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韻》歌戈韻怎麼擬音?

時間 2021-06-04 09:52:18

1樓:msoeg

我來打個岔。

雖然我對古官話沒有研究,但我一向懷疑元——至少是元初——「鵝何呵哥」等字的韻母不圓唇,可以寫成 /-/。相對地,「多拖」等字的韻母就是圓唇的,可以視為與「訛和」等字一樣,既然一樣那就可以寫成 /-/。來自入聲的那些字也一樣。

作此懷疑的主要依據是當時的音譯習慣。

那麼《蒙古字韻》的作者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多拖」等字的韻母記為與「鵝何呵哥」相同但與「訛和」不同呢?這大約是因為他太懶了,只要沒有開合口對立就一律將 w 之中的 w 略去不記。

關於原問題的 1 和 2,我的意見與 Unt 一樣。我就沒見過音系細節上不出點差錯的韻書,如果看到韻書裡哪個小韻怎麼看都像是個非法音節或者應該併入其他小韻,那麼它八成就是寫錯了,通常表現為「有些人讀 B 如 A,有些人讀 B 如 C,我兩邊都惹不起,那就 A、B、C 三分吧」。

關於原問題的 3,我的看法就是沒有對立,理由同 1 和 2。

關於原問題的 4,你跟我講整天拿 去對譯 [a] 合適麼?

《中原音韻》的見影組歌戈韻開口是否可能是不圓唇母音?為什麼?

說有容易,說無苛刻。乙個思路 可以跨方言比一比以下兩條鏈移關係,看誰常見。低母音 展唇後中母音 圓唇後中母音 低母音 圓唇後中母音 展唇後中母音 形象地說,找兩個方言,是甲方言的 在乙方言表現為 o的例子更好找,還是甲方言的 o在乙方言表現為o 的例子更好找。此處與o只代表圓唇與否,可以指舌位低於u...

為何《中原音韻》中陽平調值會比陰平高?

UntPhesoca 中原音韻 音系裡陰去 陽去已經合併,說明它的聲調狀態已經離晚期中古漢語 陰高陽低有 8 個聲調 或原始官話 已全濁上歸去,有 7 個聲調 較遠了,那麼陰平 陽平就算高低互換在時間上也完全來得及 當然,揚 和 抑 不一定描述的就是音高 高低 也可能是音高的導數 公升降 還可能是音...

《中原音韻》詬病吳人 呼饒為堯 讀武為姥 說如近魚 切珍為丁心 可以給我們以什麼啟發?

吳越不是中原,自古就是兩種語言啊。鄭張尚芳說過,吳語是百越地區學漢語的結果,吳語的儂這個字就不是漢語,姑蘇的地名和語序都來自百越而不是中原漢語。先秦 孟子批評楚中國人許行 孟子 滕文公上 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魏晉時漢人稱吳人為吳G,嶺表的百越老鄉同樣被視為蠻獠。洛陽伽藍記 吳下阿儂。陳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