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時間 2021-05-10 00:36:53

1樓:揚鞭策馬桃小妖

與其抱怨孩子不行,不如多多反思自

孩子性格內向,做事畏手畏腳;

孩子幹事拖拉,沒有專注力;

孩子三心二意,缺乏上進心;

孩子叛逆不聽話,總和爸媽對著幹;

孩子不愛說話,更不和爸媽溝通

想必為人父母,以上幾點困惑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面對困惑,我們又做過什麼呢?是束手無策還是順其自然?是一遍遍地嘮叨孩子「得改」,還是拿出做父母的權威,「逼著」孩子改?

不管怎樣的對策,結果都是一樣的:要麼收效甚微,要麼變本加厲。原因很簡單,作為家長,我們把「力氣」用錯了地方。

心理學專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寫到:所有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所謂親子關係,就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當然,這裡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血緣關係,而是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乃至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要一味抱怨孩子不行,而是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我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出現了什麼問題。

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作者講到了這樣乙個案例:

12歲的小迪,在媽媽看來總是喜歡「唱反調」,做事不用心,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學習得過且過。遇到事情,喜歡逃避,明明是自己做錯的事情,卻從不承認。

在小迪眼裡,媽媽愛嘮叨,喜歡翻舊賬,還總是批評他、冤枉他。

通過沙盤遊戲,媽媽和小迪找出了親子關係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媽媽的自以為是,導致了孩子的破罐子破摔。

接下來,趙玉萍老師通過讓母子倆互換位置,進行換位思考,結果是,小迪對媽媽的態度,從對抗變成理解,媽媽也明白了自己因為管的太多,而傷到了孩子。

所以,要想解決小迪的「問題」,首先做媽媽的要學會放手。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顧慮:對孩子放手,真的能行嗎?他們會不會學壞、會不會被傷害?

其實,孩子出生時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乙個自帶系統,有成長動力和自癒能力的個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們的能量也會越來越大,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再牽制他們。

很明顯,在小迪的「問題」上,真正的根源就在於媽媽對孩子過分管束,更何況,這種管束並非基於事實,而是基於媽媽自以為是地推論。

所以,只有媽媽真正做出改變,親子關係才能隨之改變,小迪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當然,親子關係的問題(也就是親子衝突),並非小迪和媽媽這一種,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作者將親子衝突分成了一下五類:

第一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認知偏差。這會導致父母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孩子要麼反抗,要麼自我否定;

第二類是父母與孩子在相處中缺乏情緒管理能力。這會導致孩子厭煩父母,甚至和父母發上衝突;

第三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行為問題,也就是案例中小迪和母親的問題,一邊是不肯放手的父母,一邊是要麼反抗要麼破罐子破摔的孩子;

第四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如果父母的人格不健全,自然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選擇;

第五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明明是母子關係,卻讓孩子更多的承擔起「男朋友」的角色,反過來照顧媽媽,結果就是孩子要麼早熟,要麼和父親上演輸贏大戰。

作為父母,完全可以對比一下你們家裡的親子關係,有相似狀況的,就可以對號入座了。當然,作者也給出了相應的「對策」,那就是:重建親子關係,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作者給出的「對策」聽起來簡單,但真要落實到生活中,卻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父母不斷地提公升自己的認知,管理自己的情緒,調整原有的家庭互動模式,擁有健康的人格,與孩子形成雙贏的人際關係。

有人會說:這也太難了吧!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沒什麼經驗,更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我想說,明知道自己第一次為人父母,明知道自己沒什麼經驗,為什麼不通過看書學習,彌補這條短板呢?!

要知道,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我們不是生來就會當爸當媽的,而是在與孩子同行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成長,才最終成為合格的父母。

知識不會從天而降,認知不會一夜提公升,學習才是改變的開始。

伊阪幸太郎曾經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就連開車上路都要需要考取機動車駕駛證,為人父母竟然可以「毫無準備」。其實,不管我們至前是否準備過,都不影響我們一邊學習,一邊陪孩子成長。當然,前提是為了孩子,你願意學習,願意改變。

《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分別從認知、情緒、意志力、人格培養、人際關係5個方面,結合作者在20多年的心理諮詢中遇到的25個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是由哪一種親子關係導致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改變。

比起那些枯燥的心理學知識和術語,案例的加入讓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即使是沒有任何心理學基礎的讀者,理解起來也毫不費力。

關鍵是,通過閱讀這本書,能改變我們的認知,不再一廂情願地在孩子身上「使勁」,而是讓我們能夠刀刃向內,反思自己,並因此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真是困擾,走出看似不可化解的親子衝突。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如果父母開始成長,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和平。

共勉,希望每個父母的成長,都從親子關係的重建開始。

2樓:京城小律師

人類有個既定現象,初生兒和主要養育者之間的鏈結匯聚,對養育者通常是母親的心理依附,如果嬰兒能依靠母親免受疼痛,寒冷和飢餓之苦,形成愉悅的幸福感,兒童就會與父母形成安全依附。

事實上,母親對孩子內部性格的決定性影響之一,就在於它能夠塑造孩子,通過心理防禦機制調節內部衝突的能力,這也是孩子首要的自我功能,因為從嬰兒期開始,母親一直是調節兒童內部情感風暴以及調整外部現實要求的最主要的人。

