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范仲淹?

時間 2021-06-28 07:45:53

1樓:月亮河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淪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係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乙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2樓:月冷西湖

宋史中的兩句話便寫盡了范仲淹的生平: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仲淹以天下為己任,日夜謀慮興致太平,即千萬人腴之,能加於此評乎!

3樓:Scotty是首歌

如果用范仲淹作為乙個切入口,會發現與他同時代的群星的確史上罕有,可惜,「修齊治平」的邏輯讓這些群星沒有發揮出更耀眼的光芒。

如果,我是說如果——

晏殊、呂夷簡作為中樞,范仲淹、夏竦、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王安石等人都作為地方大員,是不是能夠得到乙個光芒甚過「開元盛世」的時代?

有些人,雖然人格道德高尚,卻會因性格或因舉止,不適合作為宰執,放他們到地方上,肯定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但是,他們一旦進入權力中樞,就免不了為了自己的信念而據理力爭,不做到黨同伐異實在是太難。

人人都想修齊治平,人人都想做老闆,人人都想當將軍,這個價值觀本身就是一切紛爭的源頭。

像范仲淹這樣尚能夠自我反省自我約束的品格,實在是太難了。連這樣的聖賢楷模在權力中樞都會有失偏頗、變法過激、做不到忍辱徐徐圖之,何況其他更狂熱的讀書人?

不知道范仲淹當年是否接觸過般若思想,是否曾從中參悟到一些什麼。

4樓:流光容易把人拋

朱熹評價:

1、范文正傑出之才。

2、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

《宋史》評價:

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遺宰相書,極論天下事,他日為政,盡行其言。

諸葛孔明草廬始見昭烈數語,生平事業備見於是。豪傑自知之審,類如是乎!考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責,使究其所欲為,豈讓古人哉!

5樓:龍江秋月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文正,又稱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官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幾次被貶。

他在《岳陽樓記》中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倡導「先憂後樂」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情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2023年,52歲的范仲淹受命於危難之間,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掛帥趕赴延州抵禦党項族的侵擾。征途上的艱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鬢髮,但是他忠心報國的熱忱卻不減當年。他的白髮在朔風中搖曳,他仰望天空南飛的大雁,心中感慨萬千

因此,他有感而發創作了《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表達了他內心悲壯的情懷,全詞由低沉婉轉之調轉變為慷慨雄放之聲,把國家、社會和個人的重大關係都集中反映在詞裡,可謂大手筆。

而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一詞,作者借景抒情,表現了深沉而開朗的真摯感情,全詞意境開闊,給人新鮮之感。

6樓:歲寒

常人知道范仲淹都是從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兩句話就可以堪稱范仲淹的註解了。

范仲淹幼年叫朱說,因其父早死,母親改嫁,可見其幼年並不快樂,最後被趕出家門,他便拜別母親,去外求學,「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

范仲淹求學很刻苦,「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有種人天生就不能受精神上的恥辱,這就叫氣節。

范仲淹27歲高中進士,可謂是高光時刻,最後,「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范仲淹憋了一口氣,就是為了還名,生子如范仲淹也是家門有幸。

范仲淹是個認死理的人,他在外確實治理地方,頗有功績,呂夷簡說他,「仲淹迂闊,務名無實」。這句話確實說的不對,但迂闊形容當時的範確實合理。

范仲淹的改變,在於他問了王曾,一句話,「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王曾只是輕輕回了一句,「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我只是補充幾句我的看法,具體的我覺得 @白切玉 的回答很符合。

7樓:orange dew

看了族譜發現自己是范仲淹的後人, 明朝時先祖來到浙江定居 。有點驚喜確實像江南地區大部分都是中原人的後代 ,雖然是南方人但從外貌上看和兩廣地區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想成就和先祖一樣的豐功偉績是不可能了……只希望自己牢記祖訓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辱沒自己身上流著龍門范氏的血液

8樓:南小荊

我只能說,對於文學地位,道德水準,和政治能力要分開來看。

北宋朝的幾位文學名臣政治能力真心不可高估,包括且不限於歐陽永叔,範希文,曾子固,蘇子瞻大多是嘴炮天下無敵,行動無能為力的。

9樓:風谷來客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手詔條陳十事》

抗擊西夏

下啟王安石變法

無論是在文學、軍事、政治上,範公都在三百年宋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私以為,「兩宋第一人」范仲淹當之無愧。

10樓:齊風國士

我只能說,範公之前文正不是最好的諡號,但范公之後,文正是文臣的最高褒獎,只有帝王才能決定是否授予某位大臣。宋後,無文臣不以文正為奮鬥目標。所謂生當晉太傅,死則諡文正

11樓:

范仲淹在軍事和文學上造詣極高。在西北和韓琦一起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時鞏固西邊邊防,對西夏用兵。文學和思想都有建樹。政治上作為沒有軍事和文學上大。

范仲淹有什麼劣跡?

V51 為什麼他提出這個問題被那麼多人吐槽。我覺得他未必是抱著人應該無完人,每個人肯定會有些不好的方面的心理來提問的。像我搜這個問題,不過是想多了解一點古代詩人。像之前覺得作詩不錯的蘇軾 陶淵明,查了下才發現蘇軾對女性是不太尊重,陶淵明對家庭是非常不夠負責的。所以對於口碑一直不錯的范仲淹,也不知道是...

范仲淹有什麼成就能配上文正的諡號?

人遠波空翠 其實 文正 這個諡號在宋代真的不算什麼,更談不上最高等級。文正 本為 文貞 後因避宋仁宗之諱,改為 文正 以下是宋代諡號為 文正 貞 的人 王旦,真宗朝宰相 王曾,仁宗朝宰相 范仲淹,仁宗朝參知政事 司馬光,哲宗朝宰相 蔡卞,哲宗朝執政 鄭居中,徽宗朝宰相 陳康伯,孝宗朝宰相。雖然司馬光...

北宋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為什麼都失敗了?

教外私淑 他們的錯誤,就是宣布改革後再做事,而不是藏在自己心裡按照目標去做事,算不算改革讓後人總結去 搞改革,首先安排好利益,而安排利益就是搞人 乙個個找理由搞,大家以為是個例,聯想不到自己也會受損,只要不下死手,都給留後路,單個人掀不起風浪,持之以恆幾十年,人換成自己人了,事情已經按照自己想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