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為什麼寫花榮為宋江殉葬,而不是戴宗?

時間 2021-06-22 04:51:51

1樓:

戴宗送假信那次,被識破抓起來,「吃逼不過」(別想歪了這句話),招了。

再聯想一下徵王慶時的蕭讓金大堅他們仨,寧死不屈,一對比戴宗真的莫名的慫。

2樓:老夫

這涉及到華榮和宋江的真實關係、戴宗和宋江的真實關係。

戴宗和宋江的真實關係,書中交代得比較清楚:出場、見面之前,誰也不認識誰,因為都是道徒,所以,戴宗和吳用熟悉,宋江因為拿出吳用的介紹信,戴宗才把他當大哥。

戴宗很黑,利用職務之便,敲骨吸髓式壓榨犯人,只要潛規則該拿的黑錢,一刻不到手,就凶神惡煞,恨不得立刻吃人不吐骨頭。這是說,戴宗心胸狹窄見小不見大,並不是成大事兒的料。換言之,戴宗這人,對宋江來說,只可利用,很難變成性命之交。

因此,無論宋江怎麼死什麼時候死,戴宗能夠參加追悼會或者到墳前弔祭一番,已經是最大的階級情誼了。

戴宗的最後「出家」處,好像是東嶽廟,跟「世俗」絕緣了,另外,宋徽宗也是個道徒,即使要徹底剪滅梁山泊餘孽,也可能看在香火情分上,放戴宗一馬。

能把後路安排到這麼精巧的地步,可見戴宗不但嗜錢如命,更嗜命如命,他的字典裡,沒有殉葬二字,不管對誰。

2

可以肯定,華榮和宋江的關係,施耐庵用意很深,刻意給他的讀者留下了「玄之又玄」。

第三十三回:只見寨裡走出那個年少的軍官來,拖住宋江便拜。

這是書中二人首次見面,僅僅這麼一句,一眼便知,他倆原來認識。

這句話還告訴讀者:

其一,「拖住宋江便拜」,已經超出了江湖義氣的涵蓋範疇,後面另有故事;

其二,誰都沒說話,宋江由著華榮拜,坦然受之,華榮不覺得宋江應該謙讓一番,把「拜」進行到底了。

3

第三十三回:花榮見宋江,拜罷,喝叫軍漢接了包裹、朴刀、腰刀,扶住宋江,直到正廳上。

這一句跟上來,繼續強化華榮宋江之間背後的故事:

華榮「拖住宋江便拜」,宋江始終不吭不動,倒是華榮拜過以後,「喝叫軍漢接了包裹、朴刀、腰刀」,而他自己,攙扶著宋江,一直來到自己的客廳。

至少,華榮沒有責怪宋江不還禮的意思,也沒有因為宋江對自己無禮而稍有任何不滿。

「喝叫」二字十分傳神,深藏厚意。這裡是軍營,從「喝叫」到「直到正廳上」,應該有相當一段距離,不走上至少幾分鐘、十幾分鐘,走不完,這一段時空內,二人未交一言。

這更不是江湖義氣可以解釋。

4

第三十三回:便請宋江當中涼床上坐了,花榮又納頭拜了四拜。

這是第二拜,前後不過幾分鐘,至多半小時,華榮拜了兩次。

現在,可以讓江湖義氣回家吃飯了,可以基本斷定,宋江和華榮的關係,藏著花家和宋江的某種巨大秘密。

5

第三十三回:起身道:「自從別了兄長之後,屈指又早五六年矣。

常常念想。聽得兄長殺了乙個潑烟花,官司行文書各處追捕。小弟聞得,如坐針氈。

連連寫了十數封書去貴莊問信,不知曾到也否?今日天賜,幸得哥哥到此,相見一面,大稱平生渴仰之思。」說罷,又拜。

宋江扶住道:「賢弟休只顧講禮。請坐了,聽在下告訴。

」花榮斜坐著。

宋江華榮五六年前有過交集,不知道什麼原因,讓華榮見了宋江,一拜再拜,再拜之後,還是站著,不敢坐。

現在,已經完成了第三拜,而華榮三連拜、見面老半天、受了三拜之後,宋江才開金口、出玉言:阿弟,總磕來磕去,就俗了,坐下說話。而「花榮斜坐著」。

可見,華榮用的是對恩人兼長輩的態度,而絕非對江湖兄弟、江湖朋友的態度。梁山泊上好漢多了,沒見過華榮對任何人的態度抵得上對宋江的萬分之一。

還有,宋江等華榮三拜之後才說話,是刻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

宋江是個逃命的罪犯,敢在華榮面前玩兒這種無心之失?宋江的智力,絕對在常人之上,他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跟江湖人士打交道?

