工作,為他創造價值。如果工人發生「人的異化」,那麼損失就會是資本家的利益,或者是統治階級的利益。

從他們角度來看,是不希望變動的。如果您的「人的異化」是這種理解,那麼我覺得您心中更傾向於人有選擇的自由,自由舒適的生活。而從情感上體驗更多的是「工人」的情感。

其實,仔細分析,我們現在的工作性質與工業社會未有本質區別,因為生產關係依然沒有變化。所以很多人會有不得已而工作之感。也許在您的內心中有對此的反抗情緒。

從心理學角度能否解釋,為什麼我們很難對別人說 不 ?

Eric.H 需要提醒一下,因為如題這種問題比較多,所以過分強調 你缺乏乙個堅定的個人邊界 並以一些外在的條條框框來看自己是否做到是否達到以評測自己是否 有了自己的個人邊界 是不對的 這個路子方向錯了,且同時有可能會造成矯枉過正。那麼如何看自己是否矯枉過正了?就看自己是否做一些事情 表達不滿 拒絕或...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熬夜?

記得以前看班傑明巴頓奇事,裡面說深夜聽到自己最親密的人酣睡的聲音覺得很安心。作為重度熬夜病患者,覺得這句話有戳中自己不肯早睡的原因。再說多一點,我還是不晚起不開心星人,因為當世界甦醒時我睡去會令我感到很安全。 當熬夜成為一種習慣 你自己不會承認的你總打算著要把作息時間慢慢提前早睡早起 人總會不知不覺...

從心理學角度,喜歡模仿別人是什麼心理?

對於自卑善妒的人就是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理,這類人通常是不承認自己在模仿別人的,會一邊偷偷模仿嫉妒物件的所有,一邊詆毀抹黑,俗稱白蓮花。 我發現模仿有兩種,一種是下意識地迎合對方,表達友善,另一種是對方不在場但我希望他在場,於是我通過模仿他,假裝他也在。 Lavogue 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看 模仿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