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孔子早就指出鄉愿的不是,為何我們還要做鄉愿?

時間 2021-06-07 19:56:20

1樓:唯物主義長生派

因為中庸太難…

孔子同樣指出了直諫並不是忠誠,「忠近於諛」,真正的忠誠應當如觸龍說趙太后一般拐彎抹角,如魏徵一般的,並不符合孔子對忠君愛國的要求,所謂文死諫,那是不對的。

然而,這都是很難做到的。

2樓:Christina

明明知道很多識人辨士的道理,但卻還是同流合汙,孔子嚴厲得斥責了鄉愿,現在大概就是世人想要更好的與人相處,免於是非最後淪落成鄉愿吧,但不代表這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大部分年輕人越來越有個性,懂得表達自己拒絕妥協,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3樓:

因為孔子本來的面貌——剛健質樸的射箭教練+學識淵博的旅行學者被長期隱瞞了。

後來讀的書都不是孔子的意思,都是董仲舒和朱熹之流為了皇帝的位子,編造出來的。鄉愿就是其中之一。「存天理滅人欲」也是。

有一門學科「中國經學史」。專門研究中國古代統治者的意識形態。其中一條:

說的就是原本的鄉村民辦教師孔子,如何被後人按照他們的需求改造,進而培養順民。有興趣可以找一點書來看看。

4樓:

任何道理都有其所限,再好的美德也不能被無限上綱,否則都會適得其反。

關於鄉愿,你就要看看論語的原文了,鄉愿是指一味討好迎合百姓,充當爛好人,讓大家都喜歡他,這種人沒有準則,當然就是德之賊。但如果不仁民愛民,又有什麼德可言呢?

孔子不是迂腐的,他提倡的任何好的理念,都是有乙個標準的,在這個標準下,把這種德行發揮到最好。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種好的德行可以無限放大而不會適得其反。

這也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喂之和。」「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這個意思,再好的德行,我要不要奉行,在於當時的環境,在於對人,事,物的好與壞之間的權衡,再說該不該做。

而不是,撿到乙個以為好的德行,照做就是了,修身哪有這麼簡單?!

為何孔子的思想並不是那麼完美,卻對後世的影響那麼深遠?

流月無聲 道 墨 儒以及從儒中分化出來的法 儒的激進派 其實看到的問題成因都是一樣的,即人類社會的進步就在於人的慾望 名和利 而人所造成的混亂和紛爭也是因為慾望,通俗的講就是都想賺不想虧,要解決就必須從人欲這個角度下手。四家開出的方子各不相同。1 道家 不虧就是賺 貴己 2 墨家 虧了就是賺 兼愛 ...

為何孔子用個 恕 來歸納他的教學,而不是 仁 ?

pandariaCSre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求能終身行之,則必當下可行者始是。若 仁 字固當終身行之,但不能當下即是。子曰 吾欲仁,斯仁至。此以心言,不以行言。仁之為道,非咄嗟可翼。只一 恕 字當下便可完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驟看若消極,但當下便...

分子間的間隙是不是真空,既然我們身上的微粒都處於這些空隙中,那麼我們是不是處於真空中?

Dandan Liu 是的,而且不僅我們在真空中,我們甚至不存在。因為你可以說,依據標準模型理論,所有基本粒子都是沒有體積的,它們都是字面意義上的 點 因此,任何物件,由於它都是由有限個基本粒子構成的 分子也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 它在空間中所佔據的體積都是零。所以,我們都 不存在 不過不要妄圖從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