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了這麼多育兒書卻依然很焦慮?總覺得哪件事沒做好就會傷害孩子的心理?

時間 2021-05-07 22:37:15

1樓:cubitial

是的,門診碰到不少會有類似你這種情況的家長,寶媽為主。

初為父母,哪怕是二胎,三胎的父母,養育乙個孩子的經驗不可能完全照搬到另乙個孩子身上,因為這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遇到育兒方面的問題,父母總想通過閱讀育兒書籍來找到乙個標準的答案來完美解決,育兒書籍能提供的經驗可以參考,但不應該照搬到孩子身上。因為往往是你從育兒書籍上學習了一百種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而這一百種方法恰恰都對這個孩子無效。

身為父母,育兒的初衷是什麼?你和孩子相互之間可以自由雙向流動的無條件的愛。孩子從出生開始,你就是他世界的全部,他會識別出你的味道,探尋你的聲音所在,給你這個世界最美的微笑,他會用臂彎摟緊你的脖子……無條件的把他所有的愛給了你。

你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了嗎?完全的信任他,幫助他從小建立在他那個小世界的自信,自尊,從而自信滿滿地去擁抱這個世界。而不是在他的自信自尊還沒建立的時候將你的負面情緒超過愛的高度,阻斷你和孩子之間愛的流通。

2樓:RuTztiro

所以才會有那句名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建議養兩個孩紙

大號練廢了還可以切換小號【手動狗頭】

來自乙個被練廢的大號qwq

3樓:一樹一花

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忐忑的,前途未知,既擔憂孩子養育不好,更擔憂自己成為傷害孩子的那種父母。因為未來就是一種未知,所以焦慮無法完全杜絕,只能盡量減輕焦慮程度。怎樣減輕焦慮呢?

在這些所有的育兒知識中,我們總會突然發現共鳴點,這個點,就是減輕焦慮的點。

因為可以引起自己共鳴的點,必定是和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有關,這種「有關」能夠支援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和孩子。了解了,明白了,達成一致了,和孩子相處就會更加融洽。在一種很舒適的關係中,我們會感覺到放鬆,焦慮自然就不那麼強烈了。

4樓:耳東先生

理解理解,有了孩子之後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怕給的不夠,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邊做邊學把!只要孩子能快樂成長,我累點辛苦點沒事!

5樓:小星媽咪

孩子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脆弱,傷害一次此就永遠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如果真是那樣,人類是不是早就滅亡了呀~

人都是在犯錯中成長的,養娃的事也不例外。

並且還有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麼多人盯著,出大問題的概率很小很小。

而且孩子稍微長大一些後,天生的躲避危險的能力也會展現出來的。

現在暫時擺脫不了焦慮也沒關係,不用和自己死磕。一天天的帶娃,會累的你忘記焦慮的~哈哈~給自己和孩子成長多一點點時間~慢慢來~

6樓:

把那些書都扔掉,遮蔽一切網上育兒資訊,專心和孩子交流,誠懇請教親友同事,認真分析對待孩子的每乙個表情、動作、感受、聲音和求助,並作出及時的、積極的回應和改進。

孩子會坦誠地告訴你自己想要的一切,包括襁褓中的孩子。

你也只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感受。

你是孩子的一切。

拿出百倍捍衛尊嚴的力氣來保護孩子。

7樓:夏秋冬

我覺得育兒書只能作為我們的參考,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我們並不是生來就是父母,也在不斷的學習中。除了多觀察孩子,還要觀察自己,看有沒有來自自身的焦慮(比如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8樓:極客晨星

孩子總是愛哭鬧,怎麼辦?

鼓勵孩子去和小夥伴玩,孩子卻怕生膽小,怎麼辦?

孩子學會說謊了,是學壞了嗎?

老師來告狀,說孩子總是坐不住,怎麼辦?

……為什麼你讀了很多育兒書,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但是,面對這些育兒問題,卻依然感到焦慮?

其實,答案就在孩子身上。

一萬個孩子,就有一萬種花樣。

你要知道,養孩子不是做完型填空。

如果每一道育兒難題,都對應育兒書裡乙個標準答案,照著做就得分,那麼,天下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焦慮的家長?

