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陪太子讀書的人,最後都獲得了什麼好處?

時間 2021-05-31 07:22:16

1樓:江湖小蝦公尺

乙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結合歷史的程序,陪太子讀書就是乙個比較高的平台,與太子搞好關係太子自然親近你信任你,等太子登基自然首先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2樓:至少還有你

這個陪讀是什麼?太子是國家下一代的統治者,他的思想也好,路線也好在讀書的時候就應該基本定型了,那陪太子讀書的人應該是對將來統治者思想路線最熟悉的,一旦太子上位會怎樣,不用多說了吧。

3樓:聖嬰·美第奇

「太子侍讀」說是陪太子讀書,實則是天子為太子物色的心腹。

且不說太子侍讀。管仲乙個公子傅,還是站錯了隊的,被齊桓公委以重用,一代良相,萬古流芳;姜齊的國、高兩氏,自幼是公子小白的玩伴,推小白登基,兩人位列上卿,兩氏為天子二守,齊國的國政和軍隊由國、高和齊公三家共掌,甚至有廢立齊公的大權,福澤十世;東漢時,疏廣、疏受叔侄乙個太傅、乙個少傅,二疏名傳汗青,成為世家典範;魏徵乙個隱太子的太子洗馬(不是真的洗馬),在太宗朝諫舉二十年,成為忠臣典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侯君集、李靖等不過是秦王李世民的邸臣;高俅,蘇軾的秘書,搭上了端王趙佶的大船,成為了潛邸舊臣,成為了殿帥府太尉,禁軍馬步軍都虞侯。這些都是太子侍讀的好處。

先說太子,太子和天子的稱呼要早於皇帝。太子是儲君,早在西周甚至殷商(有史籍可以考證的是西周),太子的稱呼就已經出現,並應用於周天子的嫡長子。到了秦朝後,太子改為皇太子,但太子也是稱呼之一。

除了少數民族的割據王朝,太子在中國的封建史中只能有天子的繼承者有權成為,且同時只有一位。

再說太子六師,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這六個職位在先秦甚至是兩漢都是天子從朝廷中的重臣中挑選家世高貴、能力突出、信任可靠的心腹臣子擔任。他們在天子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們的父輩就是太子的六師,而他們就是太子的侍讀。

在太子成為天子後,他們的父輩輔佐天子,事後以兩朝元老退居二線,頤養天年;而他們這些潛邸舊臣,就成了新君大展拳腳的得力助手、心腹。當天子需要立太子時,他們這些當年的侍讀,便成了太子的六師,充當的天子和太子之間的橋梁;而他們的子輩便是太子的侍讀。天子在世,六師教導太子治國理政之法、經綸濟世之術;天子崩,輔佐太子登基,元老顧命大臣。

等到新天子的勢力鞏固後,這些人便退居二線,頤養天年,天子便給與這些人生前榮、身後名;而他們的子輩,便是太子的侍讀們,便成了新天子的得力助手、心腹。封建王朝的權力就是通過一代代天子和臣子所傳遞的。後來,太子六師成了皇帝賞賜臣子的虛職,但直到清末的光緒年間,天子六師也只是位高權重,封無可封的才得以受封的,足以可見,六師的重要性。

說到這裡,太子的侍讀、賓客和屬官,或許權力沒有多大,地位沒有多高,但他有時是天子安插在太子身邊的監控,有時又是是太子的心腹。他們就像在進行一場賭博,一場拿一生進行的豪賭,他們在太子蟄伏的時候,沒有什麼前途,但當太子登基的時候,他們就比普通臣子更受重用,畢竟,相對於陌生面孔,誰都更更喜歡任用心腹。

4樓:畫樓西畔

陪太子讀書的,應該就是太子侍讀。

舉下宋仁宗兩個侍讀的例子:

晏殊:宋仁宗侍讀,後來官居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

蔡伯俙:也是宋仁宗侍讀,但因其人圓滑,一生宦海浮沉,政績平平。

所以以後混的怎麼樣,說這個還是要看人的。

陪太子讀書是什麼樣的體驗?

小春子 這個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公平呢,總有許多人是你不管怎麼努力都跑不贏的,不管是因為先天條件還是自身實力還是別的什麼外界因素。可是朋友啊,我們這麼努力不是為了跑贏誰啊。要跑出的是自己的未來,人家天生飛毛腿或者穿了高科技跑鞋助力都我都不在意,我只知道我這樣光腳的人如果還不努力向前跑是會被踩倒在地上的。...

大學裡努力讀書的人和不努力讀書的,最後差距有多大?

北極南光 這個問題很難去直觀的回答,每個人有每個人想要的生活和價值觀,差距的大小取決於他怎麼努力,如果只是一味的玩耍,不思進取,那麼不管是讀書與不讀書都是一無是處,人分三流就等,我見過讀書很好,出來工作確不會交際,只會死讀書的那種,也見過不讀書會為人處事的,在公司混的很好的。所以不管怎麼樣,你得好好...

那些不合群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其實所謂合不合群很多人看法也不同,終究也只是 別人覺得 而已 我以前也很怕自己獨處,感覺會怎麼怎麼樣,很討厭沒有朋友的感覺。後來認識乙個朋友改變了我 我也是屬於那種容易被環境改變的 慢慢意識到,其實你認為很丟人的事別人根本不在乎,你的事在別人那除了飯後的談資其他也沒什麼。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發揮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