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了文章的每個字,但不明白整段話的意思 ,那我的大腦幹了什麼?

時間 2021-05-10 20:26:15

1樓:monster

視覺層資訊轉化成視覺影象

⒉影象事物轉化成文字概念

「讀出文字=識別出了影象事物對應的文字概念但不知道文字概念的內涵」

⒊文字概念轉化成腦中視覺影象

「也就是找詞彙中的具象事物

並將抽象事物轉化成具象的象徵物」

⒋具象事物之間構建關係轉化成邏輯資訊

「關係即理解」

2樓:鹽選推薦

有的時候我說一半,老闆就在看手機了,我以為是準備不充分,下次去匯報,我直接帶著乙份幾十頁的 PPT ,沒想到老闆就更不耐煩了。

我後來意識到,很可能是我聊工作的順序出了問題。

對我來說,在電梯裡面用一分鐘把工作說清楚,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

我相信你也曾經,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痛苦。有的時候是口頭說不清,有的時候是文字也寫不清楚。

我今天介紹的寫作結構方法就和這個有關係,叫做 SQCA 結構。

以前在寫作領域, SQCA 模型也被稱為板塊遞進結構。

後來,我看到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托提出了 SQCA 結構化表達法,我覺得他講得更直白淺顯,所以我們用它的表達。

SQCA 就是:

S(Situation)情境——問題發生的背景。

Q(Question)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

C(Conflict)衝突——現實中存在的矛盾、障礙。

A(Answer)答案——給出的解決方案。

SQCA 顧名思義就是先交代背景,讓讀者知道你面臨的情況。接著給讀者一種代入感,提出問題,呈現這個問題導致了哪些衝突?哪些障礙?最後亮出答案。

SQCA 模型在寫作的過程中次序不是固定的,有時候你要根據你要表達的重點稍作變化。

比如說你想強調衝突,引發讀者的憂慮,那你可以把衝突提到前面來講,這個時候結構就變成 CSQA 。

如果你想突出解決問題的緊迫性和決心,那就先說問題。這個時候就變成 QSCA (也就是問題-情境-衝突-答案)。

如果你想結論先行,你也可以開門見山就拋答案,然後交代背景衝突和問題,使用 ASCQ 。

所以 SQCA 這個模型體現了思維的邏輯性和結構性,它可以幫你考慮得更周全,把乙個事情或者現象層層解構、遞進,把複雜的事情簡化。

3樓:冰山一角

這是乙個很好地問題!

語言是一套聲音和文字組成的符號系統!

首先,語言(文字元號和聲音 --- 這些符號和頻率的震動 ),並不等同於真實的世界,只只能某種程度和形式上最大可能表徵事物要素的關聯性和相關性……

其次,語言本身並不能讓每個人都可以有統一精準確定的同一指向,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真實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一直不斷變化發展演化著,而這些曾經和正在投射到過你的視網膜裡的一堆符號,曾經和正在震動過你耳膜的那些頻率都是靜態的「過去」...

我們用有限的某種程度和形式上最大可能表徵事物要素的關聯性和相關性的語言(符號和聲音)去閱讀理解和指導實踐行為處於一直時刻不停地在變化發展演化的如此浩瀚的世界裡的事物…是那麼微小…那麼「無奈」……

"知", "懂"客觀的事實是,除了上帝,我們誰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知,(全知),所謂的知,更多也只是相對的空間,時間,相地的範圍內,你所謂的懂,知,或那只是一堆符號從曾投射到過你的視網膜裡,一些頻率震動(聲音)曾振動過你的耳膜,並以一定相當的電流,磁場等形式傳輸處理記憶儲存在你大腦神經網路的某個角落裡,你時不時主動被動提取,適當加工處理,然後,你認為你懂了,至於這些資訊是如何來龍去脈地在你大腦裡工作的,以及怎麼樣要怎麼樣最終指導指引控制你的言行,我想你大概知之甚少……

