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型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沒有妄念執著就能證得如來智慧型?

時間 2021-06-04 13:27:12

1樓:南國遐思

《三國演義》書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經成為不朽的典型,好像還活在人群中,所以人們常把有智慧型的人讚為( 諸葛亮 ),把奸詐的人罵作( 曹操 ),把量窄的人謂之為( 周瑜),把性烈的人叫做( 張飛 ),把忠厚的人稱作( 魯肅 ),把昏庸的人說是( 劉禪 )。"

2樓:仙劍李逍遙

這句話剛與佛教違背,佛教說有因果,而中國佛教不提倡因果,萬事皆本有就無需要修因,就譬如摩尼寶珠本有的,不是朋友給的。中國佛教本有的,不是法師取西經取回來的,現代的孩子財富不是父母傳承的,而是本有的。這些就是沒有道德思想,忘恩負義。

法華經剛要說的一乘因果與中國佛教相反,為什麼還自稱佛教這麼久,又要借佛教名譽又想自己創教,與附佛外道有什麼分別。

3樓:護法居士

時佛嘆頌曰

曉了其眼耳是空為自然

達者無想念乃謂為菩薩

曉了鼻口者本淨無形像

智者不妄想乃謂為菩薩

智者曉了身其意如虛空

能分別本淨菩薩為聰明

色聲及香味細滑可意物

若能了如幻一切分別空

亦不求妄想乃曰為菩薩

若曉了色空痛癢亦如是

生死之所識一切猶若幻

心不懷妄想乃謂為菩薩

五陰若如夢一相無有相

明者不妄想乃謂為菩薩

不生無所起無言則無為

假名託于號其名無形類

曉了貪嗔恚分別諸想念

其想無真諦究竟無處所

想愚不亦真因作多思念

緣諸邪見起正直無所見

當懷貪欲怒諸法悉平等

彼無染無穢法亦無惑妄

識別如是念菩薩無貪欲

寂除一切法乃謂為菩薩

曉了諸三界是空無真實

於彼無度者乃謂為菩薩

欲界無成就因顛倒而興

是色無有無此亦比虛偽

眾生所作行慧者悉曉知

貪淫行嗔恚同歸於愚痴

一切假名人人亦不可得

明者成就此不妄想眾生

一切是諸法能知為顛倒

若識知反覆斯亦無有想

方便隨諸法不著一切礙

若逮無所著乃曰為解脫

能施其身肉不習諸所猗

覺了如審諦乃謂為菩薩

禁戒常清淨亦不想自大

佛戒隨順義無起無所有

我本所修業身口及意念

是謂為禁戒彼無由居處

普慈愍眾生亦不得眾生

知之為恍惚因假而有號

其所行精進滅一切諸苦

察了三界空能成最上道

超殊修禪思亦復無所著

無住無所得智者了如是

智慧型刀割截塵勞諸惡見

睹見諸法界不斷無所壞

如覺了諸法應時化群黎

菩薩曉如是乃謂為菩薩

4樓:二貝工人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能證得去來智慧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事——是不是妄想?

是不是分別?

是不是執著?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楞嚴經》

一門深入老實修行,該放下的自然就放下了,哪還有個放不放下抱著放不下。

哪還有個「有沒有」是有是沒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已經參悟到了,執著似懂非懂,請解釋一下?

心無所行 不合先天本性,就叫執著。比如,丟失一萬塊錢,你心疼又後悔,心疼和後悔就是執著。錢是生滅法,生滅是它的本性,自然而來,自然而去,來不喜去不嗔,隨緣自在,就叫不執著。 聞思略見 吃過蘋果嗎?記住第一次吃它的味道 然後將這個記憶和認知當成所有及任何處時蘋果的味道,同時把別人吃到的蘋果的味道也當成...

如果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那佛與眾生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黃隨求 見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唐實叉難陀譯 譬如有人,夢見種種變異事等。及其覺已,所見皆無。凡夫亦爾,無明夢故,妄於諸法生實體想。諸佛覺已,皆無所著故,能十方一切世界,一念示現無量佛事自在無礙,利益成就一切眾生,皆令悟入無量深妙解脫門故。 歸舟 佛的世界裡,沒有區別這個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如何理解印光大師所說的「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微風 人家吃飽了,隨便說了一句,謙虛了一下,你就想東想西,你這叫妄念 執著。智慧型是從自已流出的,性體一層六道眾生與釋伽老子沒有什麼區別。好好去皈依 觀照你的自性佛吧,別外求了。 無名 一切眾生是真菩薩啊,要是沒遇上他們給你幫助 或是給你磨練,你也沒法精進。為什麼說自己是凡夫呢,真心不敢抬高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