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吳語區的讀者對金宇澄《繁花》如何評價?是否能夠欣賞?

時間 2021-05-11 12:37:15

1樓:上海老爺叔

繁花描述一方之事,故而多用點方言詞咯,不算上述物件那就是普遍的書面白話文,真要徹底「我手寫我心」來表達,你們早就看不懂了,估計作者也沒這個能力把字都寫對。

用點方言詞,根本不算什麼,別說文學作品,我之前書店還翻到兩本計算機書籍,裡面大面積還是中國某地的方言詞,作者覺得這很風趣、生活化。

2樓:卡爾的假髮

這書根本沒多少真正吳語行文,就已經讓很多回答中的人「讀不下去」了,可見還是直接寫吳語行文好得多,井水不犯河水,當然金姓老頭其實本來就是想寫一本皮欽語著作罷了

3樓:Mialiubeijing

我也是北方人,確實讀不下去,後來改用一目十行那種快速閱讀方式勉強把書看完,覺得也沒有get到書中精華,可能確實江浙滬地區人讀著更能感同身受

4樓:肥胖的大貓

北方人,在上海生活了幾年,非常喜歡。

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上海的第二年,覺得讀來非常有意思,語言雖然瑣碎,但是還是講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直到今年才撿起來重看,有些地方沒有去過,弄堂裡的生活也並沒有體驗過,這些描寫全部都浮皮潦草地翻過去了,也許上海人才會有深深的共鳴。除去這些,所有故事所有人物的命運都十分引人入勝,我花了三天時間就全部讀完了,並久久不能抽離。

我覺得人類的悲歡大約有相通的地方,縱然寫的是乙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的生活,讀者也可以體會到人物的心情,體會到他們的快樂、回憶和遺憾,因為這或許也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聽說過的。

當然了,這也是作者的本事。

5樓:拉丁魅影

本人是吳語區的,全程都用滬語加吳語看完,還是很流暢的,對於大自鳴鐘周邊故事真的很想用蘇北話讀出來一定很有意思,可惜我不會,很遺憾。書中各個女性的名字用滬語唸感覺都有點拗口和模糊,比如梅瑞,李李,麗麗,玲子不像是上海比較常用的名字,反而銀鳳和招娣很有大自鳴鐘風格。書中好多生活細節很到位的,時代特徵真的值得推敲,特別是70年代之前的很多細節。

裡面大量的語言趣味,比如書中說乙個男人是至真的,吳語區的讀者都能會心一笑而非吳語區的就莫名其妙。

6樓:Elio

是的,我們學校的語文課留了個讀書筆記作業

它被列入和《白鹿原》作為比較閱讀

我們寢室6個人,到現在誰也沒讀下去

愁死了我覺得我讀不下去的原因

1.上海話 (本人東北狗)

2.上海這地方不熟哪是哪給個地圖插畫我也不是很明白3.人物對話的方式太拗口了誰在和誰對話得想好一會兒…

7樓:我有急支糖漿

剛讀完繁花。

我的答案是有關。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裡是翻譯成上海話在念的。覺得語言很有生活也很有情境。提到的很多地名路名我也很熟悉,感覺自然是親切的。

其實這本書我雖然讀完了,但是很多地方並沒有讀懂。只是覺得心裡涼涼的。我覺得我也不了解滬生和阿寶。

倒是一些細節性的事件感觸更深。貝蒂阿婆臨死前吐出的珠玉般的詞句;小資少女姝華當年的文藝腔調和後來的無情毀滅;蒼老的黎老師講述她的一段平生……

還有很關鍵的就是是否了解書中主人公經歷的那些歷史事件所帶給他們的影響……比如阿寶一家人擰巴的關係。如果完全不了解的話,自然是難以感同身受的。

8樓:百雨金

實在看不下去,就像面對著一碗被筷子杵得亂七八糟的紅燒肉,心裡知道這是紅燒肉,理論上應該好吃,但是外觀上慘不忍睹,讓人實在下不去手。勉強看了一章,心裡像吊著半口氣,不上不下,完全沒有讀《塵埃落定》或者《1966》的那種一氣呵成的愉悅感,無奈棄之。

