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院都教授什麼?如何教?

時間 2021-05-30 12:37:13

1樓:

一般古人入塾在八歲,開始都教一些禮節灑掃等事,就像朱熹《童蒙須知》上寫的。

按元人寫的《讀書分年日程》,一開始都教《小學書》。教法就是讓學生不斷地讀,慢慢地讀,一遍一遍地讀,直到一字無頓無誤,然後講解意思。隨著學力漸進,從一天讀一二百字,到一天讀近千字。

古人讀書不求快,越慢越好。關鍵是熟記、領會。

用朱熹的話說,居敬持志,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

從《小學書》到《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四書一過,然後讀《易經》《尚書》《詩經》《周禮》《春秋》,循序漸進。這是打基礎的階段,畢竟古人讀書全為應舉,考試就九本書,從八歲開始讀,一直到十五六就應該熟極而流。正文學完,還有讀各種注疏,尤其元代以後,朱熹的集注成了官方標準以後,連帶著《四書章句集注》都要熟記。

教書之餘,還令練字。小時候學寫字,教寫《千字文》,反正就是不停的臨摹抄寫,直到一筆不出格,絕不走樣為止。

四書五經這些正課教完,還要教作詩、作文。作詩請參看魯迅《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就是從對對子學起,《聲律啟蒙》之類要教會的。從一字對、兩字對教起,熟了以後,可以學作詩。

作文主要學的還是唐宋八大家,尤其韓文。教法無非講解其篇法、章法、句法、字法,把怎麼作,為什麼這麼作,文章架構都理清。這點跟現在語文課也沒差。

大致書院就教這些。

2樓:

我認為不能算做大學前身,甚至兩個機構除去都是做教育之外完全不搭邊。比較兩個機構的教學宗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機構制度等,都不相同。真的想要了解仔細一點,建議花點時間去看看中外教育史。

古代窮人都吃什麼

遙夜飛螢 清代舒白香曾在廬山避暑,山中生活極其清苦,蔬菜已竭,只靠野蔬度日,所作日記言道 七月九日 朝晴涼適,可著小棉。瓶中公尺尚支數日,而菜已竭,所謂饉也。西輔採南瓜葉及野莧,煮食甚甘。予仍飯兩碗,且笑謂與南瓜葉相識半生矣,不知其葉中乃有至味。七月十九日 冷,雨竟日。晨餐時菜羹亦竭,惟食炒烏豆下飯...

古代的「城會玩」都玩什麼呢?

範西迪 肉唾壺 這個 城會玩 的玩法,因為小閣老嚴世蕃而聞名於世。現在用於譬喻為政客荒誕的理論幫腔背書的人渣,這是極其惡意的人身攻擊。不過小閣老好這口,僅僅是野史記載的。正史中還真有人這麼玩過。誰呢?前秦苻堅大帝的侄子苻朗。383年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軍崩潰 慕容垂 慕容衝 姚萇 乞伏國仁等紛紛叛亂...

為什麼古代詩人都執著於仕途

九月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不是詩人執著於仕途,而是執著於仕途造就了詩人。準備科舉考試要看很多書,恰好成就了文人們深厚的歷史文學功底。古代有科舉考試,人們讀書考試寫文章,也發展了文學。文人雅士們聚到一起自然要舞文弄墨,吟詩作對。古代還有一種詩歌型別叫 干謁詩 就是自我推薦的詩歌,舉兩個例子洞房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