在資訊傳遞中,語言並不是唯一的變數,語氣,語調,肢體語言,所處的環境,資訊傳送人的精神狀態,資訊接受人的精神狀態,這些都會對資訊的傳遞造成影響……

語言只是思維的抽象,因而無法窮盡思維。思維是無限維度的,而語言只有乙個維度……

20世紀 50年代,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現:一條資訊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中7%來自於語言 (僅指文字),38%來自於聲音 (其中包括語音、音調以及其他聲音),剩下的55%則全部來自於無聲的肢體語言……

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 (Ray Birdwhistell) 發現,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的資訊量在總資訊量中所佔的份額還不到35%,剩下的超過65%的資訊都是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完成的……

1、自己的語言能否把自己的思維表達清楚

維根斯坦的理論是:語言的邊界就是思維的邊界,思維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當我們思考的時候難道不是用語言作為載體的嗎? 我們不能思維的東西,就可以當它不存在……

2、語言能否將自己的思維不失真的傳遞給接受者

這個我認為不可能不失真,總有一些細微的區別是不可翻譯的。

舉例:這個旗子是紅色的,我們都看到了,我們的觀點彼此認可。言語沒有矛盾,但是我思維中的紅總是區別於你思維中的紅,因為我們的視覺能力是不同的,這個微小的差異是不能通過語言被對方感知到的……

語言很難完整地表達思維,前者只能算作是後者的載體,而並非是後者的構成因子。況且,思維或感受,原本就是難以充分被形容的東西……

即使是雙方都熟練掌握語言能力,可以做到語言表述準確到位、資訊接收正確完整的情況之下。使用語言的人的真實動機、溝通意願、著重點、急迫程度、內容的專業性,與其接收者的主觀認識、知識儲備、思維習慣相疊加,必然也會生出許多歧義。若再遇上跨文化、跨語言的情形,則思維方式的差異和語言轉化的誤差更是會加深誤解……

所以,語言的效率取決於使用者與接收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兩人的認知、學識與經驗越接近,通過語言傳達思維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語言和思維可以一一精準對位且可以豪無誤差的傳遞和接收(對資訊的解碼)!那該多好!這樣,我學習東西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可是大多時候,我可以讀完他人輸出的語言(文章和書本等),但並不能更加準確深刻系統全面地去呈現還原源頭輸出者的思維(思想)!

或許只能概率或程度上最大極限去還原接近(解讀,理解)源頭輸出者的思維……

最後,總之:

語言不等同於世界本身!

從人的根本本質上來說,看似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社會裡忙於與他人有著做著各式各樣的接觸,交流,但或,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在語言的世界裡孤單的生活著……

高語境語言系統裡,我們不是看對方具體在說什麼字句,而是感受語境和能量流動狀態,這跟貓狗與人的溝通交流方式一樣……

在〈語言孤獨〉篇,已經談到語言的無奈,愈多的語言就有愈多的誤解,愈多的語言就有愈多的偏見,愈多的語言就有愈多糾纏不清的東西。這個時候更需要孤獨的力量,讓大家沉澱,然後清明……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

只能靠一些沒有共同價值、意義模糊、不確定的符號(語言)傳達自己的思想……

語言最能暴露乙個人,恰當的時候說話是智慧型,沉默的恰當也是一種智慧型。

我們自以為知之甚多的事物的背後,無不潛伏著等量的未知因素。

所謂理解,通常不過是誤解的總合……

——《斯普特尼克戀人》 村上春樹

當你學會理解分寸,保持適當的沉默時,你就站在了靈魂的最高處。

4樓:立文

要看什麼年紀,男性32歲之前、女性30歲之前理解、記憶能力都是不錯的。

但這不包括16歲之前就有手淫習慣的男性、21歲之前就成為媽媽的女性。

還不包括子夜不睡覺的男、女。

有感而發,對照一下吧。

5樓:就是這麼吊兒郎當

除非你真的腦子有問題,如果是個一般的正常人,那可能是你太久沒讀書,或者精力沒在這上面。

萬事開頭難,學個單車第一次摔倒了,你就成了異類嗎?乙個騎車就摔倒的異類嗎?然後你上知乎問,為什麼一騎單車就摔倒?

是不是運動神經有問題?

