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沒讀過外國大部頭譯著,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 雨果 和所有拉美作家。是不是一種遺憾?

時間 2021-05-12 02:07:41

1樓:

遺憾,甚至不是因為它們有什麼意義,我同意高讚回答說的,文學或者嚴肅文學的本質也只是一場遊戲,但它是幾千年的全人類共同開發的遊戲,而那幾本大部頭是這所有遊戲裡最精華的精華。

2樓:不可妄稱我的名

不是。我有乙個朋友感嘆,人生沒見過麥克斯韋方程簡直就是白來一趟。也有人說,見過青銅器之後就覺得死而無憾了。

人生就是用來揮霍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的,讀書很好,可是也沒有那麼神聖,最多只不過和世界上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樣神聖罷了。讀也可,不讀也可,高興就好。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為每一件自己素未謀面的美而遺憾啊,真理無窮,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

3樓:BaruchAleser

不是一種遺憾。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梭羅在《瓦爾登湖》中,都曾提到過一類幾乎不怎麼讀書、不擅於思想,但卻正直、善良,有大智慧型,對事物自有自己的、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觀點的人。(不是《阿甘正傳》中阿甘一類的人。

)對於他們,兩位作家似乎都極為珍視、尊重,且向其虛心求教。他們本人以及兩位作家應該都不會為他們沒讀過那些大部頭著作而覺得遺憾。所以我想,沒讀過外國大部頭譯著和所有拉美作家是可以不遺憾的。

4樓:祁安

應該會不過是當你已領略了,才會感受到這種意義上的「遺憾」,那是遺憾可能是差點與它失之交臂。

可在你沒有讀的時候,這種所謂遺憾是不會存在的。它本質上只是一種你基於未知事物的存在的態度而已,可既然從來未知,又哪有什麼遺憾呢,最多只是沒有見識、了解過這些罷了。

就像那句如果沒有見過太陽,我本可以一直生活在黑暗裡;還有什麼曾經滄海難為水…

而一切的前提,都是作為主體的你去經歷感受了,才可能會有的一種情感罷了。

所以,只有你自己去讀了,才知道今日之你會不會遺憾。

5樓:蘿蔔

整體上文化傳媒行業的確是如 @神弗福 所講,華麗虛假的遊戲,但總有幾個真實強大的巨人給他們撐門面,好比魯迅對於中國文壇,許多耿直被砍的史官對於整個史官群體(「掙錢嘛,不寒磣」)。

題目裡的這幾位的書不必全看,老傢伙們講述總是全面繁瑣,偶爾看其中一點,細細品味,總能感到他們講的有道理。

喜歡就好。

6樓:林禾

首先,我認為乙個中中國人,讀外國文學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要閱讀那些大部頭的文學名著,是需要一定的閱讀基礎和知識基礎的。所以我一直不大贊成教育部推出一些中小學必讀名著書單。因為中小學生基本上不具備理解這些名著思想精華的能力。

所以與其囫圇吞棗地閱讀外國名著,不如花點時間讀點易讀的書,中國或者東亞作家的一些作品,相對來說容易讀進去。

回到問題,我認為培養起乙個好的讀書習慣,比費力地讀一些所謂的名著更有意義。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不必急也不用趕,從容易讀、願意讀的書開始,保證每週都有一定的閱讀量。當這個習慣積累幾年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對於文學的審美提高了,對於世界的理解也加深了。

那個時候再去閱讀這些名著,就自然而然了。

如果還沒到達那個階段,人生就走到了盡頭,我覺得也沒什麼遺憾,因為你已經讀過很多書,經歷過很多事。縱使它們看起來不是那麼高深,那也是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閱歷。

7樓:Alex Ching

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是不是遺憾只有自己領悟。有很多人一輩子富足美滿,也會在終了時覺得遺憾,有的人平庸無奇,卻能夠無憾而去。

我無法告訴,對於你來說是不是一種遺憾,我只能告訴你,我通過閱讀,特別是經典作品,了解到自己的膚淺和幼稚,了解到世界是那麼的豐富多彩,原來馬克思有那麼多的人去研究解讀,原來日本文人那麼熟悉中國文化,原來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麼偉大,存在主義原來也有那麼多不同的理解和闡釋,佛教思想不是只有禪宗……對於我來說,好書太多了,我的遺憾是不能在有生之年讀得完,但是我在讀它們的時候,只有滿足而沒有遺憾。

