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鋼筆字吊打龐中華的書法家,為什麼沒出字帖超過他?

時間 2021-05-29 23:38:32

1樓:青燈萬卷

其並不存在硬筆軟筆,時代不同等問題,只有寫的好不好這個問題。

每個時代都可以有寫的好的人,這一點是超越所謂時代的。

致於為什麼不流行,大概是一些字貼更符合客觀條件吧。

2樓:拔蘿蔔來不來

首先硬筆表現力有限,說硬筆書法只是好聽方便的叫法,書法界的大佬們是不屑去花時間搞所謂的硬筆,人家寫硬筆都是信手拈來,無非是玩樂下或者搞下教育或搞點錢!硬筆書法準確的說叫硬筆字更準確!

3樓:

簡單說吧,論藝術成就,超過龐中華者多矣。龐體端正,偏於扁平,多看則呆板,少了一些靈動。

論硬筆書法推廣、字帖普及成就,龐中華功莫大焉,龐氏字帖銷量過千萬,電視講座風靡一時,時人無能出其右。

無他,80年代的時勢使然。

插一句,八十年代是乙個夢幻的時代,詩歌熱,哲學熱,美學熱……當然也有硬筆書法熱…、氣功熱。

4樓:

上個世紀的硬筆書法,不管作者是誰,統統水平很低,放在今天,就是業餘大學生愛好者水平。

你覺得好,主要原因是你還是一名中小學學生,甚至沒有能力閱讀一本書法簡史。

今天乙個真正硬筆書法愛好者,誰會關注硬筆書法字帖,就好像乙個物理工作者,誰會去看《FBI勁爆100個驚天之謎》。

龐中華能賣的多好呢,《故事會》和《知音》發行量是他的一萬倍。

賣得多不就是它水平低的最有力證據嗎?

你啥時候看到蘭博基尼年銷售量100萬台?

5樓:sunrain

1、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年廣久賣個傻子瓜子就被抓過。一般人不敢下海;

2、龐的社會活動能力比較強,聽說是找了文懷沙先生背書,還與王正良爭硬筆書法協會的正統招牌;

3、龐在軍隊推廣硬筆書法,是乙個很好的突破口;

4、函授方式也是當時最流行最有效的方式,就如今天的網路直播。

5、龐直接以簡體字和小學課本為例,深得中小學老師的支援。

6、龐字單個來看非常工整,習字都是從單個的字開始的,所以很有市場。

實際上,龐的字和龐氏習字法教學法並不好。我當年讀初中時,班主任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兩個人的硬筆字帖:龐中華、顧仲安,我當時一念之差選了龐中華,於是一誤就是十五年,十五年後才糾正過來。

那位老師自己學的是范曾體,更難看,但當時范曾很火。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國營大廠做宣傳,經常做牆報和起草檔案之類的專業寫字工作,那時電腦很少,有也用不起,遇到乙個專業書法家,他跟我說龐字是誤人子弟,我當時還不相信,若干年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

龐字缺點:

1、寫不快;

2、做作;

3、不連貫;

4、沒有章法;

5、與毛筆字相差太遠,實際上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是相通的。

6、毫無藝術性可言。

不喜勿噴!

6樓:

因為沒有抓住人民需求。

因為館閣體本質不是書法,而是公文書寫規範,寫不好公文的人能做官嗎?顯然是不能的。公文要求的高可閱讀性、標準化,從根本上和追求藝術性的書法就是南轅北轍。而當官是剛需,藝術是嗎?

80年代中國還沒有電子化,大量的公文還需要手寫,寫一手好字有巨大的市場和需求,被你乎diss的龐中華出了這樣一本簡單、粗暴的字貼。那麼問題來了:

寫一手好字是書法嗎?

按龐中華的路子能寫一筆好字嗎?

7樓:林某蠢

硬筆也有難易,這個難易取決於內涵。古帖含量越高就越難。一流書家出帖,你說他是按經典古帖來寫還是考慮大眾接受能力呢?

按經典寫,普通人學不來的,乙個字甚至一筆都寫不像。學習過程非常挫敗,自然也不好賣了。按大眾喜歡寫,那又和龐中華有什麼區別呢?

何必自降身份幹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8樓:初學分布

你要明白,被你所熟知的所謂的書法家,實際上是書法領域的社會活動家。

在社會活動這方面,白蕉去世於2023年,鄧散木去世於2023年,他們都是已故書法家,他們所需要進行模擬的是諸如華世奎、于右任、吳昌碩、沈尹默、李叔同等等已故書法家,而非和在世的書法家進行模擬。

此外,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硬筆這東西,到目前為止,沒有經典作品。

甚至硬筆書法是不是書法,都存疑。

9樓:劉啥啥

那為什麼現在書法大家也很多

但是你在知乎、抖音上卻看不見呢

產品是產品

銷售是銷售

不是說有了好產品就能銷售好

也不是銷售好的就是好產品

為什麼大陸80年代的硬幣還是用繁體字?

虎卅泓 八十年代沒有規範漢字,所以各種情況都可能出現,甚至有同時出現繁體 一簡 二簡的情況。1983 年嚴打期間的刑車上出現二簡字 禮皃行車 是什麼原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的法定地位。第十三條...

80年代的大學有多難考?

默默 那個年代,富農家的孩子不給上高中呀,上高中和考大學需要資格審查的呀。貧下中農的家庭孩子都吃不飽飯哪有力氣去考大學,所以,那個年代考大學的大部分是城市的人或者農村村幹部的人。 無問西東 首先看一組80年代大學錄取學生的資料 1980年 錄取28萬人,報名人333萬,錄取率約8.4。1981年 錄...

對80年代的電視劇集,有何看法?

自1984年下半年起,遼寧電視台的播出時間從一周三天驟增至一周七天,進口節目 包括香港電視劇集 占有絕對比重,本土電視工作者迫切需要 提高自辦節目的能力 和 弘揚民族文化 1985年,遼寧臺自辦節目每天大約1小時左右,增加20分鐘評書,自辦節目的量一下子就提高33.3 對於第一代看電視長大的遼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