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對入駐諮詢師的督導時長要求是否科學?

時間 2021-05-08 02:59:00

1樓:

我個人認為持續督導對乙個諮詢師的成長很有必要,我也一直在不停接受督導,並且我有不止乙個督導。我也覺得督導是比培訓更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是一種實踐中的學習。其實去參加水平更高的培訓,有乙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去認識更好的老師,有機會的情況下,把他們圈成自己的督導。

當然這個行業內,有一種風聲會說,「還需要督導就說明你是新手、你不夠成熟、你自己沒能力獨自工作」。對此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如果說不督導就能證明自己成熟了,那成熟簡直太簡單了不是嗎?

事實上是:做得不怎麼樣的諮詢師可能很快就認為自己學夠了,因為他們定義的「成熟」就是乙個止步不前的東西;而做得還不錯的人,他們希望自己的手藝能夠精益求精,總是有繼續成長的動力,更願意在這個方向投資自己,所以他們定義的所謂「成熟」是乙個更高遠的目標。

當然作為網路平台,准入標準得和行業現狀結合,也和平台的定位結合,太苛刻也會坑很多人。這個標準在國內的大環境下不算太低了,再苛刻的話,水至清則無魚。

並且,平台是乙個生態系統。這個不是行業內的人可能不太了解。作為網路平台,諮詢中介業務,只是其中的乙個業務板塊,各大平台都有別的生存業務,比方說賣課。

所以,諮詢師這個群體,對平台來說,不一定是「員工」,也可能是「客戶」,明白嗎?如果標準太高,人就會跑到競爭對手那裡去了,平台就沒法做大。所以這裡面有需要平衡的地方。

目前國內靠譜一點的平台其實就只有簡單心理、壹心理、KY(現在KY諮詢業務板塊已經轉讓給了溫州康寧醫院,換了個名字在經營)。 平台做得太商業化當然會增加來訪者的選擇成本,但如果搞得太陽春白雪、沒有錢賺,就很容易被玩死。好的平台玩死了,對來訪者和諮詢師都不是好事情。

2樓:王明燦

目前我在壹心理主要就是寫寫文章、然後寫點問答之類的,做下科普,諮詢的話很少接。

現在的話,我還保留當年他們遞給我的乙份材料,就是紙質檔的WORD檔案,上面是這麼寫的:乙個是個案的時長證明,就是有督導老師,然後時間有多長,個案的時間數是多少,由老師簽字蓋章,並附上督導老師的證明。

還有乙個的話,是機構的入駐證明,也就是作為諮詢師,你是否是在機構裡面任職的。

這兩份材料,還有補充的一些證件能夠驗證,才准許諮詢師入駐。

總體來說,我認為壹心理對於入駐諮詢師的要求還是挺嚴格的,上傳的證件也是一堆,除了個案證明、督導證明、機構任職證明以外,還得加蓋機構公章,並附上營業執照,否則將不得入駐平台,這點我比較滿意,人家還是非常正規的在做事。

關於督導時長,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對於不同流派的督導時長和要求是不一樣的,那麼時間的長短也有所不同。

精神分析、動力學派的督導相對來說次數會頻繁一些,認知行為流派就不是很多,像我的話會是一星期或者兩個星期一次,根據自身的諮詢進度和安排來進行督導,平時我還是會以自己的諮詢工作為主。

不過我這裡說一句客觀的話,就是督導時長這個東西,不能完全判斷諮詢師的水平,督導的時間長不代表諮詢師的水平就很高,只是說明這個諮詢師在學習、也有老師在指導技術,至於學的咋樣,能力好不好,不能僅憑督導時長、個案時長來判斷諮詢師的能力。

要證明諮詢師是否有水平和能力,還是要看他的諮詢態度、諮詢設定、諮詢目標以及對於諮詢倫理的遵守,這不是僅僅只靠時間堆積出來的,還要看實戰的水平和經驗。

除了能力不是以時間長短來判斷之外,諮詢效果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比如這個諮詢師在面對抑鬱、焦慮來訪者群體裡面有成功的經驗,整個過程和設定都有成功案例,在諮詢裡能夠掌握大量的工作經驗和體會,並有自己的心得與感受,能把整個成功的案例過程完全地呈現出來,並有實證資料,才能說明這個諮詢師確實有這個水平。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關於諮詢效果的有效評估,這裡面涉及諮詢倫理以及保密原則,諮詢師不得透露諮詢中的任何細節,做得好的案例,也不能在網路以及公開的場所公開,因此這就加大了對於諮詢師的評判難度。