9樓:雨雨雨女

最近在讀《繁花》,我非常有感覺。我是江蘇人,小時候在上海弄堂裡呆過乙個多星期,那是21世紀初的上海,新舊交替的年代,雖然我當時很小,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受,古的還沒有褪去,新的暗湧著。等我長大後再去重新了解上海、走近上海時,很容易想象書中當時的場景。

上海這座城市有種與生俱來的懷舊感,經常身不由己地被代入,好像是來尋前世的夢一樣。

先馬著,以後有機會再說

10樓:

也有可能是你不夠消沉、不夠虛無。像我這樣的非上海本地生的人,讀起來照樣很爽。這本書不太適合太年輕的朋友,容易讓人變得虛無,我這樣半截入土的讀讀無所謂,小年輕讀就容易跟著頹廢,不太好。

其實想要體驗這種生活,現在也有,跑到上海比較老的區,比如說書裡頭說到的普陀區,工人新村那塊地方,逛逛小店、菜場,其實現在還是有這股味道。

11樓:昀空

我覺得開始確實難讀,七零八落的人物敘事性不是很強的故事,但是讀到後來就覺得吸引力越來越強。當然了,語言上我是帶入了自己家這兒的方言,和上海話做著對比在念,感覺有相通有不同,很有趣。

12樓:小莉

我一開始也讀不下去,出生地蘇北,看完電視劇集《紅色》後,聽了幾十集的上海普通話,反而讀完了,書有種綿力,看完讓人提不上勁,那個時期的女人重新換了付皮囊。。。也許也和現在在上海有關吧

13樓:就是這樣

打乙個比方,北京人和上海人都用普通話跟你說乙個故事,雖然說的都是普通話,但其實你很容易的就分辨出,哪個是北京人哪個是上海人。

或者用語感這個詞會比較準確,它不僅僅表現在會帶上一些方言的腔調,比如上海話的「好勿啦」「」「勿響」,其實摻進普通話裡是沒有違和感的,但就是會帶上腔調。

其次的話,就是地域的差別,語言的節奏也有很大的區別,節奏表現在對於乙個句子的處理,喜歡乙個長句,或者分幾個短句;喜歡鏗鏘有力還是婉轉粘膩;喜歡一二三四五的條理化還是東拉西扯瞎話家常,都是一種語感上的選擇。

14樓:LEO

讀不下去就是讀不下去,不用給自己找理由。我是北方人,兩周細細讀完,幾次感動落淚,讀完心中鬱鬱難平。我隔壁寢室山西人,啥事不幹,悶頭兩天一口氣讀完。

15樓:鰓鰓

你可以去試試讀《一句頂一萬句》,如果也是讀不下去,那就是不喜歡這種敘事。如果能讀但是讀得不暢快,那還是不習慣這種敘事。如果讀得很暢快,那也許是因為上海人的腔調你不習慣。

我是北方人,但我很喜歡侯孝賢的海上花。雖然李嘉欣的台詞是聽不下去。我也覺得繁花很好。講得有葷有素,其實都是悲的。(這句說金瓶梅也是剛剛好啊)

16樓:Dido

這是我見過的,段落最長的一本書。

讀書需要入境,心裡不能寧靜,體會不出這之中的味道。

這本書在我眼裡極其有趣。

如果只會很快的語速,顯然會覺得像哮喘。三四字乙個標點,裡面的神態分明是說話的語調。題主的問題在於讀得太快,不如讀慢點。

17樓:pat js

初拾起這本書,翻了幾頁覺得有趣但是繁瑣。看慣了行雲流水或者高潮疊出的網文,對於慢悠悠的需要用母語來閱讀的文章一下子適應不了。 但是堅持往後看,心就會很安寧。

看看人生百態,看看世態的炎涼,看看人生悲歡離合,看看荒謬的時代運動,看看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一位通達世事的老爺叔緩緩的講述著40年上海的市井生活,不由沉浸其中。

