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漢族與古漢人是同乙個民族麼?

時間 2021-05-11 15:11:35

1樓:村學究村學究

民族這個詞要當作連續體,有點難以定義。說來慚愧,我個人也不敢在此多言。

倒是可以說說同在漢人這個框架下,個別特色的演化。

我們今天講到山東人,印象中往往是山東大漢,粗率豪氣,勇而不怯。可是這個印像套到春秋戰國也許不盡然。

我們先看看戰國時孫臏幫齊國贏過魏國的那場知名的馬陵道戰役,「遂成豎子之名」,是怎麼贏的。孫臏用減灶之法,誘使魏軍降低防備心,然後輕追中伏。但這條計策要能成功有個前提,看看孫臏龐涓兩造各自怎麼說:

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

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那個時代三晉之人心目中齊人根本是膽怯的代表,才會敢於輕進追擊。否則你想想若是你帶著一群瘦弱網民去打梁山泊一百單八好漢,結果他們邊退卻邊說好怕你喔已經逃到剩三十六人不到,你心裡不覺得有鬼才怪!

這在春秋戰國當然是有經驗基礎。春秋時管子率先富齊,有魚鹽之利,可惜齊兵當時未曾真正與楚人開過戰,只是率領諸侯軍去威嚇一番。而後幾次春秋時代的大戰,除了欺負小國之外,是敗多勝少(對晉對吳),連對上魯國都據說曾敗給曹劌過(這一點我有點懷疑《春秋》魯史是只寫魯國自己的光明面啦,曹敗績的事就略而不提)。

齊國靠的是經濟實力以及國力大,甚至是靠智謀,卻不是靠勇悍。至於講究詩禮的魯國更不用說,欺負一下大小邾而已。今天山東省也只有薛這個地方被孟嘗君帶壞風氣出了一堆桀暴子弟。

當然啦,個別人物像是仲由或者魯莊公武藝似乎都不錯,但那不普遍。我們看看太史公怎麼評的:「齊人……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鬭,勇於持刺」(《史記貨殖列傳》),就是個怕戰爭,只敢小打小鬧然後強調自己有智謀的風氣。

那麼勇悍熱血卻少智的山東大漢怎麼演變出的?

我覺得多少還是與南北朝期間的「山東豪傑」有關。雖說「山東豪傑」的「山東」是廣義的而不限定在今山東省,但當時青徐兗屢屢成為南北戰場,當地無論士族或平民,無論是胡(慕容鮮卑等)是漢(崔房等的分家)全都得武裝起來,也因此久之整個風氣丕變。像是單雄信、徐世勣等都是令人敬畏的猛將。

爾後宋金之際山東又復成為豪強割據之處,或許因此才演化出今天這樣的印象?

另乙個風氣丕變之處是吳越。

一直到漢朝,西楚、吳越之地的風格都是「剽輕」。春秋時輕死敢戰的吳越且勿論,項羽帶著八千江東子弟,橫行天下,輸是輸在智略而非勇力。漢景帝時吳王濞資吳人以作亂,周亞夫不正面作戰而帶其氣衰之後方斷其餉道。

漢末三國丹揚山越之民亦屬勇悍可靠。

可是後來怎麼變成吳儂軟語的?伍子胥親身建的蘇州,卻居然不像伍子胥那樣的烈性子?(這裡說的是一般印象,我知道當然有個別不同的情況。)

這恐怕與典午覆敗,衣冠南遷,而後江南經濟愈發開發有關。東晉以降南朝士族既讓中國文化開放出燦爛的花朵,另一方面其末俗卻也偏華麗而離世務。中國的各種優雅文化與當時南朝關係匪淺,高歡之憂蕭衍這個「吳兒老翁」即在於此。

而也正是這種經濟發達以及洗練優雅的風格,當初吳越那種輕俠剽急的風氣似乎就被蓋掉了。

大概作為文化連續體,無論是血統或風格,都會既有繼承也有改變。但畢竟這一頁頁的歷史還是先民一步步走出來的。與其輕率批判或盲目推崇,或許細細品味而後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更有意義吧。

我個人還是覺得漢民族的種種歷史以及這當中的各種經驗實踐都還是很值得深入關懷的。

英國和法國是同乙個民族嗎

一一 英中國人不是同乙個民族。法中國人也不是同乙個民族。歷史上英倫三島被多次征服,諸如皮克特人 凱爾特人 羅馬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 諾曼人。每一次征服都能為英國留下一撥民族。所有對英倫三島的征服,其共同點是 侵略者先征服法國 部分或是全境 然後以法國為據點入侵英倫。這就是英國與法國相愛相殺的原因。對英...

同乙個空間是同乙個時間嗎?

揉兔尾 瀉藥我只能談我現階段的見解因為我確實沒有太多了解他們的定義是什麼。我覺得空間和時間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把空間理解成乙個盒子,這個盒子沒有厚度。盒子裡面也什麼都沒有。這就是空間。而時間我們知道的是在運動速度不同的物體內部,時間是不同的。時間可能是裝在物體內部的一種物質。 自然 呃,物理沒那麼玄乎...

漢族是乙個尚武的民族嗎?

已登出 我覺得比起尚武,漢人的組織能力凝聚力才是最重要的,人多打人少永遠是真理再加上漢族科技開始就領先周邊玩起來就更容易了,一百打一還有科技加成不尚武也是虐 漢朝最為明顯 現在社會一是國家不鼓勵,二十科技商業發展完全沒必要,個人的武力在戰場生活沒啥用了! 尚武,不是逞凶鬥狠 熱愛戰爭,而是指一種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