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古城址保護得很好的案例嗎?

時間 2021-05-31 11:48:11

1樓:南小鍋

羅馬本羅當然是最好的案例。羅馬在歷史上多次遭受焚城,大量建築和雕塑遭到搗毀,殘餘的建築也被用作建築材料。甚至直接利用斷壁殘垣搭建。但因為總數太多,所以剩下來的還不少。

羅馬猶太區,中世紀時直接使用古羅馬建築的大理石邊作為裝飾。

命運女神廟(Santuario della Fortuna Primigenia),中間的大型建築建於距今2023年前的共和國晚期。弧形部分為中世紀改建後的樣子。

羅馬市中心鮮花廣場附近。圖中半圓形的一大塊曾經是古羅馬龐貝劇院,中世紀時其廢墟被利用修建住宅。

鮮花廣場,至今仍然是菜市場。中間的雕像是著名的布魯諾。2023年在相同位置被處以火刑。

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它曾是羅馬共和國的檔案館建築,建於西元前78年,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幾經改建。2023年由公尺開朗基羅重修立面,將背面改為正面並加建鐘樓。

2樓:

有些看起來很古老的,其實一查歷史,100年。二戰炸塌的那些教堂、宮殿,原址原樣再修乙個。古建遊客看見的一面還算比較光鮮,繞後面一瞅,也不行。

真的那些留下來的,有可能是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壓根兒就沒有遊客去。

3樓:螺旋真理

1.巨集觀來說,歐洲是古建築、古城市科學保護的發源地,自19世紀以來一直居於這一領域核心地位,其規則發展、理念總結、規則制定都是歐洲享有話語權,而且已經形成了社會傳統,和社會其他領域部門的接軌也做的較好。相對世界其他區域來說,新世界發達國家歷史資源相對缺乏,而第三世界國家的保護理念普遍落後歐洲乙個時代,所以才出現「歐洲古城址保護的很好」的觀念。

2.但是古建築、古城市科學保護依然是個比較年輕的觀念和學科,19世紀之前歐洲對於古建築、古城市的保護情況也並不樂觀,譬如以羅馬競技場為例,中世紀以來不斷被當地居民拿走材料作為建設民居的建材、一度被改建為採石場、16世紀之後則面臨城市擴建而幾度差點被拆除、改建教堂、改為廣場等危機,最後雖然沒整體拆除,但是已經傾頹得不成樣子。直到19世紀以後才得到整體性修繕。

3.19世紀之後,風格性修復成為建築和城市保護的主流,簡而言之,就是根據零碎材料和文獻記載想象出乙個古建築歷史時期「最輝煌」的樣子,然後按照這個樣子加以修復,:「每個建築和建築的每個部分都應按照它自身的風格修復,不僅是建築的外表而且建築結構也應如此。

」而且,受到當時科學技術的限制,建築學家對哥特建築的解構、原理並不清楚,以當時的工藝修復更早的建築。——以上種種原因,導致這一時期的修復實際上造成了破壞,直到20世紀初的《雅典憲章》才確立了修復保護的真實性原則。

4.風格性修復容易成為古建築、古城市科學保護的陷阱,耿拆拆對大同古建的「改造式破壞」就帶有風格性修復的影子。歐洲風格性修復的思想根源是民族主義,而這一教訓對民族主義方興未艾的中國來說,是個很好的前車之鑑。

4樓:

哪兒保護的好了呀?你管那種二戰後重建的,或者管那些進入工業時代後造的樓叫古城?還是說看到那些仿古的鋼筋混凝土「磚房」就以為是古樓啦?

人家奧皇約瑟夫拆起城牆來可利索了,當然人家拆牆叫發展城市,北京古城牆拆了叫毀壞文物是吧?

5樓:

啥?發個圖,順便日常黑一下法國,這是法國巴黎的古城址保護成效德國的我就不說了:杜塞道夫、科隆、波茨坦、柏林BLABLABLA,成效顯著

哦對了,還有俄羅斯的莫斯科嘛....哈....哈哈......哈哈哈.....

有哪些壞人到死都過得很好的例子?

居然有個高手 歐洲國家殖民時期犯下了多少罪孽,根本沒把非洲 美洲的原住民當人看,靠著血腥掠奪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不正是 殺人放火金腰帶 的真實例子嗎? 諾頓二世 慈禧求乙個活著時過的比她還好,對中中國人民利益侵損還大的人。我想不存在了吧,如果哪天出現了,中華民族可能又要面臨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機。 紅白...

有什麼很小眾但是寫得很好的詩詞

何莫學夫詩 一 詩 1.別范安成 南北朝 沈約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2.宿洞霄宮 宋 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涼陰一鳥下,落晶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3.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維 萬壑樹參...

有什麼把插敘運用得很好的電影?

很多電影會用插敘和倒敘,除了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認真看到最後才能恍然大悟以外,還有什麼好處呢?事實上如果把故事從前到後順序講下來,看起來未必就有那麼精彩了,我們之所以認為乙個插敘倒敘的電影精彩,八成是終於看懂之時的成就感在作祟。比如小馬過河,原文是這樣的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