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琵琶行》中的「猶抱琵琶半遮面」是出於婦人怎樣的心理?

時間 2021-06-02 23:40:40

1樓:風之別鶴

之所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靣″,是因琵琶女心懷教坊藝妓之羞;遭商人夫拋棄之苦;天涯淪落之恨;心情憂鬱之痛;姿色衰褪之傷。何況她靣對的聽曲人又是江州司馬之官。

知道了她的身世,就很容易理解這個婦人的心理活動。

白居易用上兩句詩,把她的羞中含怯、半遮半掩,但又不失嬌柔撫媚、楚楚動人的女郎氣質,描寫得淋漓盡致。

2樓:

害羞啊,古代的良家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琵琶女已經嫁作商人婦,再出來賣藝肯定心理上有所顧忌了,除此之外,萬一聽曲的人是個壞人,她半遮面看一眼也可以及時遮住抽身離開。

3樓:唐吉訶德王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是琵琶女在地方官面試羞澀的舉止。「整頓衣裳起斂容」也是女子收斂的表現。

琵琶女「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明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做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

琵琶女青春年少,貌美藝佳,傾國傾城,風光無限。

歲月流轉,年少不再,容顏衰老,人世皆非。

昔日的風光,今日的落魄,讓貶官江州的白居易產生了深深的共鳴。觸發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肯定不是「青春欠下的債,活該現在來還!」 的心理)

所以才會有白居易:「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真情流露

高超的藝術水準會讓讀者產生敬佩感,只有作品中間蘊含的情感,才能使讀者深受感動。

琵琶女本來是乙個供人娛樂的歌妓,白居易是朝廷命官,兩個人的社會地位,身份本來是天差地別,異質同構的命運,讓他們在潯陽江邊偶然相遇,使他們中間產生了真摯的共鳴和由衷的同情。所以在彈奏自己身世「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曲子中,白居易才會「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我覺得,同情心跟同理心是所有善良的人都具有的本性,而共鳴是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都能產生的情感。社會地位的高下,文化修養的高低,或者是貧賤富貴,都不會從根本上阻止人跟人之間進行這種情感的交流,白居易跟琵琶女之間就產生了這種情感的交流,他與男女之愛毫無關係,跟功利目的毫不沾邊,所以它純潔,真摯,感人,所以琵琶行才能流傳千年,經久不衰。

4樓:宋詞

這個動作本身不難理解,在武林外傳油爆枇杷那一集裡有經典的詮釋了,「含羞帶臊」嘛。以前營業也是習慣的,現在是商人婦了,也不好老習慣的。

但這句詩,是出於作者對女人的審美。

如何評價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

李怒軻 古代人的價值觀也有點問題,商人怎麼了,不偷不搶將本求利?出差掙錢給你花,到你嘴裡變成重利輕離別,你就以淚洗面,找文藝中年傾訴,文人就很痴情嗎?狼心狗肺的有的是,我就問問哪個才子為了陪媳婦不去科舉?有點錢的在外面有幾個不花天酒地?就你面前詩才敏捷的江州司馬,他就絕對不是個有情之人。 當下年輕的...

如何評價 任嘉倫《琵琶行》 ?

欣賞不來 別說什麼rap了,就算是前面正常的部分也就那樣吧。rap也就算了,畢竟編曲不是他,但確實放在這首歌裡面不太合適 主要是他是在舞台表演,但他整體氣質不適合這首歌,可能是妝容和表情的原因吧,不大氣 唉,他還是好好演戲吧 邋遢大王不邋遢 我覺得是很好聽的一版了 畢竟任嘉倫第一次演唱也是作為經典傳...

任嘉倫翻唱《琵琶行》有標出原唱嗎

洛清瞳丶 首先也感謝題主願意提出問題,那麼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下是針對題主提出問題的反駁。琵琶行 這首歌,任嘉倫只唱過兩次 作為新粉可能有考古不到的地方,有姐妹覺得不對可以指出來我修改哦 第一次是在央視節目 經典詠流傳 第二次就是昨晚江蘇衛視的聚划算55盛典。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受了昨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