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推月下門 和 僧敲月下門 的區別真的那麼大嗎?

時間 2021-05-06 04:22:01

1樓:zxwl

在小學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老師為我們講了「推敲」二字的來歷是出自這首古詩。賈島在思考」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時,對使用「推」還是「敲」陷入了思考,思考的出神,以至於衝撞了當時京兆尹韓愈的車隊。韓愈聽聞了賈島的思考以後,兩人一起進行了頭腦風暴。

最後韓愈給出了答案,「敲」比「推」字更勝一籌,理由是:「敲能表現出作者是乙個懂得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當時我們的老師也是這麼告訴我們的,用「敲」字更能體現出夜晚的寧靜。

但是當時的我卻不這麼認為,今天再讀來這個問題時,瞬間回憶起了當時的想法。個人認為「推」字要比「敲」字更勝一籌。當時月色寧靜,一切安詳美好,自然和諧,突兀的敲門聲定然會打破這樣和諧的場面。

而用「推」字後,瞬間就有一種自然之感。在寧靜的月色下,輕輕的推門,經過歲月洗禮的木門門軸轉動,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這種自然的聲音與天地融為一體,不刻意,但是更能凸顯出月色的寧靜。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家,夜色下那種門軸轉動的聲音至今還有記憶。

更能符合這首詩的意境。「敲」是故意為之,而「推」卻是自然順勢之舉。那種門軸轉動的聲音想想更能讓人融入其中。

如若以後在影視作品中碰到那種木門轉動發出的聲音,我會更新這篇回答。

2樓:ManInNet

如果是自己住的地方,就推門而入,如果自己是客,就敲門。

詩題:題李凝幽居,即是戶主為李凝,非賈島,理應敲門為合。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3樓:kaylee

個人更喜歡【僧推月下門】

原句是【僧敲月下門】,老師講課時應該都提過,用「敲」這個字,體現出靜夜驚鳥,僧人夜訪友人的情景。

可是用我認為「推」這個字更能體現出僧人外出晚歸,回到家的愜意放鬆,和民風淳樸不用鎖門,推門即歸家。

4樓:

個人更喜歡推

大晚上敲門總有種擾人清靜的感覺。

前面一句「鳥宿池邊樹」,後面卻「敲」門。

人家小鳥都睡著了,又去敲門給人吵醒,僧人良心不會痛嗎?

5樓:Mein Kampf

首先要考慮這門指的是誰家的門,如果是自己寺廟的門當然可用推,但結合前面幾句判斷應是不在寺廟。

其次,如果門指的是別人家的門,那用推就不合適了,一,因為不知道房子裡有沒有人在,二,僧人怎麼可以不經房子的主人允許,擅自推門而入呢?和強盜有何異?

因此,用敲字比推字更適合。

甚至可以這麼說,在這首詩裡面敲字是褒義的,推字是貶義的,儘管單獨兩個字並沒有褒貶之分。

6樓:poppy

感覺無法用語言很好地為題主闡述區別……畢竟每個人讀來感受是不同的差別還挺大的

然後我個人其實更喜歡「僧推月下門」,敲的話感覺敲門的聲音會破壞我想象中的那個畫面

個人意見啦~

7樓:澄碧湖粗人

最近有了新的感悟,「僧啃月下門」如何,先是說了社會底層人民飢不擇食寒不擇衣,又諷刺了皇帝迎佛骨的荒唐,就如同人去啃木門一樣。敲字改為啃豈不妙哉?

8樓:

我們還是沒有回到問題本身來:到底是「僧敲月下門」好?還是「僧推月下門」好?要理解這兩個字的好壞,我們還得從全詩著手,不能只看一聯而去憑空猜測。

詩歌第一聯先給我們描繪了李凝居處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淡淡兩筆,十分簡潔地寫出了題目中的「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分,也與文尾「幽期」相合。

詩歌的第二聯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推敲」了。我們來看第二聯,如果是「鳥宿池中樹」,那就是作者通過水中的倒影看見鳥兒在樹上睡覺。那麼這個時間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呢?

