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魯迅先生寫的是關於童年,為什麼《朝花夕拾》裡的文字還是那麼難懂??

時間 2021-06-01 17:46:33

1樓:Claire.Z

個人很喜歡魯迅先生

喜歡歸喜歡,個人學識淺薄,他的文章我仍有許多讀不懂,只能慢慢咀嚼。喜歡他的幽默,喜歡他的語言,沒有任何多餘的附加,最喜歡的是他的思想,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在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鑑意義,一點不過時。

處在當時的年代,所用的文字古文不像古文,白話文不像白話文,讀起來自然吃力。還有便是他的思想,涉及的知識面其實很廣,需要讀很多書作相應的鋪墊,才能了解其中詞語所蘊含的深意。還有結合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會有更好的效果。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樓:Ani kinnor

《朝花夕拾》不單寫了童年,還記錄了少年和青年。

說魯迅先生的作品難懂,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文字上的,二是思想上的。

題主所說的難懂,首先可能是由於文字上的不適應。

文字上來說,五四時期剛剛開始主張用白話文寫作,那時作家的文章難免有佶屈聱牙的地方,很多地方的行文用字都不太成熟,題主生活在現代的語境下,不習慣是正常的。

「新近看見一種上海出版的期刊,也說起要做好白話須讀好古文,而舉例為證的人名中,其一卻是我。這實在使我打了個寒噤。別人我不論,若是自己,則曾經看過許多舊書,是的確的,為了教書,至今也還在看。

因此耳濡目染,影響到所做的白話上,常不免流露出它的字句,體格來。但自己卻正苦於背了這些古老的鬼魂,擺脫不開,時常感到一種使人氣悶的沉重。就是思想上,也何嘗不中些莊周韓非的毒,時而很隨便,時而很峻急。

孔孟的書我讀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大半也因為懶惰罷,往往自己寬解,以為一切事物,在轉變中,是總有多少中間物的。動植之間,無脊椎和脊椎動物之間,都有中間物;或者簡直可以說,在進化的鍊子上,一切都是中間物。

當開首改革文章的時候,有幾個不三不四的作者,是當然的,只能這樣,也需要這樣。他的任務,是在有些警覺之後,喊出一種新聲;又因為從舊壘中來,情形看得較為分明,反戈一擊,易製強敵的死命。但仍應該和光陰偕逝,逐漸消亡,至多不過是橋梁中的一木一石,並非什麼前途的目標,範本。

跟著起來便該不同了,倘非天縱之聖,積習當然也不能頓然盪除,但總得更有新氣象。以文字論,就不必更在舊書裡討生活,卻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語言,更加有生氣。至於對於現在人民的語言的窮乏欠缺,如何救濟,使他豐富起來,那也是乙個很大的問題,或者也須在舊文中取得若干資料,以供使役,但這並不在我現在所要說的範圍以內,姑且不論。

我以為我倘十分努力,大概也還能夠博採口語,來改革我的文章。但因為懶而且忙,至今沒有做。我常疑心這和讀了古書很有些關係,因為我覺得古人寫在書上的可惡思想,我的心裡也常有,能否忽而奮勉,是毫無把握的。

我常常詛咒我的這思想,也希望不再見於後來的青年。去年我主張青年少讀,或者簡直不讀中國書,乃是用許多苦痛換來的真話,決不是聊且快意,或什麼玩笑,憤激之辭。古人說,不讀書便成愚人,那自然也不錯的。

然而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援世界,尤其是中國的聰明人。現在呢,思想上且不說,便是文辭,許多青年作者又在古文,詩詞中摘些好看而難懂的字面,作為變戲法的手巾,來裝潢自己的作品了。我不知這和勸讀古文說可有相關,但正在復古,也就是新文藝的試行自殺,是顯而易見的。

」在習慣了先生的文字之後,讀起來就會順暢多了。《朝花夕拾》比起先生的其他作品確實更為易讀,閱讀時也不必按順序讀,可以先從《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這幾篇看起,作為乙個適應的過程,看出味道來了,再去看其他的幾篇。

此外,《朝花夕拾》雖是些回憶性的文字,但也有需要結合時事的地方,比如《狗貓鼠》的開頭一段,就跟徐志摩和陳西瀅有關。

思想情感上來說,《朝花夕拾》不像魯迅先生的雜文那樣難理解,但同樣浸染著時代的氣息,多了解一下先生成長時期的環境,對閱讀也有好處,可以看看《吶喊》自序。

我讀魯迅的作品,是初中時從《朝花夕拾》開始的,「初極狹,才通人」,但「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這是我讀魯迅的體驗,也是我讀許多其他作家的作品時的體驗。

我有過和題主相似的困惑,希望題主能靜下心來,閱讀時多點耐心,相信會有所改觀。

為什麼魯迅先生既寫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又寫出「人們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青呀 改著cover letter突然想到這個來答一下人在這方面大多是狹隘的 故事越詳細,越動人,越能勾起與自己經歷的回憶,越能產生所謂 感同身受 甚至這方面從我個人經歷來說我們的精神會產生抵抗力 悲慘的故事聽多了其實也就麻木了。這樣的機制在其實很好理解 但是理性來說,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環,人這...

什麼叫時代的侷限性?為什麼魯迅先生廢除漢字就可以扯「時代的侷限性」?是否是一種推脫?

自尊無畏 傲慢的西方人當初認為漢字是落後文字,會導致大批文盲,去統計了日本的識字率,結果日本用當時世界第一的識字率抽了這些洋人的嘴巴。但這種偏見 和你不民主自由人權如出一轍的偏見 依然影響到了魯迅這類當年的覺青身上。 北極熊 魯迅不是先知,不代表絕對正確。魯迅是普通人,對於世界的認知是有侷限的,某些...

為什麼知乎上關於柴靜穹頂之下的討論熱火朝天,而真正涉及到環保措施的板塊卻冷冷清清?

西葫不蘆 當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就不會有如此多的爭吵了。與其關心柴靜和環保部門是不是炒作,還不如關注柴靜製作節目本身所要傳達的思想。為下一代好好考慮考慮,就能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難道維護我們古老大地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勸各位能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的責任,人該有點追求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