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呂彥直的建築作品以及建築觀?

時間 2021-05-31 17:36:20

1樓:萬里長城

呂彥直與孫文、林西、貝聿銘等是嶺南建築學派的創立者。

2017.3.3更新

孫文在《建國方略》中詳細論證了廣州城市的發展規劃,當時考慮建都廣州。

孫文很早就派兒子孫科留學學習規劃,之後指導孫科做出了廣州都市(首都)規劃案。

再後來,做了南京都市(首都)規劃。

建築設計中在比例方面的追求是如何考慮的? - 萬里長城的回答 - 知乎

2樓:MiSerY

呂彥直中國近代五大師之一(沒記錯的話) 是中國近代傳統建築復興思潮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為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

南京中山陵

呂彥直洋依據中國古代陵墓建築「以少量建築控制大片陵區」的原則來設計整個園區

其中還加入了法國規則的林蔭道設計手法

採用長長的墓道和大片綠化寬大的台階把散立的尺度小的單體建築連成乙個整體

整個布局沒有拘泥於傳統的固有形式而是選用傳統的組成要素加以簡化

祭堂上冠帶披簷的歇山藍色琉璃瓦頂造型莊嚴堅實

整個設計運用了新材料新技術採用明朗的色彩簡潔的裝飾既有莊重感但不森嚴既崇高但不神秘

是中國近代傳統復興建築的開端

3樓:謳歌

我很喜歡呂彥直的作品:廣州中山紀念堂。

我個人對於呂彥直的印象就是: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的設計者。

個人對於廣州中山紀念堂比較了解,呂彥直他設計了廣州中山紀念堂,並不是說他只設計了這座製作氣勢巨集偉的主體建築,以主體建築為中心的周圍景觀也一併在他的考慮範圍內,他在設計的時候非常強調總體布局。草坪、銅像、旗桿、白蘭、副樓、空地等等。

廣州中山紀念堂呢以「正門門樓——孫中山銅像——主體建築」為中軸線,其他景觀呢,就是沿著這條軸線呈東西對稱分布。他還結合周圍的山勢地形,在堂後的越秀山上建造了中山紀念碑,形成了「前堂後碑」的乙個格局。

其實這些還只是園區的設計,最為精彩的是裡面的建築結構。紀念堂的內部十分寬敞,東西跨度71公尺,白色穹頂到地面47公尺高,堂內無一柱子和橫樑遮擋視線。(很抱歉,我又在安利中山紀念堂了)

對於他我能說的就是:優秀!很優秀!特別優秀!

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因腸癌英年早逝,享年35歲。

4樓:

沒有研究過。他是2023年代第乙個做出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現代建築的中國建築師,又英年早逝,所以值得紀念。按照梁思成的說法:「做法未必成熟,但是是我們必要的一步」。

如何評價馬清運的建築作品以及建築觀?

瘋老頭Kevin 這麼多年了,一聽到馬清遠和MADA spam還是會泛起一陣隱隱的反胃感,反胃是多個層面的,無論是他的建築觀和設計作品,還是他本人的介紹,人設和家庭背景。今天我強忍著這股反感把他的建成作品過了一遍,如果非要我挑乙個能說道的,我只能選玉山石宅,儘管我覺得它是乙個有些空間藝術性但使用起來...

如何評價建築師馬岩松的設計以及他的建築觀?

千維和弦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尤其是早幾年的回答,現在看看,不論是從單個建築專案,還是建築觀來評價,絕大多數人確實是缺乏整體性格局和遠見。評價馬岩松的建築設計,不能單單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人類近代史正在進入三次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變革,一切都在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衣食住行,無一例外。那城市設計呢?難道還是...

如何評價林瓔的建築設計,以及她的個人?

zachary 女神的主要領域其實並不在建築方面,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景觀,藝術,裝置,社會發聲音方面。看過她設計的乙個在緩坡草坪上的美式家庭住宅,混凝土澆築的曲面屋頂和草地的背景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呼應關係,不同高差的屋面使人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並可以進入室內 林瓔非常注重手工模型製作,看她切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