通過「僧敲月下門」我們可以知道,這是在晚上。那麼,這裡就有乙個疑問了,既然是在晚上,賈島怎麼就能看清池中的倒影?這裡得有個解釋,那就是月亮很大,很亮,照得如同白晝。

所以作者才能看清池中的倒影,發現有鳥兒在樹上睡覺。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詩歌的第一聯中的「草徑入荒園」,你都能看到一條長滿草的小路通向小園,你怎麼就看不到池中樹的倒影呢?

說不過去。如此一理解,那麼,「僧敲月下門」就沒有「僧推月下門」用得好。為什麼?

在明亮的月光下,賈島順著一條長滿草的小路來到李凝的園門前,他發現門已經關了。然後他敲了幾下,沒有人應門他就走了。如果題目是幽居的話,這幾聲敲門聲不止會驚擾這裡的寧靜,還會把樹上睡覺的鳥兒給吵醒,與題目幽居不相符合。

可有人說,正是因為鳥兒被敲門聲給驚醒了,所以作者才知道它們是棲息在樹上的。而且,正是因為有這幾聲敲門聲才能體現出當時環境的寂靜、清幽。而且敲也更有禮貌,去朋友家拜訪,應當是敲門,而不是推門,所以韓愈就用了敲。

這樣一說,也不無道理。可是,按照我們正常人的理解來說,在乙個清幽的夜晚,月色皎潔如洗,賈島乘興來到朋友的住處進行拜訪,這個拜訪應該是有約在先的,文尾的「幽期不負言」就是與之相對應的。當然,我在這裡也只是揣測,至於為什麼要有約在先,約的又是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翻譯多說是相約歸隱,假使那個時候的賈島已經出家,那麼便不須歸隱,假使沒有出家,那便是歸隱。如果是一起歸隱,那麼便是乙個長期的約定,可能和這次拜訪無關。當然,要是作者能把這一層意思寫明白那就更好了。

《唐律消夏錄》對此也有同樣的想法:「上半首從荒園一路到門,情景逼真。『暫去』兩字照應『月下』句,亦妙。

可惜五六呆寫閒景,若將『幽期』二字先寫出意思來,便是合作。」這裡先不管有沒有約定在先,有約定就更好,那就更不會敲了,我和李凝都約好了,我知道他在等我,我直接推門進去不是更好?敲反而顯得多此一舉。

或者無約定在先,賈島只是即興要來拜訪李凝,我們想一下,在乙個美麗的夜晚,皓月當空,萬籟俱寂,你沒有約定好就來到朋友家裡,你看到了朋友園子的門,你會冒然地咚咚敲兩下嗎?即使關係再好,你也不忍把朋友從睡夢中叫醒,更不願壞了如此美好的情趣和景致吧。為什麼說這個景致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止是詩歌中意境的構成,賈島自己也花了很多筆墨在寫景處。

從草到園,從鳥到樹,從門到橋,從石到雲,美景才是引起作者到訪的真正原因。拜訪是隨興而發的,所以,當賈島看見李凝園子的門,他當然會輕輕地推,那個時候興致正濃,推了之後發覺門被鎖了才明白是自己一廂情願,朋友這個時候要麼睡著了,要麼不在家。但賞景的心情還在,所以在回去的路上,作者並沒有因為訪友不遇而失望懊喪。

文後的「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便是回去時看到的美景。而且這第三聯的景寫得一點都不呆。「移石動雲根」,很有王勃「畫棟朝飛南浦雲」的韻味。

所以,有這「宿」「推」「分」「動」等幾個動詞的補襯,這個清幽的意境並不需要「敲」來突顯,「敲」的咯咯之聲反而會打破這美好的幽靜。

綜上所述,我認為從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來看,「推」字比「敲」字來得更符合作者當時的心境。推字無聲,敲字有聲。自古無聲勝有聲。

作者當時的具體心境我也只是據文臆斷,不到之處,還望指正。

僧敲月下門和僧推月下門 - 知乎 幸福:僧敲月下門和僧推月下門這個答案相信會讓題主滿意的。

9樓:已登出

區別當然大了啊。

推:靜謐的環境不會被破壞,而且給人一種神神秘秘的感覺。

敲:一下子就打破靜謐的環境了,而且敲總給人一種著急忙慌的感覺。

10樓:

