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戲曲過程那麼悲,結局很圓滿?

時間 2021-05-30 15:20:17

1樓:小豆子

中中國人喜歡皆大歡喜的結局,再悲的劇情,結局都會是圓滿的,像梁祝最後的化蝶,大話西遊最後的城樓上擁抱等等,這類結局更符合中中國人

2樓:

年紀大了方覺得這種結局是一種厚道。

我少年時構思了乙個西幻故事,乙個堅強而孤獨的女孩的悲劇故事。她出場不久就失去了家人朋友,一人一騎出逃漸漸成長,復了仇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逃過第二輪眾叛親離。

最近我在構思乙個古言故事,乙個堅強而孤獨的女孩的故事。她和很多在乎的人離散了,一人一騎奔波江湖漸漸成長,也把生命中重要的人重新聚在一起。

這兩個坑都在慢慢挖著,經常感嘆年少叛逆時的心如何這麼狠?殺起角色來眼都不眨,讓無數鮮活溫厚的生命死得花樣百出,讓乙個個活下來的角色悲痛得肝腸寸斷,然而慘烈得也有些太單薄刻意了,

而現在的自己竟然如此優柔寡斷,寫了好久都沒能下手殺掉乙個有名字的角色。而且中間還沒想明白很多關節,就已經寫好了結局的團圓。連寫一場分離都要耗掉自己半條血槽。

現在不但寫不得虐文,也看不得虐文,因為經歷了更多真正的人生不易,看到寫得透徹的人生困頓常有感同身受,故事角色經歷的沉重悲苦都壓到自己身上的窒息感。

看來是從欲賦新詞強說愁到了天涼好個秋。

到底是乙個世俗的中中國人,不求靈魂解脫飛公升,只願人世安穩熱鬧。

像冰心老奶奶說的:如果生命是無味的,我不要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足矣。

3樓:若徊

…要符合社會背景,聽眾思想,民族思維,以及作者自身對理想化社會的憧憬。

不只是戲曲啊,中國自古除了正史,其他書記杜撰大多是這種,華夏式結局

4樓:john amber

很好,沒有乙個人回答到點子上。又到了我發揮的時候了。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戲曲過程都那麼悲,第二這個事和悲劇幾乎沒啥關係,中國傳統戲曲和西方的戲劇是兩碼事。

然後,我們說說戲曲到底是個什麼事。其實對於戲曲的起源上大家還是有爭議的,這涉及到東方的傳統巫術色彩影響,有人認為戲曲,甚至西方的戲劇也有這麼認為由巫術儀式引發而來的,這個被叫做「巫術說」。但是我更認可另一種說法——「遊戲說」。

戲曲的正式出現應該是田間的一種自娛自樂的形式,其包含著表現和模仿的含義,當然這些就屬於比較早的了。我們在可以比較熟知的戲曲模式中,比較早的應該是「南戲」,起於北宋時期,「南戲」屬於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號稱「百戲之祖」。當時勾欄瓦舍也隨之興起,一群落榜文人開始寫這種「南戲」維持生計。

最後說一句,我看到這麼一大堆毫無意義的雞湯,真是有點佩服自己。

5樓:李右

第一次聽京劇《上天台》的時候就感到這齣戲很西方,很壯烈的悲劇。我不懂戲劇理論,也沒怎麼看過西方戲劇,但就是有這樣一種感覺。

《上天台》講的是東漢劉秀後宮郭娘娘之父,挑釁激怒開國元老銚期之子銚剛,被銚剛打死。郭娘娘上奏斬殺銚剛,劉秀不准,把銚剛派往前線戰場,意在讓其立功,並說「銚不反漢,漢不殺銚」。銚期擔心郭娘娘用其他手段報復,便提出辭官回老家,劉秀仍不准。

銚期提出,若繼續在朝做官,劉秀須答應三個月不飲酒,劉秀應允。

隨後,郭娘娘花言巧語勸劉秀飲酒,劉秀酒醉後,又誣陷姚期調戲自己,劉秀酒醉之下殺了銚期。丞相鄧禹連上三道奏摺保本,均被郭娘娘攔下焚毀。開國元老馬武得知後闖入宮殿質問劉秀,但來晚一步,銚期已經被佔。

劉秀十分悔恨,怨恨朝中文武沒有保本,將一干老臣和郭娘娘全部斬殺。銚剛聽聞後也自殺而死。

劉秀酒醒後,到太廟祭奠一幹老臣,看到眾幽靈討命,心神不寧自殺而死。

這齣戲,有名有姓的角色乙個不剩,堪稱《無人生還》,而事故的緣起劉秀並不是乙個完全意義上的昏君,他知道姚氏父子是忠臣,開國元老,不能殺,不忍殺,不聽郭娘娘的枕邊話;另一元老馬武也敢於闖入宮殿甚至要打皇帝,並且有很大把握劉秀不會殺自己。這些都證明劉秀是個不錯的君主。歸罪於郭娘娘?

