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話普及的當代,該怎麼樣保護方言的生存空間?

時間 2021-05-09 02:30:24

1樓:

當語言失去了造詞能力,便是名存實亡了。

想要讓方言苟下去,最為可行的就是多在方言中用普通話的詞彙、句式表達。

想讓方言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就積極在說普通話時使用方言詞彙。

但語言到底是交流的工具,在用生詞的時候也要使他人能理解。個人終究改變不了太多,也不必要。

2樓:

很簡單,就是在家族裡堅持只說方言。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那沒辦法。

從歷史的推演看得出,沒有哪一種語言、方言能一直流傳。幾千年以後舊語言都會滅亡,舊語言可能因為一點一點異變而逐漸轉化成不一樣的新語言,或者直接被其他新語言替代,無論怎樣都死翹翹。就像是過去的古代雅言一樣,早就滅絕。

假如發現古代有錄音機把古語錄下,也不可能取代現在的國語。

3樓:允廬

你如果是語言學家,那就行動起來,走遍天下,記錄即將消失的方言;如果你不是語言學家,如果你的生活跟語言文字沒有任何關係,請不要管這個問題,練好普通話,對你自己和你下一代的發展都好。

4樓:6666

語言這個東西學習的過程,首先是小孩子在最初學語過程中聽父母怎麼說,通過模仿來學習的;然後小孩子長大一點以後和更多人接觸,又會學習到他/她周圍的人的語言。

我是湖北人,我爸媽在家裡都說武漢話,所以我也會說,雖然我6歲就到了深圳成長,出去幾乎從來不說武漢話,但我們在家基本都是武漢話交流,所以也不會丟。我到了深圳以後,因為身邊不少廣東人會說粵語,我也就順勢學了粵語,至於說普通話,因為老師本身也會教,所以並沒有什麼問題。

現在中國各個區域之間通婚比較普遍,如果乙個廣州人和乙個武漢人通婚住在州,那很明顯小孩子從父母那裡就很難學習到粵語和武漢話,因為他們之間很大可能是普通話交流,然後這小孩雖然在廣州,但周圍的人說粵語的人不如2,30年前的多,所以很大可能他/她粵語說的也不是很溜。等到這個小孩長大以後,可想而知他更難把粵語傳下去,因為他/她自己都不會說,根本沒這條件了。但對於潮汕人,客家人這類很多內部通婚的情況,方言就容易傳導下去。

我覺得倒也不用說搞什麼方言考試,語言這個東西歸根結底是在生活中使用的過程中學習的,現在普通話教育夠多的了,我認為應該更加提倡本地方言在本地人群中的使用,特別是對自己的親朋好友,本地街坊之類的,這樣才能保持方言的活力。不然語言沒人用,也基本上就是死了。

5樓:淺夏青檸

做乙個雙語者!(加上目前中國要求的一門外語,就作為三語者)方言可以水平不高(讀書音和複雜用詞可以不諳),但是日常生活中要會用,能進行大多數情況的口語交流。

公眾場合、涉及外地同胞的時候用普通話。而日常在家、和朋友(如果沒有外地人)閒聊則使用方言。以上。

6樓:

中國在從落後愚昧的小農社會飛躍到現代化、城市化的程序中,漢族地區的語言文化政策基本上是一刀切的。推普繫結著超高速發展的紅利,而方言沒有搭上這趟車,必會被越來越多民眾自發地唾棄。

許多人覺得中外雙語教育很有必要,卻認為讓下一代學方言會影響普通話發音。又有人覺得保護方言毫無必要,也沒有社會及經濟效益。這些都是一刀切環境下產生的定式思維。

另外,在民族主義盛行的大背景下,人們會追求內部的完全同質化,對方言的保護更加不利。有些事情,有些邏輯其實很無厘頭,但這就是政治,這就是現實。語言文化從來無法脫離政治這個語境發展的。

廣東粵語區曾經也許是乙個方言與普通話並行發展的範本,可歸根結底也是在特殊的政治考量下才被給予的待遇,不然粵語的形勢和其它內地方言不會有什麼差別。今日的頹勢初顯,雖說大部分來自於文化市場的變遷,但多少也有受壓制的因素。唯一慶幸的大概是,粵語要死也會是漢方言裡死得最晚的那批吧。

如果這種語言政策和教育方針不根本改變,靠一般人自身的覺悟能扳回方言生存境況是不現實的。當然,如果愛它,可以去做你認為值得做的事情。

身為乙個普通人:

1.在合理的範圍和物件之間優先使用方言交流,如對自己的親朋,本地街頭的任何人等等。

2.如果有用的話,向相關部門提出倡議。

3.尊重方言學者及非民科型愛好者的工作及成果,盡可能地了解方言的正字體系、拼音等等。

4.保持一顆包容、平等、互相尊重的心。

如果你不是普通人:

去語委造福四方吧。

7樓:

