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正在被普通話取代,目前有人為保護方言正在努力嗎?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時間 2021-05-11 14:55:05

1樓:萌新

看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得回到方言的產生:地理隔絕,交通不便,不同人群的語言發生了差異性的變化。但在人口流動加大,不同地區交流愈加頻繁的當下,方言式微既不可逆也屬於正常現象。

實際上現在方言保護喊得多的也是經濟發達的滬粵,而方言保留的最好的粵語地區實際上也在進行著廣州音同化其他口音的過程。

誠然,推普造成了一些不自然的現象,但推普不過是將如今大城市如上海廣州的通用語變為普通話,在廣大不發達地區和農村,方言仍然在傳承著。我自己從東北小城市出身,從80歲的奶奶到20歲的自己方言在連續的變化,並沒有斷層;大學同學也都會說流利的方言(湖南人、四川人、在四川的福建人、維吾爾族等等)。大城市隨著外來人口的湧入,語言最後會趨向於最大公約數,在北上廣是全國的普通話,在成都是西南四省的西南官話,在香港是英語&英語詞越來越多的粵語……更何況,即使是普化的共同語,依然會有當地特色,鄉音依然有跡可循

2樓:這個夏天有點涼

建議那些說方言不需要保護,說方言會「自然」消亡的人,順便把我們的方塊字也廢了,換成拼音文字,書寫發音多方便啊。唉,方塊字換拼音文字也麻煩,乾脆就換成英語吧,和國際全面接軌,消除地球村溝通障礙,方便和國際友人交流。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是為了大一統,為了經濟文化更好的發展,不能因為14億人口的語言優越感,而影響全球70億人的溝通交流,強烈建議國家廢除漢語這種語法不嚴謹,一詞多義,發音奇特,書寫不方便的語言!

3樓:「已登出」

大趨勢我們改變不到,成都的街頭,充斥著年輕爸爸媽媽跟娃娃強行講的並不標準的普通話,還有部分彎腳杆滿口自以為很高檔很好聽的川普,以及服務行業無腦地100%普通話(這個是因為不止一次,服務行業的四川人面對我同樣乙個四川人,明明普通話講不清楚也講不標準的都不肯用四川話講,哪怕一兩個詞)只是覺得十分心寒,我們從小講到大的東西,就這麼慢慢沒落消失了。

幾歲的小娃娃幾乎可以說沒有對知識的自我辨別能力,大人和老師灌輸啥子就是啥子,一股腦的普通話,那以後娃娃勢必只會說普通話,想想以後他長大了,一家人坐一起吃飯,整整齊齊的成都話,他一口突兀的普通話夾雜其間(我假設他聽得懂成都話,聽不懂就更搞笑了,全家人一起改口普通話),我簡直無法想象有多麼可怕,雖然現在大部分年輕爸媽都是這種做法,所以做為乙個成都人,我會堅持跟我的娃娃講標準成都話,在他差不多十歲完全學會以後可以由他自己選擇以後講普通話還是成都話,作為乙個父親,我不會強迫他以後一定要講什麼話(除了和我們家裡人必須說成都話以外)但是一定要讓他學會,起碼將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了以後,他可以選,有得選我也問心無愧。

這是時代的潮流下,我們非文學語言學專業的小市民唯一能夠做的努力。

4樓:

有保護工作。據我所知,國家語委、北京語言大學等都有語言保護工作。

國家語委有個專案叫做: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就是做方言保護的。

北京語言大學有乙個語言資源研究所,這個所一直在做語保工作,具體可看官網http://www.

chinalanguages.cn/index.html

除此之外,據我所知,主持人汪涵也一直在做相關工作,他應該是國家語保中心的顧問,還在北語做了古代方言的訪學,發起了湖南方言調查的「響應」計畫。

5樓:藍北

取代就取代吧,在鄉下,三輪車取代架子車也就是這十多年的事情。我孩子已經不會說方言了,我也沒想著去恢復它。

語言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交流,那麼它就毫無意義。

6樓:何建飛

作為工具屬性,方言消亡是大勢所趨,因為工具好不好用是很容易分辨的。人們會選擇更好用的工具也是很合理的。

至於人文屬性,自然也會有人保護,但為了人文屬性而保護起來的工具,其實已經很難發揮工具屬性了。人們保護幾千年前的碗,但不會拿它天天盛飯。

但顯然題主說的保護不太像這種保護。而是要現代人放棄椅子,重新跪坐在席子上。

當年十字軍覺得全世界都該保護上帝,結果上帝可沒保護他們。

7樓:李一帆

方言很難儲存了。隨著人口流動的擴大化,還有網際網路的普及,別說是方言,一些小國的語言,語種都會保不住的。

乙個北韓族的同事,延吉的,他自認北韓族比普通話說的好,現在長住上海綿,兒子基本只會普通話了

8樓:馮程程

中文是如何被外中國人吐槽的?