可見,宋江是刻意為之,而刻意為之的原因,就是宋江和花家——不僅僅是華榮——五六年前的、施耐庵故意不告訴我們的故事。

6第三十三回:便請宋江去後堂裡坐,喚出渾家崔氏來拜伯伯。拜罷,花榮又叫妹子出來,拜了哥哥。

看過這一句,什麼都別說了,宋江讓花小妹嫁給秦明,就是下了聖旨,比聖旨還聖旨。

7

宋江死後,華榮完全可以不死,他是名將,勇有餘而智不足,也不是梁山泊的領導核心,這兩條加起來,表現得好,還可能得到重用,因為金兀朮已經圍困過一次首都開封了,還差一點兒打破,朝廷正是用人之際。

但是,因為一家人對宋江四連拜背後的故事,華榮選擇了追隨恩公宋江於地下。

3樓:

其實戴宗未必比花榮親近宋江,戴宗只是事業上靠近宋江,當時在江州連住哪都沒告訴宋江過,而花榮是沒在一起時都多次主動聯絡宋江

4樓:範西迪

宋江死之前,帶著李逵一道走。理由原著已介紹很明白了。

因為李逵作為宋江看家惡犬,見宋江被賜死必然造反;造反必然失敗,而宋江「忠義」之美名將蕩然無存。

宋江道: 「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

我為人一世,只主張 『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

此後,吳用殉葬自殺。

吳用自殺是必然的:客觀條件上,梁山泊精銳大部分在徵遼徵王慶徵田虎徵方臘過程中消亡殆盡;剩餘兵馬則分散全國各處,實現了軍隊國家化,而吳用手頭早已無兵馬可調。吳用是陰謀家縱橫家,卻不是領袖之才。

他先投晁蓋,後又背棄晁蓋追隨宋江,他需要乙個領袖,他撐不起乙個基業。而招安之路是宋江和吳用共同抉擇的,這條道路的失敗,他也已心灰意冷。作為梁山三大領袖之一(宋江、盧俊義和吳用),宋盧已死,吳用被清算也是早晚的事情。

花榮說的那段話,用在吳用身上更合適。

花榮道:「小弟尋思宋兄長仁義難捨, 思念難忘。我等在梁山泊時,已是大罪之人,倖然不死。

感得天子赦罪招安, 北討南征,建立功勳。今已姓揚名顯,天下皆聞。朝廷既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

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如今隨仁兄同死於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必歸墳矣!」

但花榮卻大可不必自殺。因為他在梁山的地位不算高,即使清算,上面還有地位比他高的關勝和呼延灼呢!

所以花榮之死,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那花榮又為何自殺呢?而戴宗則不自殺呢?這是因為花榮對宋江的感情遠遠深於戴宗。

對比下宋江清風寨之難和宋江江州之難就可見一斑。

清風寨時,宋江被正知寨劉高陷害逮捕,身為副知寨的花榮不顧安危,當即造反,帶兵攻打劉高。宋江害死秦明一家後,為了補償秦明,便把花榮妹妹許配給秦明,完全是花榮的家長了。可見宋江與花榮的感情了。

江州時,宋江提反詩被黃文炳陷害,戴宗設小計策救助;等到蔡九知府要處決宋江,戴宗亦明哲保身了(此後傳假信是因為被梁山劫了,被迫和梁山聯合)。戴宗本來就是精明的贓官(作為節級向囚犯索要例錢,不給就打殺);如此精明之人,怎麼可能為宋江而死?而戴宗明白自己和朝廷是有舊賬的,乾脆出家了。

乙個贓官突然變得看破生死紅塵看破名利富貴了,其實是他自我保護能力梁山一絕。

5樓:吳立雄

花榮和宋江的關係,怎麼可能是戴宗能比。

宋江設計,讓秦明全家被殺,為了安撫秦明,宋江把花榮的妹子許給秦明。

你說花榮和宋江什麼關係?

水滸傳為什麼叫水滸傳?

水滸傳 先是以民間口頭文學 戲劇形式在民間流傳了上百年,才在明代刊印成書,中間不免會留有民間語言的痕跡。過去串江湖的藝人都有各自的行話,以留傳到現在的評書為例,評書藝人給每個評書都起了別稱,比如 於公案 叫 渾水子 精忠傳 叫 丘山 濟公傳 叫 串花 這些行話簡稱只是內部用,對外還是叫原名。另外藝人...

《水滸傳》裡吳用 花榮為何對宋江死心塌地甘願赴死?

李逵死後,在倖存名單中,宋江的至親死黨就只有吳用和花榮了。其他人的結局,或死或生,皆可一筆帶過,唯有至親死黨,不能草草。而且,也必須和其他人有很大的區別,這樣才能符合至親死黨的特殊身份。那麼,都可以有哪些結局供他倆選擇呢?對皇帝造反?不行,這不符合宋江的主義。對奸臣報仇?也不行,這倆沒那個能耐。棄官...

水滸傳中吳用為什麼會倒向宋江?

老龔 晁蓋本來想就指著七星聚義那幾個加白勝加梁山幾個元老最多再加個宋江,就這麼一幫人聚嘯山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輩子這麼過了。但宋江不這麼想,他還想光宗耀祖名留青史,這麼憋在小山頭當個山大王可不是他的理想,他想的是朝廷的官位。至於吳用,作為讀書人,一直就被教育 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當山賊只是權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