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應該仔細賞讀還是不求甚解?

時間 2021-05-06 04:44:47

1樓:安叔 andrew

讀書一定要仔細,一定要仔細,一定要仔細!切身體會呀!

初中的時候,我還是個情竇不開的小娃,隔壁班總有個女生來和我借書,地理書,歷史書啥的。我當時一點心眼都沒有。結果中考後賣書,才發現書裡有她寫的類似情書的話,零散地在書頁裡。

真是後悔死了,當時上學的時候讀書咱那麼不仔細呢!!!!

2樓:拾光者

讀書剛開始閱讀最好是帶著目的,仔細閱讀會比較好,抱歉不是賞讀,讀書從來不像別人說的是一種消遣,說讀書是消遣的人,他們只是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有了興趣的閱讀,目的感相反會更強,而不是更加隨意,你越是對一件事感興趣,便越是專注,也便越容易去思考,從而獲得收穫。

另外不求甚解也不是說讀書的時候不理解也一直讀,略過問題,而是把暫時搞不懂的問題記在腦海裡,交給潛意識去處理,注意是記住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略過。你不懂的問題隨著經驗的積累和後續閱讀的提公升,會在潛意識裡與其他知識進行串聯,從而得到解決,這便是豁然開朗和頓悟,但頓悟一定是建立在你執著於這個問題,記得這個問題,同時自身又在不停地經歷和積累的過程。

所以讀書是要仔細賞讀還是不求甚解就是乙個偽命題,無論是不求甚解還是仔賞讀,最終都建立在你需要帶著思考去讀書

3樓:風大 可稍息否

《不求甚解》,這是語文課程裡的一篇課文。

「好讀書,不求甚解」,下一句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老段子翻新,其實也沒有什麼意思。

讀書這種事情,重點是了解讀書是在幹什麼。

我當初讀書,原因比較簡單,就是只有讀書才可以獲取新見識。有網友提問說:「為什麼人類不進化成讓自己在學習時分泌多巴胺?」其實我覺得就我個人而言,大概已經往這個方向進化了……

我的樂趣就是讀到新奇的知識。為了這個目的,無論廣播電視報還是街頭小廣告,我都會看一遍。

看得多了,水漲船高,那些內在邏輯謬誤百出基本觀點不堪入目的文字,就看不入眼了。好的壞的放在一起,簡直就是妍媸畢現。

然後反過來總結分析,從實用性上來說,讀書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完善自己的資料庫。

現在人工智慧研究越來越進步,資料庫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人們熟知。其實多讀書,就是為了建立良好的資料庫。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識也是會進化凝練的。那麼我們的資料庫就要不斷優化演算法,不斷優化整理。

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讀書法。

第一,要事無鉅細都讀。

第二,要分析整理歸納總結。

第三,記結論。

第四,建索引。

第一點的目的是盡可能地蒐集充足的資訊。第二點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剔除冗餘資料。第三點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建立知識積累。

第四點的目的是盡可能地為輸出觀點、或者哪怕是避免自己遺忘自己的觀點、為檢索資料庫提供便利。

這樣一來,即便寫文章的時候不去直接引用文獻證據,但是觀點本身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淵源的。沒見識的人固然會愚蠢地發起攻擊、從而暴露他們的淺薄無知,有見識的人卻會產生共鳴,無形中就發揮了智商篩選器的作用。

讀書這種事情,仔細賞讀是需要的,但是遇到障礙也沒有必要啃下來再往下走。做題的基本要領就是遇到難題先放一放。讀書也是一樣的。這也是學以致用啊。

而且考慮到文字流傳時的謬誤,以及文字創作時的模糊,有一些文字是很難解讀的。不必糾結。

再加上讀者本人的水準,有些內容是讀不懂的。這就更加不必糾結太多了。

在心裡留心,這裡有個問題。以後遇上了再解決,就可以了。

所以這裡還有個技巧,就是:

記問題。

讀書不是必須仔細賞讀,也不是必須不求甚解,而是不要糾結。

為人應豁達大度,讀書也要如此。

豁達大度不是糊塗,為人讀書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心裡有數,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在閱歷見識沒有達到足夠水準的時候,可以做不到心裡有數,但是有能力以後,就要做到。

