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層境界,如何理解?第一層和第三層都是看山是山,有區別嗎?

時間 2021-05-31 03:48:23

1樓:

愚見這主要說的是修行的見地。

第一層,看山是山,這是凡夫見。

第二層,看山不是山,這是聲聞見,入空。

第三層,看山還是山,這是大乘見,所見一切皆法身。

2樓:qrh1980

起初眾生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聞思修行後,知道或體驗到山不是實有的,水不是實有的,萬法皆空;再到後來,證果後入世度化隨順眾生,看山說是山,看水說是水

3樓:安真

第一階段,凡俗心思,人心極重,迷相深染,所見表淺,偏迷狹隘,幼稚片面,簡單直接,故為見山是山境

第二階段,實修自己不良毛病後,心性在淨化中,迷相漸淡,以前的頑固狹隘心思,角度偏見,開始鬆動,不再執迷幼稚不成熟的觀點,叫見山非山境

第三階段,明心見性後,心明眼亮,智慧型開啟,所覺所見,透徹周全,出離了偏迷狹隘,是覺真相,叫見山還是山

4樓:德遵普賢

雖然你提問的內容不對,但是知道你要說的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個和《金剛經》的中心觀照契理的含義是一樣,當然和看破放下,借假修真,無住生心等等說法一樣。

第乙個境界是凡夫的境界,沒有學佛之前,以為眼見為實,看到的就去追求它,想得到它,不知道其實是分別執著,違背自性的產物;第二個境界是學佛了,知道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切都假的,但是不知道什麼是真的,所以就會變成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要了;第三個境界呢?就是佛菩薩的境界了,知道了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切都是假的,同時也知道了自性才是真的,自性就是佛經,佛經就是自性,所以不會再去追求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切,雖然不追求,但是工作盡職盡責,孝養父母,對家庭負責,對同事朋友真誠,為什麼?因為把這些做好了,是為了更好的護持弘揚佛法,大家看到你學佛越來越好了,才願意支援你,才願意跟你學,這就是隨緣妙用,中心是不離開佛經,就是不離開自性,也就是在空餘時,多聽經明理,幫助眾生也懂也明白,把如理如法講解佛經的資訊弘揚出去,這是在大做佛事,借假修真,無住生心,是把佛在經中的教戒落實到實處。

悟了的頭頭是道,不悟的處處成障(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九十一篇)

5樓:計玉璋

以文字來看沒有區別,因為習氣讓你以結果理解。

如果從因來看,區別很大,完全不是乙個境界。

勉強比喻就是你小時後的玩具,現在來看就是第二層,看玩具不是玩具,是以前填補時間的玩意兒。怎麼看成第三層玩具就是玩具,就是你對它的感受/貪執改變了。

第一層意義與第三層的差異在於你對事物的感受,第一層是接受,第二層是疑惑,第三層是理解真相後的感悟。

以玩具為例,當你理解現代工業生產流程,玩具只是一種形式體現。你理解玩具從無到有的過程,並接受在某一刻代表的意義,僅如此而已。

看山水的境界深點,邏輯是一樣的。

所以用結果跟文字去看是看不懂佛法的邏輯,但這不是佛法的問題,是看法的問題。

如實觀照意思是如實,觀,照。若以表相來看就不是如實,觀與照又不一樣。

關鍵在於何為實,主觀與客觀的狀況相當於對內於對外的理解。

以往認為的真現在是假,那現在的真以後是什麼?

只有對內挖掘才能對外如實。

6樓:卅豐

第一層,看到山心裡就會有個聲音說「這是山」,看到水心裡就會判斷「這是水」,然後可能止不住地展開種種聯想。而第三層,據說是看到山,看到水,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心裡卻沒有這個聲音。山水真實地就在眼前,卻沒有看者與被看者。

也許就是金剛經裡說的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吧。

不確定,僅供參考。

7樓:aassd61

佛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層境界,如何理解?第一層和第三層都是看山是山,有區別嗎?

南無阿彌陀佛!!!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是佛說,出自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語,原文如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佛法修學者,在初修學的階段是「看山是山,見水是水」,通過修學證悟了微妙甚深的佛法第一義諦,明白了萬事萬物背後的真實相,這個時候就「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了,之後繼續實修實證,融會貫通、通達了佛法微妙甚深的意理,徹底圓融了諸法實相,四智圓明了,這個時候再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前後雖然文字相同,但是佛法修學者的修學境地完全不同了,完全不能同論,前者是小學生,後者卻是「博士」了。

大道至簡,是三層境界(1 看山是山2 看山不是山3 看山還是山)中的第三層嗎?

隨便吧 是指看透事物的本質以後,又回到了事物的最初。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乙個人平時粗茶淡飯,從來沒有吃過山珍海味,有了錢以後狂吃,吃完以後覺得也就那樣,又回歸到了粗茶淡飯,風淡雲輕。 國子監侍酒 先說說山。山是什麼?就是指某一座大山嗎?肯定不是的。用道德經中的話說,山是名,僅僅是物外在得表相,是表層最...

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已登出 首先,我認為 太陽照常公升起 是一部很晦澀的電影,伴隨著的必然是解讀的多元化和開放性。我對 黃秋生被姜文殺死 這一觀點的分析表示尊重,但並不認同。結合個人主觀感受,加上電影的客觀情節,我的理解是,黃秋生的死,主要是因為 不能自由自在地摸屁股。最後一節裡面,黃秋生在新疆的生活,就是在自由自在地...

歷經千帆後,可以做到看山是山,看水還是水嗎?

何時擬歸舟 應該還是能的吧。尚未配妥劍,轉身即江湖,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這句話最早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祝老師在班上說的,開始時,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後來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到最後,我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的理解是,開始,單純懵懂不諳世事,看到是什麼,就是什麼 後來,經歷一些事情,逐漸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