8樓:經年鯉

其實看個人興趣、還有人生閱歷。文學與所有藝術一樣,在於發自內心的欣賞和感動,名著自然有其魅力,但如果沒有那種心境去體會,便成了形上學的苦差事。

9樓:愛學習

不,說明你生活的很幸福,只有空虛無聊以及痛苦的人才想要從書裡尋找解脫,比如說兩年前的我,現在我除了跟賺錢有關的,啥都不想看

10樓:大可俄語

文學巨匠之所以能成為文學巨匠都是有其理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推薦你讀,非常的有深度,文學屆對他的研究經久不衰。至於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寧娜並不晦澀,戰爭與和平的話很多俄羅斯人一輩子都沒有讀完過

11樓:85225423一

問題就是害怕太長會放棄看不完

教員可能也沒看過幾個,但這就是遺憾嗎?這可能要取決於你自身。閱讀確實是可以陶冶情操的好東西,是的,是好東西。

但好東西沒必要每個人都去嘗試。人各有志,閱讀說實話得到的就是與名家對話所得的思想文筆還有一些經驗,需要與實踐結合,才能形成並加固自己的信仰三觀,走好自己的路。有沒看過書也能過好一生的人,更有看過書也過不好一生的人。

所以沒必要糾結,強迫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雖然有時候逼自己一把也是很好的)如果是那種一看人家的長篇就犯睏的,那重要的是自己的愛好。關於讀書方法沒什麼好推薦的,重要的是適合自己就完了,人總要撞幾回牆。

12樓:

是吧,對於那種活得很痛苦無從解脫的人來說。

這四本是把我從無止盡的絕望和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里拉出來的救命書。

《復活》

《卡拉馬佐夫兄弟》

《老人與海》

《理想國》

感恩遇見,否則我現在應該是個精神病人。

13樓:THE ONE

是的。沒看過一本外國名著,是一種遺憾,這沒什麼好自我安慰的。

然而,除了遺憾以外,它也並沒有更高層次的意義——比如人生價值,美學,自我實現之類的——因此也不用因此沮喪,畢竟我們的人生中,遺憾實在太多了。

高數不及格,無法體會到數學的美,這是一種遺憾嗎?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美術,無法欣賞抽象藝術,這是一種遺憾嗎?沒有非凡的體能,無法領略扣籃的飛翔感,這是一種遺憾嗎?

以至於沒有好的文筆,只能用亂七八糟的排比,這算一種遺憾嗎?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14樓:聚維酮233

除非你非常想讀,但卻得了一種一讀長篇作品就會暈倒的病,那確實是一種遺憾。

如果不是因為不可抗力而沒有讀這些,我相信這並不會成為你的遺憾。就算你在臨死前感到遺憾了,那也是廉價的遺憾,和想吃肯德基卻沒吃到的遺憾是一樣的。

15樓:伊比利亞至高之術

之於一般人而言當然不遺憾,試想有多少人終生未聞過題幹中幾位作家的名字?又有多少人在知道這些位作家後認為讀他們的作品是一件趣事?人生照樣該過就過。

但題主您既然提出這個問題了,便證明您不是上文所提及的那個行列裡的人。您現在不僅聽說過這些作家,而且還表露出了對於閱讀其作品的一定興趣。那麼,我當然建議您讀,但絕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如果是為了以後和旁人炫耀自己都讀過哪些名著的話,我建議您唯讀梗概,畢竟這些大部頭是真的厚,非有恆者還是很難啃完的。

順便,「所有的拉美作家」……我建議您稍微精確一下,畢竟您活得再久也沒法把所有拉美作家的作品都讀完吧。那我在這裡給您推薦幾位吧,都是耳熟能詳的:馬爾克斯、博爾赫斯,還有算不上拉美作家但作品經常涉及那邊的海明威。

稍微瀏覽了一下其他回答。您既然讀不進去就不要強迫自己讀了,這些書不是非讀不可,中國人的智慧型已經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了。

我愛果聚聚

16樓:邵利民

怎麼說呢,與這些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幾位靈魂對話,對很多人非常重要。對你重不重要,就不知道了。看一下吧,很有用,很有用。與他們對話是一輩子的事。

17樓:糖稀魚丸

是也不是,讀太多別人的思想可能會對自己的探索有所限制,但是也可以收穫乙個不一樣的角度,但是呢,知道乙個道理和從實踐中真正理解是不一樣的,磨難才是最好的老師。那些寫出驚天巨作的人也不見得個個都把所有作家的大作都看了一遍,公認的大家不一定適合每乙個人,只有真正讓你感到合拍的作者才對你真的有用,即使是再沒有名氣的作者。

18樓:

我沒吃過河豚也不覺得遺憾。

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讀。

承認經典。但是那個標準是別人的,不是你自己的。

想怎麼活就怎麼活。

別人說好,可以嘗試,發現不適合自己,則沒必要強求。

一般來說,物以類聚,同氣相求。

當然,凡事皆有代價,望遠須登高。不過,蜉蝣有蜉蝣的快樂,不是嗎?

