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反切音注出自何書或何人?

時間 2021-06-01 03:15:10

1樓:小龍團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注的是大徐本,大徐本所用反切為唐代孫愐的《唐韻》的反切。孫愐《唐韻》反切有「開元本」和「天寶本」兩種,而且從相承體系來看,恐怕這兩個版本並不是一人所作。「開元本」195個韻,在《切韻》的基礎上補了兩個,與《王三》相同。

但是「天寶本」204韻,把原先補的那兩個刪了,又增了11個。後來《廣韻》共206,是204+2。

但是並不曉得大徐引的是哪個版本,總的來說是引的《唐韻》

2樓:小隱

先說結論: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用的反切是孫愐的《唐韻》。

樓上說「現存的《說文》注音只有大徐小徐兩種」恐怕不太確切,最多只能說流傳最廣的全本反切注音只有這兩種。現在通行的說文是宋本,而能見到的宋之前的本子很少,只有木部殘卷和很少的口部殘卷。

1、大徐本:

大徐本的注音是採用孫愐的《唐韻》

徐鉉《上校訂《說文》表》:「《說文》之時,未有反切。後人附益,互有異同。

孫愐《唐韻》,行之已久。今竝以孫愐音切為定,庶夫學者有所適從。至於現存的大徐本與現存的《唐韻》反切不完全相同的問題,周祖謨認為是當時的《唐韻》已有不同的本子,也有學者認為是徐鉉根據當時的讀音稍稍改動《唐韻》得來,但是根據徐鉉的表來看還是周先生的看法更為可信。

2、小徐本

小徐本的注音並非徐鍇所做,而是朱翱所做:

《說文解字系傳》卷首:「文林郎守秘書省校書郎臣徐鍇傳釋,朝散大夫行秘書省校書郎朱翱反切。」

3、唐本:據周祖謨考證,唐本的反切與(晉)呂忱的《字林》相近。

4、段玉裁:段玉裁用汲古閣大徐本為底本,和其他版本對照,保留大徐本反切,也就是說用的是孫愐《唐韻》的反切。

至於「十二部」的問題,樓上已經說得比較清楚了,就是指段玉裁對於上古韻部的劃分,就好像我們今天給普通話分出不同的韻母一樣。清儒所謂「古音」指的是先秦時候的音系,而段玉裁將上古音劃分為十七個韻部根據的是《詩經》押韻的情況以及形聲字問題等。

3樓:

給《說文》注音的古代有很多家,最早也不知從何時開始(現在能見到最早的注音本《說文》是日本國寶說文木部殘卷),現存的《說文》注音只有大徐小徐兩種,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只用大徐徐鉉的反切,只是偶有改動。

古音X部是清代音韻學家研究上古音時用的術語,大致是按照《詩經》的韻腳來考訂的,各家分部各有同異(段玉裁的系統可見他《說文注》後面的《六書音均表》),現代漢語上古音研究還是大致沿用了這個系統,不過和段玉裁不同的是,現代語言學家一般都會把上古音分為20-40餘部,大大多於段玉裁的分部。

段玉裁把上古音分為從「第一部」一直到「第十七部」十七個部,題主問的「十二部」就是段玉裁考訂上古音的第十二部,可見書後的《六書音均表》。

段玉裁對上古音的分部主要是根據文字中的聲符來的,但現在我們知道,聲符相同的字上古也不一定同音,只是音近罷了,所以現代語言學家的分部遠比段玉裁的要多。

附圖~《說文解字注》後附的《六書音均表》

大家怎麼看待「段顧之爭」?段玉裁側重理校他校,顧千里則強調「不校校之」原則,二者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gm zeng 顧千里的 不校校之 並不是機械的不改本文,而是在尊重版本原貌的前提下作校勘,改動正文時更為謹慎,以不改或少改的正文與校勘記結合,來恢復文字最初定稿的面貌,特別重視版本佐證。段玉裁的校勘,追求的目標第一層是文字最初定稿的面貌的恢復,第二層是論定義理之是非。第一層的目標和顧千里其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