18樓:

當做枕邊書,每天睡前讀一點,剛開始確實看不下去,感覺和以前讀的東西都不一樣,都是一些瑣碎小事,慢慢看,就入進去了,上海的變化,阿寶滬生的經歷等,像《紅樓夢》,盛極必衰,再褻再玩,也沒有不散場的宴席。作者沒有過分的渲染,要自己體會其中的悲歡。記得春香和小毛去世前都說「上帝不響,像一切全由我定。

」李李出家說「女人覺得,春光已老,男人卻說,春光還早。」

很喜歡書中穆旦的那首詩: 「靜靜的,我們擁抱在,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裡,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們沉迷。

那窒息著我們的,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語,他底幽靈籠罩,使我們游離,遊進混亂的愛底自由和美麗。」

19樓:槐黃

我看不下去紅樓是因為我是現代人,看不下去冰與火之歌是因為我是中中國人(≧≦)

想多了,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型別不喜歡的型別,跟哪人沒多大關係

20樓:sam

我也沒讀完,但是這本書真心挺細膩,準備找機會靜下心來,一口氣看完。我是北方人,覺得普通話真的挺糟蹋人的。好多南方方言其實很好的保留了古漢語的精髓。

胡言亂語的,這事還真不好表達。嗨皮牛耶。

21樓:ZED TheUnique

此書節奏微妙,江浙滬一帶的人讀起來頗有親切感。另外,老爺子功力了得,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全部不外露,恰如「不響」二字,但處處像一記悶拳打在讀者心裡。我買了兩本簽名本。

22樓:昊昊

我也讀不下去,不過上學時我有幾個江浙的朋友,她們聊天有時會說些我聽的半懂不懂的話,我看這個書的時候就腦補是她們在聊天,那語速很快,那發音像詠春拳似的,這書就相當於同步的字幕,然後我就能看下去啦。

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23樓:華髮蒼顏

我也是讀了幾次都讀不下去,按單雙號章節讀勉強再讀一讀,還是讀不進,心疼花了68元買的書,再時不時讀一讀片段。其實是因為之前喜歡看寫上海的故事才讀的,但是《長恨歌》我竟然看了兩遍都很喜歡,這個獲什麼獎的怎麼就看不進去呢

吳語區哪個城市的方言危機最大?

看透不說透 宣城人認為應該是宣城。現在宣城市區的宣州吳語只分布在幾個鄉鎮了,整個宣城講宣州吳語的人口已經非常少了。真的很擔心未來宣州吳語會消失。 kcy 吳語區之所以方言衰落,最重要的三個原因是 1.外來人口過多,甚至超過本地人 2.本地人生育率過低,導致家庭迅速原子化 3.推普力度大。其中,本地人...

吳語區的各位你們如何稱呼親屬?

父親 ya 母親 niang 丈夫 lao gu 妻子 lao pou 兒子 ni ze 女兒 nei ni 祖父 ya ya 祖母 qin niang 伯父 lao ba ba 叔父 suo suo 吳語台州片 多以玉環市西北面為例 祖宗太公頭 tha kung deu 祖孫三輩上下三代 zong...

吳語區的各位,大家平時見到自己老鄉,互相了解身份後,會用方言打招呼和溝通交流嗎?

已登出 很多人好像都是表示推廣普通話導致吳語區的人不能用吳語進行順暢交流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沒有推廣普通話的時候,吳語區的人之間是如何交流的呢?多看一些歷史文獻,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嗝屁喵 先回答 和年輕人不太講,可能會和年紀大一點的人講。我是浙江金華婺城的,說吳語也只和家裡人說,同齡人和年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