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時間 2021-05-31 04:12:15

1樓:竹山木心

不請自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說人際交往就和物品分類一樣,只跟彼此相似的人聯絡。

首先,大多數人人際交往的目標是「求同」,「存異」只是維持關係以繼續「求同」的手段。一般的朋友之間,求的同是利益、快樂;摯友之間,求的同是志趣、心性;親人愛人之間,求的同是生活。假如主要的「求同」無法實現,那麼「存異」也就沒有必要了。

其次,人際交往中,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有三個客體,分別為:

1. 真實的自己

2. 自己展示給他人的自己

3. 他人主觀接收到的自己

每兩個客體之間,都存在乙個資訊傳遞的環節。任何乙個環節都會影響最終人際交往的結果。

短期來看,由於資訊不對稱,每兩個客體間是容許存在「誤差」的,甚至存在「客體屬性完全相悖」的情況。即,人可以通過隱瞞、偽裝等方式使得展示在別人眼前的自己不同於真實的自己;而他人由於對自己思維方式等的不熟悉,依然「以己之心」來判斷他人的行為,導致他人主觀認識的自己也與自己想展示的不同。在這個階段,人際關係是存在「錯配」(即並無真正的「同」)的可能性的。

但虛假的「同」,正是短期內關係得以存在的原因。因此,短期來看,人依然「以群分」。

長期就比較簡單了。由於長期來看,資訊有足夠的次數交換,短期內存在的「偏誤」在長期可以忽略不計。比如通過隱瞞偽裝維持的關係,會因為偽裝「出錯」的可能性隨時間增加以指數遞增,最終「紙包不住火」而關係破裂。

而第二環節中,隨著認識時間的增加,他人對自己的思維模式、說話習慣也會越來越了解,因而「誤會」的可能性也降低。因此,長期來看,資訊是對稱的(所謂日久見人心)。人們因而能夠真實地判斷是否存在「同」;那些短期的「錯配」在長期並不會存在。

因此,不論長期短期,人皆「以群分」。區別只是依據不同:長期「人以群分」的依據是存在真正的「同」,而短期內的依據則可能存在虛假的「同」的可能。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是什麼意思?

EVan 人的愛好,思想,身份地位決定所在群體。我認為這主要出於 1 思想等級 眾所周知,叔本華 尼采等哲學家都是獨來獨往,這正是因為他們很少遇見與自己思想等級一致甚至是自己思想等級高的人 2 物質等級 這就很好理解了,物質條件,身份地位的人大多不會與平民同桌把酒言歡,是否結識為好友就更不用說了。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道理嗎?

小蝴蝶 道理肯定是有的啊,什麼樣的人跟什麼樣的人一起玩。如果加入跟你不太符合的圈子,也會多多少少的被影響。很明顯的像上中學的時候,那些不愛說話的學生一起玩,活潑的學生一起玩,調皮的學生在一起玩。所以各個圈子的人都不相同,這才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在的那個圈子跟你的性格,愛好啥的都不太符合,那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乙隻 本質上來說這更多的是吸引力的相互作用。好看的跟好看的玩,有趣的跟有趣的玩,上進的跟上進的玩,自律的跟自律的玩,皮的跟皮的玩,野的跟野的玩,虛榮的跟虛榮的玩,虛偽的跟虛偽的玩。但凡有那麼乙個共通點,都是可以基於此進行比較愉快的交流。但是當沒有任何共通點的時候就根本不可能玩到一起的。這並不是自我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