不需要保護。就像保護物種一樣,你再怎麼努力,該滅絕的還是要滅絕,每天都在滅絕。天天空氣優,物種還是會滅絕。

物種我們還要盡力保護,方言最不需要保護了。

我們說,齊魯文化,別說戰國方言了,齊國魯國都早滅亡了。文化是一種傳承,基於語言的文化,變則活,不變的,都死在半路了。

一種語言的衰亡或者演變過程,就是沒人說的過程。從某種程度講,是人們做出選擇,把它拋棄的。

乙個地方越發達,人口流動性越大,那麼國家的主流官話就要洪水般湧進來,能不能抗的住,就看語言文化的同化力了。目前看來,沒有任何乙個方言能夠在北方官話的同化下有一戰之力。

反過來想,如果想保持本地方言,只需要減少外來人口,使本地不發達。偏遠地區,語言組成就很純粹。

如果說,語言的衰亡的過程,是人們做出選擇的過程。那麼有人振臂一呼,喊著,要振興本地方言,只是徒勞一場。勢已成,不是幾個人就能改變的。

試想一下,方言區變成普通話區,本地文化就沒有了嗎?大家還不是該怎樣還怎樣。還不如關心一下自己的福利。

如果我的城市可以變成一線城市,工資提高,代價是方言消失,我舉雙手同意。所以要方言還是要現代化程度,自己選嘛。

很多人對方言很擔心,有些強烈的地域語言保護欲,這無可厚非,但是也要認識到,這趨勢無法逆轉,是人們自己的選擇。同時,這種現象也說明,這些人對大中華文化的認可稍弱於本地文化。

8樓:黑皮飼養員

建議學校放開一點限制吧,,,允許保護方言,畢竟方言可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中華文明活著的傳承和組成部分啊!

現在和高中初中小學的同學交流,我有心說南京話,他們也會南京話,但他們潛意識,一開口都是普語,我也沒辦法啊

大學就更別講了,來自五湖四海,班上本地人就一兩個,我每次都刻意和本地的那位講南京話

實在想不通,為啥會覺得方言土?我覺得南京話比普語好聽!吟詩的時候更有抑揚頓挫和押韻!

建議1學校稍微放開點限制,小時候不學長大更難了,從小強推普語簡直就是對方言滅門的節奏

2更多開通方言電視台和頻道

3甚至可以有方言等級考試,選修課(這個有點不好實施)

誒,還好我是在本地上大學,竟然都感覺能聽到南京話是很親切的感覺,,,細思極恐啊

9樓:厄斐琉斯

沒用的。保護是保護不了的,就像京劇,面臨現在各種娛樂活動的衝擊。時代不同了,哪怕官方再怎麼努力宣傳保護,也只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死去。

回到方言,現在的趨勢就是全中國人民溝通越來越緊密。如果說方言帶來的好處遠不如普通話,那幹嘛去學方言呢。

哪怕有一天所有的方言全部消失了,至少我們還是留下了大批的電視節目,電影,歌曲,會永久的儲存下去,後來的人也會看到,原來我們的祖先是這樣說話的。

10樓:

第一,對外地人,尤其是來這邊定居工作的外地人稍微強硬點。但要對旅遊短居出差的外地朋友友善使用普通話。

第二,對小孩子兩種語言的使用場景進行嚴格劃分。不能對自己的母語感到羞恥,也不能排斥普語作為通語的地位。

第三,學好母語的同時也學好普通話,堵住推普機的嘴。

在普通話已經很普及的現代,方言還是必須要學習的麼?

星聞傳播 什麼叫母語,母語就是父母和小孩說的話,是情感的交流。方言不是一門語言或學科用來 學習 的。小孩如果在塑料普通話環境長大,以後他還會聽你的話?假設父母是四川人,就算都說得一口標準普通話,孩子骨子裡還是會覺得那不是你。對於福建人就更加如此了,福建方言代表的是福建人的性格!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不...

有沒有哪些詞,在方言和普通話中,寫法一樣,但意義差別卻很大

某個某某某 海豐話 1燒水 熱水。2生硬 厲害 形容人 3客人 客家人。4化學 形容物品質量不行。5洗牙 刷牙。6失落 暈倒。7老公仔 老頭。8老婆仔 老太婆。9床 桌子。 NKciap 母 b 妻子 媽 ma 祖母 賺 ta 錯誤 丈夫 ta p 男子 走路 tsau l 跑路 攜款潛逃 白雲龍 ...

普通話考試最後一題笑場會怎麼樣?

我今天考的普通話,最後一題抽到的是我的假日生活,然後我就說我和我好朋友學開車,當時是夏天,天氣很熱,然後我們就商量開空調,但是我們到時不太會操作我就開啟了熱風,然後我安慰我好朋友我告訴她沒事一會就涼快了,然後我們一直吹著熱風,然後我就笑場了,匿了匿了 陳冠林 瀉藥據說,西紅柿炒雞蛋的萬能模版有一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