3樓:蜜月媽咪

親子關係是寶寶降臨到世界上面對的第一種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一概念一直熱度不減,好多有關【原生家庭】的電視劇集也受到大家的關注,好像在劇裡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如前幾年熱播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去年開年大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今年新劇《安家》裡的房似錦,無一擺脫【原生家庭】的魔咒:不管自己在人前是如何的光鮮靚麗,背後總有不想讓Sunny直射的那一面,內心總有不想讓任何人觸及的脆弱。

為什麼要說【原生家庭】呢?是因為親子關係發生的第一地點便是家庭。

作家東野圭吾曾經說過: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這裡的「好人家」,不一定就是大富大貴的家庭,那些夫妻關係和睦,親子關係和諧,溫暖溫馨的家庭,即便是經濟條件不好,也是「好人家」的標配。

那些在關係溫暖和諧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都是溫暖如春的人,老話講「家和萬事興」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和諧的家庭關係,不管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都是決定家庭成員性格好壞的重要因素。

然而,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單獨拿出來說某一種關係和諧,而另一種關係不和諧是斷然不成立的,即便是表象成立,實質也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在說親子關係如何如何之前,必須要強調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①夫妻關係和睦是家庭溫馨的前提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父親每天都爛醉如泥,母親每天都生活在怨言中,稍不如意便是一場家庭戰爭,但是父母雙親對孩子的愛依舊不減,親子之間的互動也正常。可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無論是母親有多愛孩子,亦或是父親有多重視孩子,孩子的心理都是恐慌不安的。

這樣的親子關係看似很好,但是實際上卻是存在著很多問題。

這樣的父母往往是將夫妻關係忽略,而過分看重親子關係,其結果卻不如人意。

那換乙個場景呢?父母每天都很恩愛,父親把母親捧在手心裡,母親是父親的忠實粉絲,夫妻互動也很有愛,親子互動更是溫暖,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被愛包圍的孩子更懂得如何愛別人。

所以在看重親子關係之前,更要重視夫妻關係。

②健康的親子關係是雙親與孩子的關係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父親在外打拼,母親在家全職帶娃。好多孩子經常見不到自己的父親,晚上要睡覺了,爸爸還沒有下班回家,早上去上學,爸爸已經出發去上班了。(或者是母親工作,父親重點帶娃)這種雙親一方陪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健康的。

所以現在社會總是呼籲,爸爸媽媽要多陪陪孩子,不要總拿工作忙來當藉口。

可以在每一天或是每一周裡設立乙個「專屬時光」——在這個時間段裡,只專注陪孩子,可以一起畫畫,一起讀書,一起講故事,一起做家務等等。進而與孩子建立健康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孩子會更有安全感,成長為充滿愛與正能量的人。

③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終身受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就變得尤為重要。

美國著名婚姻與子女教育專家麥道衛在《6A的力量》中說到,良好親子關係的六個原則:接納—讚賞—關愛—時間—責任—權威。

接納是親子關係建立的基礎,接納就是向孩子表達你的愛,無論他是平凡抑或不凡;父母發自內心的讚賞,是乙個孩子保持自信樂觀,進而感受自我價值存在意義的最好良藥;父母常常都是默默關愛孩子,但愛是需要說出來的,更是需要用適當且孩子能接受的語言說出來;多一些時間陪孩子,認真且仔細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需要大包大攬,引導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權威並不是棍棒,而是以朋友的角度,以權威的知識與見解,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以上6點解讀,理解容易,做到卻不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4樓:與玩

毋庸置疑的是,好的親子關係使家庭教育更為有效,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親子關係的影響是如此徹底。

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社交和性格。而家庭教育主要是針對孩子社交和性格的培養,因此親子關係可以說是其教育的基石。

親子關係的影響也並不簡單以好壞表現出來,孩子對於父母的態度是親子關係的根本影響。

如果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甚至是敵對情緒,那父母的任何教導或建議都會被孩子忽視和否定,那之後就沒有家庭教育可言。

如果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較為平和開放,那孩子會更樂於接受意見或管教。

所以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家庭教育,根本因素在於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只有態度達標,才能有效教育。

家庭中親子關係重要還是夫妻關係重要?能詳細解釋一下你的觀點嗎?

賈珺 夫妻關係 親子關係 不是親子關係不重要,而是,在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才是這個家庭存在的基石,畢竟大多數夫妻都是因為愛走在一起建立家庭,而後才有了孩子。未婚先孕也是先戀愛後有寶寶。講道理的人太多,我給你說例項吧。我和我先生,就成長在兩個不同的家裡。在我家,我爸媽的關係明顯要重要於他們和我的關係。...

原生家庭中,父母未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會影響其親子關係及夫妻關係。如何承受,如何終結?

晴天娃娃 原生家庭對乙個人確實有影響。但是,意識到這一點就已經意味著我們有擺脫影響的可能性了。作為成年人,尤其是接受了教育的成年人,我們完全有能力擺脫這種影響。自己已經深受其害了,完全有可能不做施害者,給下一代創造盡可能好的氛圍。 好奇小心 沒有共同話題,沒有共同興趣 除了幫它們幹活,沒有任何感情 ...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哪些不易察覺的行為會慢慢導致孩子面對父母強顏歡笑,卻不再願意袒露心扉?

松竹媽媽 最初,每個孩子來到父母身邊都是帶著殷殷期盼而來,他們渴望被接納 理解 愛護 尊重。但是很不幸的,有些父母並不把他們看作乙個 完整的人 只把他們當做自己 意志的執行者 自出生,孩子便全身心依附於養育他的人。他不會說 不會動,只會哇哇啼哭,餓了要哭 困了要哭 拉了尿了要哭,就連想要人陪也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