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五絕七律五律各寫了一首,想問下目前水平相對最高的

時間 2021-08-12 02:45:04

1樓:帶濕人

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比詩詞吧和詩詞論壇的多數人寫得都要好,但是我覺得進步空間還是有的,所以希望你能夠不斷學習,也祝你不斷進步。

2樓:小仙

個見。按個人喜好排了下。

五律最好,語言樸實,能引發我的共鳴,不過頸聯似乎有點問題,顧久仍須顧,行匆還欲行。出句很好理解,離別時依依不捨的情形躍然紙上,但是對句似乎不太合理,按字面的意思,好像是說行色匆忙但是還想要出行,關鍵是這個欲字怎麼理解?如果是按照主觀想要出行這樣解釋,就和整個詩的情緒有點矛盾。

其次七絕,先說後兩句不錯,但是前兩句有點拉胯,雁帛魚書是一回事,放一起說顯得重複,斯人一去隔春秋也只是平白的描述,整句沒有寫出提筆欲書卻又落筆難言的糾結和惆悵感,拖了整篇後腿,導致後兩句的氣也提不上來,就顯得感情似乎不深。最後,從個人喜好上,我更喜歡「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種留白式的,而不是直接描寫。

然後是五絕,說不出什麼大問題,但是也沒什麼亮點,不是有意冒犯,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古代初學詩的兒童習作,但是又沒有「曲項向天歌」那種天真童稚,眼前一亮的感覺。

目前看最不好的是七律,拼湊感太重,首聯一看就是為了押韻湊上去的,頷聯算是亮點,不過有一半是化用錢老的,打了些折扣,但是對的前半句確實不錯,佳人離去,恰似一顆心碎作兩半,有意思。頸聯,柳是離別的經典意象,燭也常用在表達悲泣痛苦,意象上並無新意,並且組成的兩句話,說實話感覺就像是先想好意象,然後根據對仗格律要求,湊上去的,不過這也是七律的慣有問題,規矩確實太多,很多更流暢的表達不能用。最後的尾句意思上倒是沒有問題,但是情感有點不統一,前面是心成半顆,月看兩輪,是柳絲燭淚,春瘦夜寒,滿滿的離愁思緒,但是最後一句突然就何須記坎坷,但願道平安,反而變得豁達了些,略顯割裂。

當然,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結尾想豁達也很好,但是起承轉合,頸聯最好有所轉折,不然太突兀。

3樓:英語博士

整體還不錯,但是表達上有進步的空間。

1.韻腳不嚴。「中」字出韻了。

2..「嫌」字不妥。

3.五律比較注重煉字,「浮萍」用在對聯的下句,又沒有什麼出眾的動詞,太平淡,沒有力氣。

4.「寫」字太過近俗。古代漢語中的「寫」,一般是「傾瀉」「表達」「繪畫」「抄寫」之意,跟現在的用法不一樣。

5.「行匆」太生硬。為了押韻,或者湊整字數,把乙個疊詞硬生生拆成兩半,是不可取的。袁枚的《隨園詩話》中也批評過這個問題。

6.七律只看了一句。蠟燭燃燒才有燭淚,與「寒」字不搭。

4樓:風燭

五絕作為一首小詩看上去也不錯,但是「著扇」不妥。「著」是穿或者接觸的意思,所以有「著春衫」「著鞋」,「著家」,這「著扇」是沒有的表達。扇子一般都是拿的,如「莫將畫扇出帷來」,「饒將綠扇遮紅粉」,這裡的「將」都是拿的意思;再如「舉障塵扇,著遊山屐」的舉,「挼花弄扇」的弄,也都常見。

七律和五律不太會看,說幾個比較明顯的問題:

江湖無處不潺潺確實是不通,而且沒有必要。題主應該是想表達水域無處不在,而遨遊其中的鴛鴦已經離散這樣的意思,但是潺潺一般指的是比較細的水流緩流的樣子,江湖不能潺潺;並且江湖和鴛鴦之間的關聯太弱,並不是所有的水域都有鴛鴦,至少要點明水域裡有鴛鴦的這個特徵,下文的鴛鴦離散這個轉折才能成立。比如說柳永的甘草子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柳永是在上片點明了鴛鴦浦,下片才以此對比女主人公和情郎的離散的,這樣這個轉折才有合理性。

再繼續說,整顆心成半顆在……這個句子本身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是這是乙個現代才會有的表達,然而下文的「柳絲誰未殘春瘦,燭淚皆應徹夜寒」又純是古代句法和意思,這就給人一種文白夾雜的違和感。古代詩詞裡常常出現的「一片心」「一番心」實際上指的是思想和情意,而不是真的是胸膛裡的那一顆,所以你從來不會在唐詩宋詞裡看到用顆去寫心的,倒是水滸傳裡有「把刀去劉高心窩裡只一剜,那顆心獻在宋江面前」的句子,所以這個違和感還是比較嚴重的。我不是說現代表達不能入詩詞,但是要今就今,要古就古,摻雜著來不好。

