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方繁體版確定出自威鋒數字之手

時間 2021-06-02 16:11:48

1樓:林永青

最大的差異在於效率、策略靈活 、 優質教育及勤奮美德。

所有的IT裝置都要使用晶元,全世界製作晶元的DRAM,六成來自台灣;全世界九成的筆記本來自台灣(注);七成的電腦、四成的智慧型手機,也都是委託台灣的鴻海集團(富士康是子公司)製造再貼上如HP、Compaq、Toshiba的品牌。

台灣早期都是中小型企業,接受歐美大廠的代工訂單;歐美提出的規格變更、設計要求,都能在台灣的資訊工程師及完整的精密加工機械產業鏈配合下,較其他國家快數十倍的時間回應;再小的訂單為贏取客戶信任都接;而且生產線的良率極高、工資較低。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下,歐美及日本逐漸把IT生產生產線轉移至台灣(80年代),台灣也培植出充裕的IT研發能力。

但90年代開始,台灣的工資及土地成本飛漲,IT也是屬於人力密集產業,又不像日本發展出堅強的機械人自動製造能力,於是廠商將眼光放到剛開放的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越南(台灣佔越南外來投資八成,日本則主要投資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投資馬來西亞,南韓投資印度),逐漸將生產線外移。

除了聯想與華為之外,大陸目前的IT產業與規格都是台灣參與建立的;中國最大的民營公司富士康,也是台灣鴻海的子公司。

但2023年開始,以國家力量支撐的南韓財閥SAMSUNG、LG以大規模製造壓低成本,迅速搶占全球IT市場,包括日本的IT產業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到今年,南韓已掌握全球八成的LCD、七成半導體的市場,並憑藉財力蒐購各國研發公司取得專利權,大有壟斷市場之勢;美、韓、臺、印是世界IT產業上四足鼎立的國家。台灣與南韓在產業上幾乎重疊,向來都是互相競爭的死對頭;今年三月,台灣經濟部門擬定「聯日、拉中」的策略以對抗南韓產業的挑戰。

(注)美國IT界流行一句話:「矽谷研發、台灣接單設計、大陸製造」。所以大陸生產的IT產品算在台灣公司的產量上。

《羅馬人的故事》三民書局繁體版和大陸中信版哪個值得買值得看?

小馬過河 我讀的是台版,主要是我這套書買的早,中信那版那時候還沒出來。台版我覺得問題主要還是看著費勁,畢竟這只是通俗讀物,國內看這本書的讀者對相關的人名和地名肯定是不熟悉的,這個時候翻譯的不統一帶來的影響就很大。有些能猜,比如提比略翻譯成臺伯留,葉門翻譯成葉門 有些實在是猜不出來,我還記得有個地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