知識不是萬能藥,學會靈活運用,才是通往高效能父母的必經之路。

9樓:倪振源

當你用這樣的方式去認真的對待孩子的時候,這其實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通常真正傷害孩子的父母對自己的言行毫無覺知,缺乏自我反省,也沒有學習的意識而導致的。所以我覺得你這樣對孩子的關心和在意是很重要的,接下來繼續學習和改進就可以了。

因為讀書其實還是有侷限性的,知識和實踐、體驗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經濟條件好的話可以自己去諮詢專業的育兒專家,或者自己做心理諮詢進行更深刻根本的探索,來成長自己。

10樓:可可與芝芝

其實你會提出這種問題,就已經某種程度證明你是乙個好媽媽了。

你看了很多育兒書,說明你在不斷學習。

你怕傷害孩子,就說明你是很有共情能力的。

但是作為乙個1歲孩子的媽媽,我很能理解你的焦慮。

但是現在比較放鬆的原因,是我覺得做到最基本的一些事情,其他小節可以放輕鬆一點點。

一,保證孩子健康安全。多運動,膳食搭配合理。

仔細照顧,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小的磕碰在所難免。

二,保證親子關係良好,孩子得到陪伴。

並不需要不上班,但是閒暇時候陪她玩,陪她瘋,給她講故事,讀繪本,給她做好吃的。

鼓勵她努力做到的每一件小事,經常給她肯定,哪怕她還小不會說話。

給她形成無條件被愛的感覺。

三,在自己可以接受的努力範圍內,自己盡量努力。

因為孩子不一定聽道理,但是他們天然都在模仿父母,所以如果你是乙個溫和堅定上進有素質的人,此處自行疊加一些你覺得優秀的品質,您的孩子能差到那裡去呢?

四,其實您活到現在覺得有絕對幸福快樂,內心一點糾結創傷的人都沒有嗎?

我覺得應該不存在吧,就像我們並不生活在完全無菌的環境中,所以很多事情,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和看待問題的角度。

所以如果偶爾有點小傷害和小創傷,如果在接受範圍以內,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比如老一輩略微的溺愛,只要不過度,其實也是孩子得到的關愛呀。

所以放輕鬆一點,您應該已經非常努力,這麼愛孩子已經是個好媽媽了。

11樓:私人心理顧問艷霞

做了媽媽之後,最容易有的一種焦慮,我稱它為媽媽焦慮症。

這個症狀最可怕的是,不僅折磨媽媽,也折磨孩子,影響她以後才乙個什麼樣的人,甚至影響她的孩子。

有一些媽媽會因為這個焦慮,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一般會青春期發作,自己卻不自知。

12樓:堅果

還有個可能就是你看了太多育兒書了。

你知道按書養孩子是非常累人的。你不可能全部都能做到的。你看越多,對自己要求越高,越會害怕自己做的不好。

然後你再看,哇,孩子頭幾年會影響到他的一生,所以自己更加要小心不要做出了傷害到孩子心理的事情。

你可能原來的焦慮還沒有完全消除,又新增了新的焦慮了。

我原來也焦慮啊。生了倆孩子,一點經驗也沒有。看了一大堆書,堅持科學育兒,結果把自己累個半死。但是不這麼科學行不行,放點水行不行咧?不行不行,這會對孩子的以後有影響的。

這心態很多媽媽都有的。因為愛孩子,所以願意去學習新的知識。其實在這一點上,你己經做的非常好了。

其他的,不要要求太高了。你開心一點,寶寶就開心。寶寶是特別會看臉色的。你的情緒非常影響他的。你就是他的全世界嘛,你要放晴了,他才能更好嘛。

然後,既然己經這麼焦慮了,就放下育兒書吧。用愛的本能去帶孩子。

我以前,為了孩子奶睡這個事,好幾個月在焦慮,折騰,各種去請教別人,去學什麼課程。真的非常累,而且我真的非常擔心,是我沒有做好這件事情,對孩子會帶來各種影響。孩子呢,天天哭啊,嚎啊。

兩敗俱傷,死活不行。後來,我實在折騰不動了。不管了不管了,再下去命都快沒了。

奶睡就奶睡吧。自此,我和寶寶總算睡的塌實了。後果咧,沒有什麼後果,二十幾個月斷奶的同時才斷奶睡,不哭不鬧。

牙齒很好,因為我很早就給她們倆刷牙了,從出牙開始。

還是睡覺這事,我家寶寶睡覺時間特別晚,晚到什麼時候,半夜十一二點,一兩點這樣子。這個我就硬是花了好久給慢慢調整過來到後來晚上七點就睡,家裡人都說我這也弄的太早了,我又慢慢調整到八點。