但畢竟是有殺父之仇,而且一幹老臣被斬的責任也不能都算在她頭上。

只好歸罪於酒吧。告訴我們乙個道理,沒事兒少喝酒_(:_」∠)_

6樓:山抹微雲

這方面的事我不了解,如果錯了,請指正。

我認為,中國古代的戲劇受眾大多數是中下級階層,這些人的整個人生就是乙個悲劇,怎麼還會樂意看到悲慘的結局?他們將自己的悲慘過去帶去戲曲,自然渴望有個美好的未來。

而西方戲劇正好相反,受眾大多數是王公貴族,他們這種人,吃飽了就無病呻吟,自己過慣了好日子,就想看些悲劇調劑一下生活。

美學上有一句話,「距離產生美」,牧羊童子想戎裝,虯髯將士想放羊。 類似於莎士比亞,這種文藝青年喜歡悲劇,想我這種沒過過好日子的人就喜歡喜劇咯。

7樓:yq wu

大部分戲曲是以大團圓為結局的,就算是梁祝也還有個化蝶補一下。

但是最終仍然是悲劇的也有,比如《荒山淚》。只是這種的本來就少,唱得就更少

8樓:漣漪

中中國人是農耕民族,歐洲人是游牧民族。農耕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於安穩,辛勤勞作,而不是開疆擴土和探險精神。這樣的立身之本讓中中國人有著對和和滿滿,平平安安的嚮往。

因此中中國人的藝術形式也是對這種喜樂結局的乙個展現。總之生存環境決定思想形態。

9樓:溪山清遠圖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曾經有過對於喜劇的論述,具體言語記不清楚了,大致的意思是喜劇的本質是悲劇性的。喜劇可以看做是一種「人艱不拆」的藝術。他做了乙個比方:

當我們看太陽的時候看到的是無盡的光亮,但當視線移開時,原來光亮的地方會出現乙個黑洞。悲劇的震撼是如此的強烈,使得人們會不由自主的用一種更加「平和」「庸俗」的形式來掩蓋悲劇的人生本質。

我理解的:任何藝術作品,想要打動人,一定是表現悲劇性的,就連喜劇也不例外。

所以中國的戲劇看起來結局很好,其實那都是寫劇的人為了保護觀眾的玻璃心而專門設計的一種平和美滿的結局。人艱不拆啊!

另一方面,中國更加在乎現世的價值。對於抽象的輪迴,彼岸,我們更喜歡用一種具體的制度,規則來使其具象化。在戲劇創作中,如果我們中國觀眾看到了最後,乙個悲得不得了的結局,那麼觀眾是很難繼續思考之後的抽象內容的,因為在戲劇中,只有戲劇本身的內容才具有現世性。

所以,市場決定了:乙個大眾都喜歡的戲劇,一定要在劇本中來一抹亮色,這才體現出現世的「美好價值」。

10樓:陳sam

這個東西其一是戲劇很生活化,觀眾之所以喜歡看確實因為自己的生活很像,結局圓滿更多是虛構的,可能只是安慰一下人們,因為大悲必有大喜。但現實生活不是這樣的吧?

11樓:鍾鑫

虐心都只是過程,有魚有肉大團圓結局,誰不喜歡?以前演戲,晚上看到三更天,台上一樂,臺底下大傢伙一樂,得,散戲了,咱們就明兒見了。然後角兒們樂樂呵呵去吃宵夜,臺底下老少爺們哼著小曲回家,那叫乙個痛快。

你來個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一口氣堵在心裡,明兒個誰來?角兒們的包銀就犯難了。不是誰都是莎士比亞的。

當初程硯秋程老闆,悲劇多了不也有個《鎖麟囊》:這才是人生難預料,不想團圓在今朝。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今日相逢如此報,愧我當初贈木桃麼?

當然,當年老爺子的願望是,誰說程派不能演喜劇?

12樓:

有乙個相聲段子叫做:哭四出,有竇娥冤,孟姜女杜十娘秦香蓮等等。

其實不如問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傳統戲曲喜劇那麼少,有喜劇嗎?

為什麼X戰警天啟的結局那麼圓滿會導致金剛狼3裡那麼悲慘的未來?

四隻耳朵的葵 狼天啟後面有彩蛋,金剛狼3裡的哪個教授出現收集了帶有狼叔血液的子彈,拿回去研究所以後來搞出了蘿拉,金剛狼3裡有乙個男孩能控制金屬搞不好就是不知道那個時候偷偷搞的老萬的基因。狼叔有說25年沒有新的變種人出生了當時是2029年,也就是整出蘿拉的那個老頭在04年就已經在人吃的糧食裡基因改造直...

為什麼金庸改寫了段譽和王語嫣的圓滿結局?

Alexander Sai 第二版王語嫣對段譽從不愛到愛的轉變太突兀了。第三版的結局雖然不討喜卻更符合邏輯。而且第三版的結局更有把玩的韻味。但是!我他媽還是喜歡第二版的圓滿結局! 無名666 天龍八部,代表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五陰熾盛 其中五陰熾盛生出貪嗔痴三毒,段譽對應的就是求不...

為什麼美劇總不給人乙個好結局或者說圓滿的結局?

Sanguine 你看到圓滿結局的劇,只是他不寫下去了,再拍下去也會跟生活的結局一樣。但像shameless,Luther,true detective,the wire,the walking dead,GOT等等等等這些神劇的觀眾,既然會欣賞這類劇,大都心理素質比較好,懂得結局只是很小一部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