不是。「懶惰」

僅此而已。

6樓:babana

沒有用心讀吧,或許是有心事,或許是環境比較複雜,沒有乙個好的閱讀環境。眼睛對著文字,雖然感覺一整段都已經讀完了,但是大腦想的卻是別的事,一段讀完發現什麼都沒讀進去,此時你的內心肯定是很鬱悶的,然後想著要開始認真閱讀了,想著要不要換種方式,然後又練出聲地來一遍,可是思想還是沒有集中到閱讀上,此時,你的心幾乎就是崩潰的了。

7樓: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遇到一篇這樣的裝逼文章,問題都問的深奧。於是我也寫一些看不懂的答案並沒有扣多少分

我就不信作者寫得時候想的全是結構隱喻鋪墊

8樓:

點進來是因為「每乙個都是看的懂的中文字,但連起來卻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審計準則就是這樣的東西啊!!

有些條款是反覆讀幾遍都不一定能理解的了的,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寫的人知不知道他們在寫什麼。。(oェ`o)

9樓:Milo Yip

單從神經科學是無法完整解釋這類問題的,就像是回答「CPU 架構怎樣做編譯」一樣。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看,該讀者做到了字元識別(character recognition)、分詞(word segmentation)(如果是中文等無空格文字可能只做到了一部分)、分句(sentence segmentation)(如果是無標點文言文可能有困難)、部分的語法分析(parsing/syntactic analysis)。但最大的問題可能是語義/語用分析(semantic/pragmatic analysis)。這涉及到讀者對該句子相關的知識體系,例如句子裡有「功能主義」這四個字,但如果不知道它是指建築的功能主義,或是哲學中的功能主義,就難以理解。

即使能判斷出它是那乙個sense,如果不了解它的背景知識,也可能無法明白那句子/文章。句子之間的關聯及邏輯等也對於理解有重要作用。

反覆閱讀有幾個可能性,可能在語法分析時僅掃瞄一遍(single pass) 沒成功,需要掃瞄多遍(multiple pass)。另乙個問題是人類的短暫記憶容量很小,並需要通過不段重溫去維持記憶。而上述所說的語義和語用分析可能要花費更多時間,途中或需要回顧可能已忘記的部分。

最後,還有乙個問題,就是該句子/文章本身就寫得不好,或充滿了歧義。一些文體如詩詞,其語法可能有違常用方式,意義也不太明確,即使能認出每個字/詞,也未必能了解個中意義。

----

@Owl of Minerva 的結論:

到這裡,就可以更為準確的解釋樓主的問題了,所謂讀不懂,原因有二:

注意力沒有集中,腦中任務處理的連線網路沒有足夠的啟用水平

缺乏相關的知識/背景/經驗,腦中任務處理機制網路的能力沒有成熟

程式和資料不足,算不出結果來

這些結論有意義麼?

讀完了的書你是如何管理和收藏的?

G先生 1 拿讀書來講,我讀完一本書之後,一般都會做乙個閱讀整理,也就是用我自己的話 當然也結合書籍中的語言 把整本書的架構 主要知識給整理出來 在自己能看懂的基礎上越精簡越好 2 所謂知識體系清單就是以某乙個知識為中心原點,向外擴散關於這個知識的具體其他內容 具體可以是思維導圖的形式 或者簡單的知...

bert輸入的每個字最先是用one hot進行表示的嗎?還是進行隨機向量表示?

磊爺 每個unique token用乙個 從0開始的 unique integer表示,然後你有個embedding table,每一行都是乙個unique token的embedding,然後你根據這個unique integer,查這個embedding table對應的那一行。這個查詢的方式可...

哪些書是你大學時期讀完了的,除了教科書?能說出來讓我也去看看嗎?

一介小生 下面有這個假期在讀和已經讀完的 大部分是在讀 萬曆十五年 烏合之眾 群體心理學研究 失控 全人類最終命運和結局 電幻國度 一本小圖畫書,當電影看 對賭 資訊不足時如何做出高明決策 THE MODEL THINKER 英 偶爾翻一翻 百詞斬象形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必背詞彙 高頻看 戀戀有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