這只是其中一兩件事情。別的還有很多很多。有能做到的,也有做不到的。

有過特別焦慮的時候,後來焦慮到一定程度,又實在無能為力的時候,我才想起來算了,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吧,有那麼一些不完美有什麼關係呢?每個人情況不同,孩子性格不同,所以不必要按照某一種言論去規範自己和孩子。生活中很多事情,轉眼就忘記了,回頭去看,可能也一點都不重要,想不起來了,孩子也一樣,沒有嬌弱成這樣的。

13樓:周小雲

原生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養成確實有影響,是通過長時間相處、互動形成的。看基本面,而不是具體到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對。這個不可能,也不現實。

絕大多數育兒書,原則性的內容居多,要想在生活中正確運用。需要媽媽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說,我家孩子六歲之前,以看書為主。

六歲以後,除了看書,還參加過一些網課,授課的人,通常是有過實際育兒經驗的。比如說孩子已經上了大學的、或孩子已經走過了小學階段的、或者孩子在英語啟蒙方面做得不錯的,從中學到很多實際的經驗和做法。

題主舉例提到兩個女兒相處的細節,別小看這一生活場景,非常考驗媽媽對孩子心理的認知,以及具體做法。涉及到以下幾個點:

1、大女兒是姐姐,但她也是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憑什麼要我做事而妹妹不需要做事。這是很正常的。

媽媽一定不要理所當然,你是姐姐就應該多做點。我家老大(10歲)經常和老二(3歲)一起玩玩具,老大為主,老二純粹是湊熱鬧,但會搗亂,有時候把玩具全都倒出來。我曾和老大專門談過這個問題,請老大負責玩具的收拾,可以自己收拾,也可以動員弟弟跟自己一起收,並且告訴他老二這個年齡段,玩玩具會是什麼特點,需要他理解。

後續執行的時候,有時候他很愉快地收拾了;有時候他也有情緒,我會幫著一起收拾;有時候會出現新問題,我也會跟他交流,為什麼會這樣。總之,「作為哥哥,以你的能力和身份,你可以承擔更多一點」,這個觀念要引入,要在具體場景中幫助孩子理解,盡可能讓他樂意去做,自己主動去做。而不是以「父母不停的要求」來出現。

2、再往前推一步,是否給了姐姐充分的愛和支援?這樣姐姐內心安全,才有多餘的能量去關心和幫助妹妹。家裡有兩個孩子的,時間精力很容易向小的傾斜,而忽略對老大的陪伴。

老大老二之間極易出現衝突,在老二哇哇大哭的時候,在抱起老二的同時,是否也會問問老大,發生了什麼事?發現老大也很生氣的時候,接納TA的情緒,也安慰一下他。

3、「每次一說就哭了,好像很委屈一樣」,為什麼媽媽就不能想到,她真的很委屈。為什麼媽媽就不能問一句,孩子 ,你哭的原因是什麼?能跟媽媽說一下嗎?

我記得曾經參加過乙個線上諮詢,某天描述和孩子相處的細節,指導老師客觀地點評,我聽著音訊,眼淚譁的一下出來了,一直覺得自己還是挺理解孩子的,實際上只關注自己的計畫是否得到執行,完全忽略孩子的想法。

看書+其他形式的學習,育兒之路,是漫漫修己之路。當你運用所學,游刃有餘處理親子關係,你的焦慮就會減輕很多。

為什麼我看了這麼多雞湯文章還是沒有動力?

璃玥 我也是,明明看了很多心靈雞湯,知道很多道理,用雞湯鼓勵了很多人,可是我自己呢,依舊把夢想只當夢想,flag經常立,也經常倒。我狠自己的懶惰,卻還是放縱自己,我快要瘋了,我要怎麼改變自己,我可是乙個還有兩個月就要高考的人啊,我要怎麼辦, 純熙小生 有一句歌詞唱道 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

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書,依然過不好一生?

不知道該叫啥 請問,你看的書的作者,是和你人生經驗,身世背景,性格三觀一樣的人嗎?書 知識,人生 實踐。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何況知識不一定就是真理。人生到底怎麼過,不是看別人的活法,是自己借鑑別人的經驗,認真地活才能去體會到的。 一遍哥 因為你根本沒按書裡要求的每一步好好去落實,總想一步登天...

為什麼我們聽了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大生活家 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如果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就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所謂的 閱歷 就是要閱讀和經歷,讀萬卷書的同時也要行萬里路,同樣一句名言一句哲理,從乙個年輕人嘴裡和老年人嘴裡說出來時不一樣的,年輕人說得是這句哲理本身,儘管他可能理解這句話,而老年人不知說出了這句話,其中還包含了他全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