4樓:翟小刺

這是王國維大師的話,我看過他的書,書友你好。我看到你這個問題,是我在搜尋出來的,因為我在周國平老師寫的《回到世界名著》一文中也讀到了類話語,原文如下:名著之為名著,就因為其作者如同聖伯夫形容蘇格拉底和蒙田的那樣,是「擁抱所有國家和所有時代」的,他們的作品觸及了某些人類共同感興趣的重大問題,表達了某些最根本的思想。

正由於此,它們不會是普通人所無法理解的。有了這一點基本的信心,編者便勸告讀者在閱讀時盡量把注意力放在讀懂的內容上,而不要受阻於不懂的地方。我很讚賞編者的這一勸告。

我相信,越是讀偉大的作品,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原則就越是適用。讀名著原是為了獲得享受,在享受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薰陶和教益,而刻意求解的讀法往往把享受破壞無遺,也就消解了在整體上受薰陶的心理氛圍。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我是很較真的人,看書都要一字一字的,看電影字幕如果沒看清都要倒回去看一遍(我覺得我們性格可能很像),所以這些觀點像鏡子一樣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困惑,是因為我們悟性低,或者經驗欠缺,沒有理解其意思。

認真看書和不求甚解的觀念都是對的。以你學生為例,數理化這類書你不字字理解就是不行,公式不理解別說做題連記都記不住,更別提活學活用了,但文史哲的書籍重點不在逐字逐句,而是意境和感受。只要你懂了他的意思,明白了他的主旨意思就行,否則只會被哪些字裡行間所束縛。

再以我的工作為例,我是一名銷售。做銷售就是跟學古詩詞和歷史哲學一樣,看到它的本質忘掉他的外形。例如,我向一名銷售大佬學習如何公關客戶,他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就是文章裡的字句,我要透過這些現象去看背後的本質——才行,那才叫學。

如果我公關自己的客戶都照搬他那一套,那肯定不行的,你說我是不是被這些自己所束縛了?

你再想想當年張無忌學張三丰的太極時,是不是都忘了才學通了?乙個道理。

說道這裡不知你明白沒有。

5樓:

不求甚解的意思我認為應該是:不要死鑽牛角尖,不甚明了的地方先放下。這是一種讀書方法,而且很有用。而不是稀里糊塗的看,不是明不明白無所謂。

不求甚解,就是提綱挈領,抓大放小,透過現象看本質。細枝末節的東西,大可扔掉。

6樓:陵飛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個人認為,不求甚解有兩種情況。

1:泛讀,能讀進去多少是多少。

2:死讀,不動腦子死記硬背。

毫無疑問陶淵明是第一種,趙括、劉歆之流是第二種那什麼情況下可以不求甚解,

讀書是需要心情的,太過計較的去讀,如果搞懂了到也還好,沒搞懂,影響心情,影響讀書

泛讀一遍你就有個影像,還不影像心情

而且既然泛讀一遍的效果不怎麼樣,你可以多讀幾遍啊,質量就上來了經典的書,請君在不求甚解的心態下,一讀、再讀、三讀

7樓:maidou

問題所指的書應是一系列的經典書籍。倘若說是暢銷欄上那一堆成功學,心理學,恐怕不會有這樣的煩惱。

(一)那麼,換個角度去想想,假如我們嘗試著用「求甚解」的狀態去讀書,最後會出現乙個什麼結果呢?很可能依然也是「不求甚解」。但比起其他讀者來說,又多了解一點點。

可想而知,當我們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來讀書會有什麼結果。

乙個我很害怕的結果:看完了一本書,沒有任何一點心得體驗感受可以與人分享,更不用說簡單籠統地擷取乙個印象深刻片段進行描述。

如果讀書出於消遣,當然沒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於我,那還不如多打一把lol。

(二)至於那段懶人哲學。或者應該說懶人「藉口」學。懶人總喜歡用別人「做某些事情」的時間去想「如何讓他們不去做某些事情」,從而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懶。

翻譯一下那段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懶人的意思大概就是讀書多沒什麼用,你別讀了,但是,如果你非要讀,也沒必要好好讀,那就隨便讀一下。

另外有些邏輯很不通順的地方。開始是「讀書少,並且不求甚解」成功的例子,然後是「讀書多」並且以失敗告終的例子,最後給結論是,他們讀書多卻沒成就,這裡他換了個詞彙,是因為「不消化」。