不恰當的引用又來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19樓:阿龍

不是,你要是能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學經典多讀一些,哪怕一本國外文學都沒讀過,那你的精神世界也夠富足了,不過就是閱讀廣度不夠了。。。

20樓:「已登出」

如果你覺得遺憾,可以從現在就開始讀。如果你本來就對他們不感興趣,那不讀也沒什麼遺憾的。

外國文學本就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一般讀外國文學都是在中學大學,畢業後還保持外國文學閱讀習慣的人很少。

也不要對文學抱有太高期待,文學不能讓你更成功或讓你更幸福。但文學能拓寬你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能給你獨一無二的美,能調動你的情緒,讓你接觸人類各式各樣的感情和生活。

21樓:槿葵

不一定非要讀了就能怎樣,

有些讀者就是會在本土文學裡面找到情感共鳴,我們為什麼讀書,當然是為了在書本裡「懂得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但凡是達到這個目的,就不算遺憾。讀書本來就是已經不計較結果,只在乎享受過程的事,不必糾結到底學到了多少,你可以什麼都學不到,但不能帶著目的「學到了」卻沒有欣賞它獨特的魅力,那才是遺憾!

不過,有機會可以看看,

每個國家的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文明,是值得一看的,要是看了幾部還是不喜歡就不看了唄,讀書自由~選擇自由~

22樓:

我覺得那也沒什麼好遺憾的。說實話,就算讀了,真心沒有什麼人讀一遍就能讀懂人家寫的精髓是啥,而且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你讀一本書就會產生不同的感想。我舉個相當不恰當的例子,幾歲的小孩子讀乙個童話故事和乙個成年人讀乙個童話故事,那感覺相差是很大的。

你上述的這些作家的書,我讀過,可是讀書,如果不從某個地方產生共鳴,讀了跟沒讀其實區別不大。因為沒有共鳴,那基本就是就看了個故事。

而且讀書這個東西,說真的,有點虛幻。有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腹有詩書氣自華。但這裡的書,講的其實是知識。書讀的再多,其實它賦予你的東西很少,說讀書能通透的,其實也有點欺騙性。

還有一點,名流的書,有的真是相當枯燥。就拿雨果的《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來說,天吶,如果要別人給你總括,那真的就幾句話的事,畢竟也是個故事。但是雨果先生洋洋灑灑寫了賊厚一本。

我印象很深刻,他寫建築,就有單獨乙個章節。雖然字數不算多。帶你領略巴黎聖母院的美也好,但作為讀書而言,有時候這樣的描述,講真,會很難讀。

因為人與人的對話你還能想象,但是沒去過的乙個建築,你怎麼想象。

回到最開始說的,遺憾不遺憾這件事。有些書,我覺得在某個年齡階段,你沒有讀到,那可能真的是很遺憾的。因為,你一直迷惑的東西,找不到答案的東西,大學者大作家們會娓娓道來給你解惑。

比如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但如果說是這樣世界名流作家寫的書,你問我沒有讀會不會遺憾,講真,不會。《百年孤獨》這本書夠好吧,可是有幾個人讀完,對吧,人名都分不清,更別提別的了。

說的好像有點跑題。就是,別想著會不會遺憾,你有這問問題的功夫,就已經可以開看一章節了。讀書講究隨性,別想著不留遺憾去讀。

你會發現,你這麼想的時候去讀書,你會很遺憾,因為,八成,你看完,你也一頭霧水。好像讀到了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就這吧。

哪本書讀過一次就一輩子不會忘?

李文韜 必須是叔本華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讀完後整個人的世界觀都變得不一樣了。雖然是很久以前看的,但是造成的深刻印象一直磨滅不了。還有 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 言語無法表達造成的震撼 月亮與六便士吧。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頭卻看見了月亮 老師說這本書寫的是追夢,看完之後發現不是追夢而已。其實還有愛情,世...

沒讀大學,一定是一輩子的遺憾嗎?

Kilig 沒讀大學,你的眼界會被侷限,大學能讓你接觸的事物很多,是你跨入社會的乙個過渡階段,不讀大學,提前進入社會,你會遭受想象不到的痛苦,彷徨。 知足常樂 我覺得會的,書到用時方恨少,步入社會後一旦碰到學歷門檻導致你煩惱的時候時候你就會後悔了。讀大學學的不僅僅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有沒談過物件,一談就是一輩子的嗎?

流年亂浮華 有啊,我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和她老公就是互相的初戀。語文老師是個很特別的老師,上課風趣幽默,經常說一些笑話,同時也喜歡給我們說很多古代近代現代發生的很多故事典故之類的。也會和我們說她和他丈夫,兒子的故事。語文老師還說,當時大四畢業季,都說是分手季,還談什麼戀愛啊,周圍的人都說這個時候還搞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