和乙個槓精的對抗,我覺得作為乙個小市民,我已經盡力了,希望他的政治老師能一泡尿滋醒他

我禮貌的回覆不是我這個平時愛叫別人母親去世的粗鄙之人有多文雅,而是代表我們整個廣東的人!都!是!有!腦!子!的!

9樓:

看著回答有些人說中國的方言不值得保護,還說什麼優越感,這都是一些中中國人說出來的,想想真可怕!

想消滅中國方言對吧,行,那先消滅你老家的方言,你老家方言不值得保護,你老家的根不值得保護!

10樓:老白搞光電的

有啊,只不過都停留在研究層面了,畢竟老百姓要生活,誰也不能為了這種高大上的事兒不著調啊。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音,別說南方了那種翻個山頭就不一樣的方言了,就是原中原地區也這些地方也是十里不同音,所以方言本身自己就每個標準只是日常習慣不同而已,你咋個保護哦

而且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才會有這種保護方言的需求,不發達的地方根本就沒需求,要是說普通話就能給錢發達哪個還願意說方言哦

11樓:攸揚拾羽

首先我是震驚的,連粵語這麼強勢的方言也已經到了需要保護的地步了嗎?看來方言保護之嚴峻確實是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對於方言的流失,我在生活中有兩個體會。

乙個是普通話極速取代方言。我是山東人,家裡我這一代總算是還會說方言,但是下一代的兩個孩子,乙個侄子乙個外甥,都只會說普通話了。侄子是因為送到了寄宿制學校上學,結果在學校裡只說普通話把方言忘了。

外甥則是從小就被我姐只教普通話。

另乙個體會是,普通話極速同化方言。方言與普通話的區別有兩點,一是語調的不同,二是詞彙的不同。然而這兩點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不斷被侵蝕。

舉例說明。我們這裡,上午叫「頭晌」、中午叫「晌溫」、下午叫「過晌」、晚上叫「後晌」。我本來不知道這幾個詞怎麼寫,是高中學文言文的時候意外發現的,這同時也證明了方言的文化意義。

但是現在,我們這一代人已經不怎麼使用這幾個詞了,而使用普通話裡的「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個詞並不算生僻詞,應用程度非常廣,依然被取代。生僻的有沒有呢?

有。我們這裡有個詞叫「明日個」,意思是以前。其實也不算是生僻詞,上代人一直用,但是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這幾乎是個聞所未聞的詞彙了。

我知道這個詞是因為跟我奶奶聊天的時候,老是聽她說明日明日,但卻發現她嘴裡的明日是以前的意思,一問才知道這根本不是我以為的明日。

說到奶奶,又得說一下了稱呼的問題了。我爸媽那代人來說,對爸媽的稱呼是爹娘,管奶奶叫嫲嫲(mama,發輕聲),管姥姥叫姥娘。到我這代,爹娘已經不叫了,叫爸媽。

但是依然叫奶奶為嫲嫲,姥姥為姥娘。我弟弟在城裡長大,他連嫲嫲也不叫了,叫奶奶。這是我們這一代,下一代呢?