「柳絲誰未殘春瘦,燭淚皆應徹夜寒」沒有問題,燭淚既然經過了一整夜當然能寒,我不認同之前那個答主說燭淚不能寒的說法。而「一朝為旅子,四海作浮萍」一句中的「作」更是不能改「載」,這一句的主語本來是統一的,「(我)一朝為旅子,四海作浮萍」,如果改成載,就變成了「(我)一朝為旅子,四海載浮萍」,主語從我變到了四海,而下文的「顧久仍須顧」主語又回到了我,這樣就不連貫了。

做乙個總結:題主的詩,好處在有巧處,壞處在太過輕巧。絕句輕巧,有齊梁、花間的風格或者隨筆小詩的樂趣,律詩寫得輕巧,就顯得輕浮了;而且輕巧的詩字面一定要漂亮,題主的詩字面也不夠漂亮精緻。

再而且,行文上有古代表達和現代表達混用的習慣,這是積累少,語感不好導致的。但是——又要說這個但是了,我還是很看好題主的,詩的形狀已經有了,多讀多積累,會日臻完善的。也許題主可以了解一下詞,它是和絕句一樣適合輕巧的文體。

5樓:衤之糹亻

全詩都讀了一遍。想說的是除了口語句,和個別字的凝鍊問題。詩有好句。好句處我會加黑。就不再說了。

七律·別後

江湖無處不潺潺,鴛散鴦離幾日還。

江湖,為什麼以江湖開篇。全詩讀了一遍,和江湖沒關係。潺潺,流水聲。雨聲。在這裡有什麼用?

為什麼不是何呢。幾是有乙個明顯的範圍的,一到九。幾。而何是無限的。前面四個字是說勞燕分飛,但是,讀起來繞口。整句意思是有的。但是整句沒有明顯的主旨。

整顆心成半顆在,一輪月作兩輪看。是個對仗句,立意也獨特。但是前一句心成?半顆在?強行做了後一句的對仗。

柳絲誰未殘春瘦,燭淚皆應徹夜寒。

名詞+名詞,並且兩個名詞並沒有直接關係。柳句看不懂。

燭淚怎麼就徹夜寒了。剛滴下來的還是熱的呢。還有熱傳導呢。

此去何須記坎坷,相逢但願道平安。

「江湖相忘,各自轉身離去,誰會在誰的眸裡。滄海如白隙,過客擦肩去,也許會寒暄一句」

《五律·火車站前贈家人》

腸斷火車聲,鄉山望尚青。

一朝為旅子,四海作浮萍。

作字弱了。四海載浮萍。會好一點,當然更好的字也有,懶得費心凝鍊了。

顧久仍須顧,行匆還欲行。

它時託鴻雁,猶自細叮嚀。

《七絕·相思》

雁帛魚書欲寫休,斯人一去隔春秋。

既然寫休書。那麼寫這個意思好弱呀。要狠一點。後面一句就沒法理解。一去隔春秋?是說走了不回來?

當初輕把白頭諾,不料離愁也白頭。前一句口語化,不說了,後面一句很有味道。這一句也是促使我長篇大論的動力。當然再凝鍊乙個字就好了。

《五絕·夏日》

耳畔蟬聲切,人間暑氣濃。

你的口語化…唉。

嫌涼不著扇,原在綠蔭中。

為什麼是嫌涼?前面都說了蟬噪暑濃。那麼你這一句應該是躲著暑,即尋一處蔭涼的地方。而你後面一句也證實了你確實這樣做的,所以嫌?

不應該是貪涼不著扇麼。

最後原字沒有著力點。自在綠茵中會好一些。

總的來說你的作品,有切割感,。口語,書面語混雜。當然因書面語有些好句,再輔以口語作為對比。你的作品讓我初一見便覺得句有味道。當然,句確實有味道。

這幾首七絕還行嗎?

睡得飯 偶然看到了,雖然很久了 說實話,古人寫詩亦有高下之分,你的詩放在古代文人中也是可以的,思路巧,意境也不錯。其實,古詩的描寫物件和寫法也不多,要能寫出新意著實很難。就像高票回答說的,現在聽不到清笳,是在作秀。我倒想問,聽不到清笳,難道要寫聽到車喇叭麼?把自己想象成古人來寫當然可以,只要恰當就好...

七絕,請教各位如何改正

我好興奮啊 詩為心聲。如果你是想描寫一種感悟,那就得準確把握這種感悟是什麼,邏輯脈絡是啥,因何而感,悟出什麼,但從你問題描述來看,你連用白話都表述不清,何況煉成詩句?如果說,你只是想表達一種感覺,自己都難說況味的朦朧孤獨感,也行,這種感懷詩古人也寫了一大把,比如著名的楓橋夜泊。這樣的話,你就不要想總...

理解詩詞格律 七絕粘對的例子

斯塔克 找乙個生產廠家買一台裝置,很簡單。但想要買到價效比高的 後期售後服務好的,就需要你自己多方面去考察了 建議你先去同行或者網上去了解一下,然後選幾家滿意的,去諮詢 打樣並現場考廠,最後再做決定。國內我這邊了解到的有華工雷射 斯塔克雷射 大族雷射等,其他還有很多,你網上查一下吧 希望幫助到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