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忠恕之道的忠和恕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30 00:06:19

1樓:

所謂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謂忠,是恕的消極面說法。即是:己之所欲,亦施於人;為別人辦事,就跟自己一樣辦事一樣盡力。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那你就亦如此對待別人。

2樓:小師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認為:實行仁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即己之所立達,施之於人,也就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就是「忠」;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在馮友蘭這裡,「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作為乙個原則存在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前提,更是實現仁的基本遵循。

3樓:大笨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不懂的人要去查字典或者什麼的,不要憑感覺想當然的胡說八道,畢竟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道,裡面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去深究的,曲解經義是很不好的行為。

忠恕之道的忠不是忠心耿耿的忠,恕也不是寬恕的恕,講忠心耿耿和寬恕是毫無道理的,忠恕二者相輔相成,在《古漢語字典》裡面是可以查到的,張居正的《論語別裁》和朱熹的《論語集注》都有講過,朱熹講「盡已之謂忠,推已之謂恕。」

曾參: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乎?忠的意思是盡心盡力,這是一種為謀事的態度。不是平常理解的忠於某人,也不是什麼為人正直、不偏不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的意思是「推己之心以及人心」,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換位思考

忠恕二字,可如此解,學歷淺薄,只對這兩個概念做一解釋。至於孔子的忠恕之道到底是指的怎麼不敢妄言,用自己的私貨和淺薄的思想去「歪曲經義」。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里仁》因為孔子講的是一以貫之的道是借曾子之口所宣的,曾子此時的語境和曾子前面三省吾身講的忠語境不同,並無證據表明這裡的忠是講「為人謀」的,也可以是做任何事情都盡心盡力的意思。

4樓:神仙級的妖怪

孔子學說的核心:「忠」,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很明顯忠是積極的,恕是消極的。

但如果要從這兩個字中,再挑乙個字作一生的人生準則,孔子選擇的卻是「恕」。

為什麼不選忠,原因有三:

1、忠需要你有立人,達人的能力,這個就很不容易。

2、忠有強迫的性質,說白了就是容易陷入多管閒事的地步。

3、忠容易被人偽裝,借幫你之名,行控制之實。

5樓:天火同人

忠:對自己的忠誠。真的能忠於自己,便能忠於天地、萬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恕:對他人的理解、寬容。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6樓:王若楓

先說忠。

從這個字看,是說發心要持中守正,不偏不斜。在儒家行為規範當中指心態中正、立正糾錯,作為道德概念,指為人正直、誠懇厚道、盡心盡力,堅持真理、修正謬誤。

通常我們會誤讀這個字,因為它還有其他含義,主要是指無原則投靠、跟隨,絕無二心,不悖不逆,不叛不反。比如忠於革命忠於黨,忠於君主及國家,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等等。

忠確實有這個含義,但他它不是儒家的忠恕之義。

再說恕。

通常我們所謂的恕就是指寬宥、饒放、原諒。

但在儒家思想裡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它的本義:從字形看,恕是如心,也就是己心如人心, 推己及人,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要想公道,打個顛倒,等等。

孔子說儒家思想【忠恕而已矣】,意思就是:自己立心不偏,待人出以公心。

德國的Diplom和Master有什麼區別?

Mia Germany 以前Diplom考試每門4小時,現在Master考試每門2小時以前Diplom國內本科畢業從頭開始讀,現在Master,國內本科畢業直接讀 以前Diplom 5年內畢業是大牛,6,7年畢業最常見,十年畢業也不罕見,但70 的人壓根兒畢不了業。現在Master最快的用英語讀3個...

古人的「中庸之道」和 現在人們常說「和稀泥」有什麼區別?

鼓角爭鳴 兩者完全沒有一點相同之處。如果中庸指的是這個,那古人和這樣理解的人裡面一定有一方是白痴。中和庸,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文言文的最小表意單元是單字不是詞,中是中正平和 不偏不倚 堅定立場。庸,就是平常,不改變的意思。這是指內在和立場。中庸的出發點是 誠 誠於本心。堅持中庸者可以延伸出很多可貴的...

陌生人你好,關於近期的學習和生活,你有什麼忠告能告訴我嗎

藤上一朵福祿娃 很多時候你對某一科目不開竅,或者對某個型別的知識,已經下了足夠功夫還是不能理解,不是因為你笨或者不夠軟磨硬泡,是你對這個知識的維度理解不對,或者是說邏輯沒理順,思考角度不合適。你向那些擅長這個的人請教一下這方面的思考方式,不要糾結具體問題,讓他從巨集觀角度給你縷縷,就比較容易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