//##發現這篇草稿已經寫了一年有餘,想想還是先發布了吧##//

個人覺得從文學上來講二者沒有優劣。「推」是「從容、主人」的姿態,「敲」則有「急迫、客人」的意味。具體到人,可能不同的心境會有不同的傾向,所以不妨從賈島和韓愈的心境來做分析。

賈島是著名的苦吟詩人,一首詩甚至要整一兩年,極有可能在作詩方面有完美主義強迫症,在這首《題李凝幽居》裡糾結「推」和「敲」也就不足為奇。賈島早年出家,兩種意境應該都有體會,作這首詩時正在京師趕考,斟酌這兩個字或許也有對出世和入世猶疑。

韓愈24歲中進士,之後可以說不是在做官就是在做官路上,客家之感始終是心中的一條旋律,選擇「敲」是客思情緒的體現。韓愈和賈島見面時間應該在811年左右,這時韓愈因之前被貶剛回京不久。

以上只是主觀臆斷,也不關鍵,關鍵是這麼多回答有考慮過詩中那個和尚的感受麼?我們不妨再從「僧」的角度來分析,劇本是這樣:

這天我早早起床,拿起剃刀理了頭髮,心有戚戚焉,既決意山寺尋哥哥,長髮則勿念。洗漱畢,……

11樓:道系少女

賈島這個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都說是以動寫靜的,我倒覺得僧推月下門更好,這一句不像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不像王維的月出驚山鳥,這兩句都是明月本身就是靜物它的移動驚動了鳥反而寫靜很妙,賈島這一句用敲,是人為發出聲音的乙個動作,反而破壞了這種靜,直敲得我腦闊疼。我個人比較注重意境,至於是歸家還是訪友確實如大家說的,訪友應該是敲門,但是大晚上訪什麼友不知道他當時到底是推的還是敲的,臨了作詩的時候又要凹字,每每讀到僧敲月下門都感覺吵。啊啊啊

12樓:淡淡笑過

重要,「推」是用手輕輕碰在門上,而「敲」會發出聲音,輕脆的聲音破壞了夜的寂靜,但這也是作者的目的——以動襯靜,突出當時夜與心靈的「靜」。

13樓:鄭傳彬

既訪朋友,惜不在家。但賈島並不知道呀!朋友既然出門,門上肯定落鎖。加之夜黑,賈島一書生,眼睛估計近視,推之不動,只能敲了。所以最後用敲最合乎實際。

14樓:薑茶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乙個人人皆知的例項,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為「敲」字。

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

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乙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

「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

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

「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cén)寂,也似乎頻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

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乙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節選自朱光潛的《咬文嚼字》

為啥西遊記裡只有唐僧和沙僧,沒有孫僧,豬僧?

或者 唐僧三位徒弟的法名,正巧合了佛教中 空能靜 三字的含意,空能淨,空,四大皆空,塵世一切拋下捨去放下,活的自在,活的灑脫,一心向自在。能,能愛一切眾生,能接受一切眾生,能容一切眾生,能度一切眾生,能捨得 能放下,能容宇宙萬物,容者乃大。淨,首先自身乾淨,六根清淨。心裡無任何邪念,內心純淨,淨乃靜...

虛竹和段譽用北冥神功對付掃地僧,掃地僧能抵抗嗎?

可能性的叫獸 別說掃地僧了 虛竹處身兩人之間,先覺挨著童姥身子的臂膀上有股熱氣傳來,跟著靠在李秋水肩頭的肩膀上也有一股熱氣入侵,霎時之間,兩股熱氣在他體內激盪衝突,猛烈相撞。童姥和李秋水功力相若,各受重傷之後,仍然半斤八兩,難分高下。兩人內力相觸,便即僵持,都停在虛竹身上,誰也不能攻及敵人。這麼一來...

掃地僧和東方不敗對打,誰會贏?

明亞馬俊 笑傲江湖的武功幾乎都追求乙個 快 字,當時看書裡講到獨孤九劍,什麼花裡胡哨的無招勝有招都不感興趣,我就乙個感悟。它的精髓在於 任何武功都有破綻,抓住敵人的破綻,在對方應對前,用最快的速度攻擊破綻,從而擊敗對手。令狐沖領悟到了,擊敗了田伯光。而東方不敗之所以登峰造極,也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佔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