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中 梅柳渡江春 一句應該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12 04:14:43

1樓:陳可抒

先說答案:梅柳正將春意渡過江去。想象一下百萬雄師正在過大江,過的不是他們自己,過的是氣勢。

春意當然是由南向北,但是渡江春,渡的是江之春,而不是梅柳之春。江春是乙個詞,渡江不是乙個詞,別被它拐走了。

1,首先要斷句,雲霞/出/海曙,所以下一句必然是梅柳/渡/江春,不是梅柳/渡江/春

有些人理解成梅柳從江北而不能春,一過江南便春意盎然了,這種說法本身沒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梅柳渡江春也是個好句子,但是,別忘了,這句詩不是孤句,參照上句便可知,渡的不是江,是春

老杜之祖杜審言可是五律的奠基人,前後對仗極為講究,流傳的幾十首律詩裡就沒有出格的。所以,參照前一句來理解渡江春,準保沒錯。

2,其次要斷意,還是拿上一句來看,雲霞浮在海上,映出海的曙光,下一句自然是梅柳生在曠野,呈遞(渡)出江的春意。

鮑照有詠《幽蘭》詩,「梅歇春欲罷。期渡往不還。」梅花既然歇菜了,春意索性就跟著它一起渡走吧!這便也是個花木渡春意的例子。

3,再次要度意,全詩的基調是「宦遊人偏驚物候新」,原有之物,呈現出不同氣象,才是新之意味

先看五六句,黃鳥之新是有淑氣之催,綠蘋之新是有晴光之轉,寫的不僅是新,還有急,寫的是大氣象的催促,就算你不變化,也有大氣象無情相催,你願意時光停止,天地卻已經滄海桑田。所以,光新還不算,正是這種催促的新、緊迫的新,才是宦遊人的「偏驚」之原因。

翻回三四句,也是同理。海曙原來就有,只是還沒公升到海平面以上,就被雲霞所先透出;江春已經到來,只是一直居於江南,正要被梅柳渡過江去。這句的字眼在於「出」、「渡」二字,體現催促的感覺,和五六句的「催」、「轉」相類。

4,最後,正因為事物變化之新、之促,時間宇宙之不可抗拒,杜審言忽然聽到「古調」,對比強烈,才會潸然淚下。

2樓:北辰

-我的理解是:

1、詩人從北方宦遊南來,梅柳渡江,應也是隨著詩人的視角自北而南。

2、「春」字是形容梅柳的,渡江之前(北方)梅柳還沒有到「春」的程度,渡江後(南方),梅柳就春意盎然了。展開點說,就是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北方若有梅開,當也是牆角一支兩支的,還需要踏雪去尋;若得柳綠,也是遙看有近看無的狀態。而渡過江來的南方,已經梅花盛放,柳枝招展,春意盎然了。

實際上詩人是把一種靜態的差異,給動態化了,從而營造出別樣的藝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