我侄子和我外甥,都只叫奶奶和姥姥了。嫲嫲和姥娘這倆詞就此被取代。

說完詞彙上,再說語調上。舉例,「貓」這個字,在我們方言裡發二聲,而普通話發一聲。那麼隨著普通話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一聲念這個字。

也就是說,說方言,越來越成了用方言的腔調說普通話。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

但是不得不說,雖然痛心疾首,但是方言保護真的很難。毫無疑問,類似「明日個」這樣的已經被我們這代人徹底棄用的詞會在上代人的去世後徹底消失,「頭晌」這些詞也岌岌可危。

你說保護,怎麼保護呢?有個回答提到了一點,方言沒有統一的標準。它很亂,可以說無從下手。十里不同音真的不是吹。

依然舉我自己的體會。我小學在鎮里上,大家都是鄰村的,說話區別還不大。到了初中去市裡上學,差距就出來了。

「火燒」這種食物,我稱之為「huoshou」,而城裡就是按照火燒這倆字來發音。再比如「別」這個字,我就念bie,但是有的地方就念bai。「這樣」這個詞,有的地方念「zhang」。

「怎麼」這個詞,有的地方念「zhang」。這還只是在同乙個市(縣級市,還不是地級市),就有這麼多區別。你怎麼保護?

12樓:Ryanme

個人意見,除非你能掰得動北京,不然交給語言學專業人士開始進行全方位儲存和記錄更好,另外作為民間自然流傳即可,像現在書法這個狀態就好,也沒說到需要保護的程度。

方言自有一些優點,比如粵語的歌曲自有風味,有不少轉成普通話索然無味。但隨著更大區域更快頻率的交流增加,強勢語言的強勢地位愈加明顯。

到方言這比如秦始皇的書同文,實際統一的是「方字」,對中華大一統實際是居功甚偉。缺點呢,楚墓出土的東西辨認難度增加,周和秦之前文字更是如此(實際上放火的人也要背鍋)。但無論怎麼說,不能否定車同文這一歷史事件。

方言裡寄託的更多的是情感,而不是其理性下的存在意義。是本能性的保護自己強勢地位的行為,是一種對地位支配權受到侵犯的反應。說句誅心的話,覺得方言不可缺失性的,主要集中在那幾個經濟更加發達對北京隱隱不服的地方吧。

捫心自問,你用英語交流時為什麼不會有用普通話時的牴觸感反而在剛開始能交流時沾沾自喜,而這明明跨度更大。

13樓:「已登出」

我個人是薩丕爾理論的支持者。

所以保護語言的意義就不用再提了吧?

方言和官話對比起來,更多的是語音層面和少量語彙的差異語法本質上核心還是保持一致的。

不然就是另一種語言了。

14樓:

有啊,影音資料記錄。將來還能作為研究古文獻的教材或資料。

方言式微,不可避免,不少大學的民俗、語言研究部門開始有計畫的去做記錄了。

其實,開設方言課意義不大。

至於為啥,念一遍下面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

大資料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資料。適用於大資料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資料探勘、分布式檔案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台、網際網路和可擴充套件的儲存系統。

大家還要依靠最新的技術去工作、生活,沒有多少人幸運到不用接觸最新的術語,就能賺錢的

15樓:meng yan

語言就是一種交流工具,方言其實沒有必要特意去保護

我老家方言,每隔5公里就有差別,50公里以上我這個本地人聽得都很困難,那到底要保護誰呢?語言本身也自有其發展規律。交流的工具如果阻礙了交流,被淘汰也是很正常的事。

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的矛盾如何化解?

這裡要解決的問題就很多,每個問題都能爭得死去活來 1外婆是不是方言?2公共場合 交通廣播 電台能否用方言?3學校能否說 能否教方言?4某地應以什麼方言為代表?5應該教何種方言?6說A方言的與說B方言的不用普通話如何溝通?7外地人有沒有必要學當地方言?8會說方言對提高社會生產力有沒有幫助?群體之間是會...

普通話是否會取代所有方言,如果是,需要多久的時間?

回首魅影 我覺得取代會取代,但時間真的需要非常久。因為乙個文化的傳承不可能說取代就取代,而且每個地去都會去捍衛自己地區的文化,就好像前陣子廣州推出的撐粵語行動,各地響起熱烈的號召。乙個文化要被取代的話就好像中國歷史一樣,經歷各種事情,換朝代然後文化的變化,這需要時間長著呢。 普通話作為一種中心化的語...

在普通話普及的當代,該怎麼樣保護方言的生存空間?

當語言失去了造詞能力,便是名存實亡了。想要讓方言苟下去,最為可行的就是多在方言中用普通話的詞彙 句式表達。想讓方言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就積極在說普通話時使用方言詞彙。但語言到底是交流的工具,在用生詞的時候也要使他人能理解。個人終究改變不了太多,也不必要。 很簡單,就是在家族裡堅持只說方言。如果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