因此我覺得,對於諮詢師督導時長的要求之外,判斷諮詢師是否正規或者可靠的有乙個判斷方法,就是現場讓其敘述諮詢過程的設定,整個過程是怎麼安排的。

比如第一次主要工作是做什麼,目的是什麼,第二次、第三次你的安排又是怎樣,這裡面如何對你的諮詢工作進行設定,另外對於諮詢效果的評估,該怎麼樣進行。到了長程諮詢,中間到了第十次諮詢以後,又是如何進行的。

假設諮詢師能夠從頭到尾,把過程說的很清楚,沒有任何含糊,這樣的諮詢師相對來講就比較靠譜一些,因為設定這東西沒有任何虛假,它完全是諮詢師在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做成功的案例,自然會有其固定的程式和標準,絕不會光憑嘴巴說一句「哦,來訪者已經好了」就可以敷衍過去。效果怎麼好的?如何有效,這些都要有實證,沒有實證驗證你的工作,那麼就沒有可信度。

而且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群體,設定都不一樣,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等表現,諮詢的過程都是千差萬別的,更不用說各大流派之間的技術特點了,諮詢裡使用的大量方法,全是諮詢工作的專業表現。

諮詢師有沒有經驗,只要問設定和安排即可,比起督導時長、諮詢時長,入駐考核如果能加這麼一點進行補充,效果會更好,就會更加科學一些。

3樓:

團督的存在我想是1+1大於二的配備,諮詢師參加團督在其他的案例裡也是可以看到類似的問題,例如關於防禦機制的發現以及處理,動力學的分析、評估、個案概念化(個人動力取向)我參加很多團督,感覺收穫很大,可能會在乙個或者幾個點上鏈結到我的個案。當然在個督裡收穫會更有針對性和連續性。

在說點個人感受的,個案督導確實經驗豐富,但是我們對個案的現場感覺和督導時表達給督導的,以及督導理解的,還是有差別的。我們可以借鑑督導的經驗,同時也需要理解在和個案工作的互動感受。這些都是增加我們的專業經驗。

所以我個人覺得問題不大。

4樓:Miss prejudice

壹心理的要求中,個督團督時數都過少。心理諮詢如果不是在督導下進行的,基本等於裸奔。

一般個督與個案時數,1:10才是比較正常的比例。提問up主的說的很對,1000個小時的諮詢個案,100個小時的個人督導才是比較合適的比例,即諮詢師一周一次去見自己的督導。

至於團體督導,基本上是十個上下為乙個團體,進行督導。每次團督,只會報乙個諮詢師的個案,也就是好幾個星期,才會輪到諮詢師報個案。壹心理的團督120個小時,就以6個人小組的比較小團督,也就是除以6,也就僅僅20個小時,實際個案被督導。

請問心理諮詢師的 過往諮詢時長 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一般每次諮詢結束之後都會有諮詢記錄,每個個案大概做了多少次,其實每個諮詢師都是有數的。我目前的小時數大概在1000 2000之間,這主要是因為之前工作的主要領域是在兒童,掛靠在教育機構裡,在過去的2年時間內我大概做了1000多個小時的個案,並且都是有據可查的。個人感覺自己通過這樣的渠道積累個案其實是...

中科院考出來的心理諮詢師,能在壹心理平台上接單嗎?

Aesthete 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光有證書還不可以在平台上入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頒發的證書具有業內最高的權威性毋庸置疑,但是要接觸真實的病例,去疏導接觸來訪者,單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有實操方面的學習。拿到證書之後,你可以先去一些心理諮詢機構做兼職,慢慢的積累經驗,進入行業,心理諮詢行...

我想問我的心理諮詢師要手機號,想問下諮詢師們,來訪者怎麼問你要手機號你會給?

玉昆 心理 瀉藥這個看情況吧,要看是什麼人要,因為什麼原因要。按照心理諮詢的一般性原則來講,是不鼓勵甚至不允許諮詢師在諮詢場合外與訪客建立聯絡的。一般原因是,個人需要乙個自主的空間,來發展自己的能力。諮詢師與訪客私下聯絡,可能會造成訪客的依賴,從而更不容易走出來。對於解決訪客的心理問題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