最開始是,不求甚解的成功了,最後論證了,「不消化」的給失敗了。莫名其妙。

首先,讀書少,不求甚解,不是成就項羽的原因。

其次,又說,趙括等人,讀書多,卻沒什麼成就,是因為「不消化」。

讀書多,不是趙括等人失敗的原因,甚至「不消化」也不見得是他們失敗的原因。也可能只是,剛好這裡有一群讀書人沒成事,人們就自然地賴他們說是書呆子,沒消化。

更進一步地說,論點還能換成自大傲慢,說他們以為自己讀書多了就了不起,輕敵。也可以很通順嘛。失敗的原因從來都不會少。只是對這群讀書人來說,「不消化」最順手。

另外,他一直強調讀書多少的問題。其實就是加深你的印象:讀書多沒用的。接著說不消化,就是退而求其次,就算你要讀,也沒必要好好讀。

上面那段話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因素

「讀書多少」(記為A)。「從讀書中收穫多少」(記為B)。「成就高低」(記為C)。

問題可以概括為,A和B中,哪乙個因素對C的影響大一些。

我想這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相比之下,「成就高低」更大程度取決於「從讀書中收穫多少」。

總結答案,挑選值得你去思考的書去仔細賞讀。

最後引用一段很喜歡的話,不好意思,我不太知道出處。

世人一向崇古貶今,不過古今千年,能大浪淘沙留下來的自然是真金,說它們不好肯定淺薄了。

8樓:金斯愷

我認為不求甚解有兩種情況。

1.境界沒到,閱歷沒到。或者已經接近學科前沿。

2.所學內容還有缺陷,或者有爭議。

對它適用範圍的迷惑,是因為對難度的理解。並非超出當前能力範圍的難度,就可以不求甚解。而要考慮它到底是怎麼個難法。

鑑於題主是高二,普通的學習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尤其理科,最好完全不要不求甚解。

基本只有面對經典名著的閱讀時,由於閱歷,境界,或者文言/外文基礎等不夠時,才適用不求甚解。

9樓:

我覺得要分情況對待,有的書不求甚解也就罷了,無甚大礙,這也是對大多數圖書的態度。

但是有的書還是「甚解」,甚至透徹一些的好,假如有人想要投身物理學,如果僅僅不求甚解,恐怕很難入門。

10樓:

一,不求甚解≠囫圇吞棗

不求甚解指不太鑽牛角尖而讓自己陷入死胡同,還是要理解記住並會實際應用的

二,這些都是後人的評價,未必可信。

三,哪些要精讀哪些要略讀主要還是看自己需要什麼,你覺得你這麼讀了得到了自己對這本書的預期需要就好,為何要硬性規定。。

也就是說選擇性閱讀,或一本書的某部分精讀某部分略讀,或有的是一步一步慢慢讀有的是一遍遍的掃讀,或偶爾因為某種需要重新再看一下。這些基本判斷力應該自己是具備並明確知道的吧

人是應該極力追求真相還是不求甚解?

idealism7 瀉藥其實的話 你明白了又能怎樣不明白又能怎樣 不是明不明白的問題是你能做什麼的問題 明白了束手無策 不明白苦苦尋找 真相大白了以後還有什麼意義呢你說呢 何樂而不為 瀉藥。我覺得這得看個人的性格吧,如果是乙個不拘小節的人,大概會對任何不理解的事都不求甚解。如果是乙個對自己要求極為嚴...

請問「好讀書不求甚解」是怎麼做到?

日日舟挖掘機 古有名句 好讀書,不求甚解。有觀點認為,這樣讀書,似乎太淺了。但我覺得,可能不是這樣。需注意,這句話,還有後半段 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下面,一切的推理,都要從這個 每有所得,欣然忘食 處展開。這句話有它的奇怪之處 這句名句描述的這個人,每有所得,就會開心到忘記吃飯!細細想來,我們這一...

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已登出 我以欣賞古詩詞為例,說三種情形你體會一下 某詩寫的好啊,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乙個 X 字用的妙啊,表達了作者怎麼樣怎麼樣的感情 此為第一種情形。這首詩寫的好啊,美啊,妙啊,說不出來為啥但就是如此美妙。此為第二種情形。讀到某詩某句,大腿一拍,口中卻吐不出半個字,妙不可言是也。此為第三種情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