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在養生方面有哪些共同點?

時間 2021-05-30 17:04:14

1樓:qh5912

佛教的課目有散播慈愛,合適及適量的食物,破除昏沉培育覺知等等,都對自他福利的維護大有益處,道家和儒家在自我修行這個領域,都是接鑑佛教的教法,略做改造

2樓:梁興揚

靜而養心,繼而養生。

傳統認為喜多傷心,怒則傷肝,思多傷脾,悲憂多傷肺,恐驚則傷腎。人如果不能保持乙個好心態,就會七情紊亂五臟不調,讓身體的平衡出現問題,繼而生病。

儒家《禮記·中庸》孔子說:「故大德……必得其壽。」

道家《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佛家不重身體,但一切以修心為主。

3樓:美赫達斯

各有千秋,儒釋道三家中,佛家最不重視身體,但進入中國後,受中國本土文化影響,發展至今,也有了「養生」的說法。

如果非要找三家的共同點,我覺得用現代健康常用的詞語解釋,那就是心理調節,也就是儒釋道中的「善念、正氣、心正」。——因為如果乙個人一身正氣,沒有惡念、邪念,確實健康狀態很好。

4樓:天地堪輿小郎君

瀉藥,儒家版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道家版本:回曰:「敢問心齋。

」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莊子》

道教版本: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清淨經》

佛教版本: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心經》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六祖壇經》

此處之所以分道教和道家版本更多的是指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宗教組織形勢關係,並無其他含義。

還有說佛教不知道養生的幾位答主!!

《甄正論》捲下:保精養氣,韜光藏暉,全生遠害,無為寂泊,恬恢清虛,少私寡欲。

《阿昆達磨大昆婆沙論》:若有於壽,恒作恒轉,受作受轉,時行處行:修梵行?服醫藥,用醫言,避災危,遠凶戲。由此等故,壽不中天。

《辯惑篇》卷二:然壽命長短,骨體強劣,各有人焉。善養者終之,勞擾者半之,虛用者天之。

《金剛頂瑜珈理趣般若經》:能自調伏忿怒等過,亦能調伏一切有情,常生善趣受諸妙樂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當觀美味如毒藥,以智慧型水灑令淨,為存此身。雖應食,勿貪色味。長巍齋懦慢

《婆沙論》:食所宜,食應量。生者令熟,熟者棄之,於宜匪宜能審觀察。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得其德福。可得長壽,泥洹之道。

《摩訶止觀》:棄絕五蓋,如治內疾。

5樓:白與塵

道家講精神內守、神不外馳。釋家講止觀講覺知。儒家講知行合一講誠信厚道。

其實都是一樣的。如果把人體比作乙個公司,三家共同的養生方式都是讓公司領導常在其位,這樣公司整體便不至於散亂。其實人的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散亂狀態的,或者上是行屍走肉狀態,因為其「神」經常不在,也就是神馳天外。

不信你可以注意一下你能保持多長時間的神不外馳

6樓:護法居士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儒 釋 道此三家可有高下?

已登出 在中國文化當中是沒有高下的,但側重是不同的。儒家在理學階段,說的理和道家說的道,佛家說的空,都是一回事。而且儒家也打坐,佛家也有修氣脈的。南傳佛教我不懂,但是漢傳佛教真的就是中國文化,和儒和道是一回事。對於人生的不同階段,用法不同罷了。年少意氣風發,就是用儒,兼濟天下,澤被蒼生。蹉跎了年老了...

同時閱讀儒釋道三家經典 可否?

靜聞道 好像,大多數人,都是在同時閱讀儒釋道三家經典吧。單獨唯讀一家的,很少吧。我們從小就學 論語 然後,有人讀 心經 也會讀 道德經 眾妙之門不再玄 帶著本答主融通中西融通古今觸通哲科融通諸子百家融通諸教的資訊能量場之學,不但可同時研讀儒釋道,還可同時研讀辨證唯物論,還可同時研讀量子物理學,還可同...

儒釋道三家思想有高低之差嗎?

三月風生 各有所長吧。說一下個人的看法。儒家長於情懷 理想,有治世之志卻沒有治世之術,但能養出善人。道家長於理論,一句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道盡世間真理。可惜實操起來就很迷 佛家長於修心,奈何總喜歡把修行的道理當成普世真理,經常搞出亂子。總的來說,都是長於道而拙於術。個人看法,姑妄說之,姑妄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