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老子所說的 虛其心,實其腹?「虛其心而實其腹」和王小波提出思維的樂趣你更贊同誰?

時間 2021-05-09 13:22:44

1樓:幹知大始

「虛其心實其腹」就是莊子說的那樣,老百姓什麼都不懂,吃飽了飯悠哉悠哉,「鼓腹而游」。老莊嚮往的就是這種淳樸/蒙昧的社會。

2樓:昕夕草側

老子跟王小波不矛盾。

老子勸人不要糾結於功名利祿,吃飽了健健康康就好了。

在此基礎上,包容參差多型,有點兒思維的樂趣,就更好。

歷史上法家曲解了老子,用帝王之術代替了自然之道,對臣民管束太嚴,這個老子和王小波應該都不太喜歡。

3樓:韜光養晦

我個人認為:虛其心是指讓內心空虛,寂靜。從而把心裡的東西都倒空,讓人回到小孩班狀態!最原始的狀態,只要人能一日三餐就好!人沒有那麼多的巧智百出,就天下太平了!

4樓:葷素搭配

無知無慾,對應的是慾望的物件是個「名」。這種簡單的思維方式。

簡單來說,當慾望是乙個簡單的名的方式時,這就是乙個抽象思維。

比如說:錢、權。等等,這是極抽象的方式。

東方不敗如此聲勢浩大、斬盡殺絕的弄權,只為的是能不受打擾的繡花。這正是這種抽象的認識的最大害處。

上德嚮往的是道,上德不德。

而道不是乙個抽象詞,道的內容是不停的擴充的。

是老子的理想設定,也是希望民眾能對其進行擴充--往高層次帶人。

但是,要清楚的是,道是「理想設定物」不在現實之中的。

是「理想彼岸」,它與宗教的彼岸已經沒有什麼明顯本質區別了,除了「道」沒有神格外。

非現實性的「理想彼岸」,必需要吃飽了撐的,才能去想。

不吃飽的話,就必需針對「吃飽--食物」這乙個現實性的東西。

去「爭」。

而一但爭「現實物」,那就臉也不要了。畢竟餓死事大。

如果愛因思坦、希臘諸大哲們,「沒吃飽」,人類會有怎樣的處境,你可以想像的出來的。

乙個蘇格拉底賣茶葉蛋的操蛋世界。

主人才有天馬行空的理想,奴隸只有現實性的計算力。要兩相結合起來才能成事。

對應西方宗教,這是地獄惡鬼所「心嚮往的」--「現實中的享受」。

人要嚮往「不存在之物」--「理想」--「道」--「上帝」。

人類才能發展,智慧型才能提高。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道」是主觀且「具體」的,乙個可以無限擴充意義的「名」的構思,包含在道中的意義,又大又全面又具體,包羅永珍又統合統一。

而道這個現實中「無」的東西,祂的功能,就是形成對一切感官刺激的「具體的否定」。或改「善」現實中不符合理性的東西,比如說那章在說「年輕有為的君主」所作的事情,老子對其否定的依據,就是「符合理性的道」,他認為這樣的事情,請等等你的人民,老人小孩跟不上。

無是什麼?無是道。無為就是依主觀的符合理性的道而為。

西哲相反,有是道,有是上帝,上帝是絕對的有。

當然,這個其實,在我看來,真沒啥區別,或許主觀能動性上有些區別吧,當然有種說法中中國人無中生有,一切歸於虛無,但我對其持否定態度,就中中國人觀念中最符合道的理念的乙個人--諸葛亮來說,這是個實幹家,被除了一小撮外的廣大群眾所崇拜。當然的,你可以說「我們不是一小撮」,那也請你亮亮相。

而其後來因為當街耍弄被菩提老祖懲罰,正是因為他的道不全。

而將視角轉向老人和小孩,就是「真」,也是「全」,全乃道。全乃普遍性。全乃上帝視角。是將心比心。是符合理性的。是具體的。

我心中有道,就好比成竹在胸,下筆如有神。於是可以對一切感官刺激進行具體的否定。對不符合心意的事物,也有具體的手段來改進,這完全不是抽象的否定。

而其正像道--上帝,對我們進行否定一樣。時不時的弄個天災病毒的。

教作人。

而作人,就是未雨籌謀,是非現實的,是「可能的」,是未發生的而又具體的事。

一但你忘了道這種思維設定物,忘了對其進行改進,而一心追求現實性。早晚要出大事。

5樓:何一帆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所以聖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先教人斷除一切的邪思妄念為首要的步驟,因為能斷除邪思妄念,身心才能神清氣爽、精神飽滿。

6樓:盤吉

這一段只是一種「統治」思想,與「俠以武犯禁,文以言亂法。」差不多乙個意思,因此棄之!

學習《道德經》我們同樣需要揚棄精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樓:戍成

原文: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譯文:思想有變化,行為有篤定。志氣有屈撓,骨氣有堅韌。

上面是我對「虛心實腹」的理解。

凡物是有差別、有聯絡、互相轉化的關係,所以「須知參差多型,乃是幸福本源」這句話,我認為符合「凡物是有差別的」。

8樓:雷之鼓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漢儒是工具人而已,儒家的禮法思想有利於社會穩定。第二個問題,你理解為減少人們慾望,注重填飽肚子這沒什麼不對的。

1.民多欲,在古代沒平台和物質基礎啊,玩不起,肚子都不飽說什麼都是虛的。

2.現代文人愛講自由,古代都不懂什麼是自由,古代講周禮,在王小波眼裡是不是自由?由於發展水平低下,貧富差距在以宗族延續為基礎的制度下,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增長,但是蛋糕卻不能做大到共享的程度,所以階級就產生了。

3.作為文化傳播者,他應該去批判什麼,去警醒一些人,但是普通人並不一定要隨之起舞,要有什麼看法,你認為他有道理就拿去實踐檢驗。但是我發現並不是人人都會去實踐,更別提在實踐中認識了。

9樓:羊戈-第二

心是陽,腹為陰。

陽要公升就得虛,陰要降所以要實。

虛其心讓心更好的公升。實腹讓陰更加凝實。

這在修行上是基本常識。

就像站樁首先要明白這個基礎。

虛的意思更像是空靈。

王說的思維的快樂也沒什麼不對。

10樓:隨風潤物

虛其心,實其腹,不是讓老百姓啥也不想,整天吃飽了沒事兒幹。虛和實指的是「氣息」的虛實,是「無」,而不是「物質」

而是相信生命,

虛其心,

太上老君清靜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這個心是小我,是軍備,別整天搞小我,搞軍備,浪費能量,省下來能量去滋養生命。

實其腹,

腹不能用食物來「實」,食物是慾望,

太上老君清靜經:夫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怎麼能用「欲」來實腹呢?把氣息帶回丹田,自然是造化之功,運化之實,吃的不多,但神自足。

相信在自然的運化過程中,相信生命可以茁壯成長,並必將有其使命,必將達成其使命。

「虛其心,實其腹」,不能成為乙個要求,如果面對的是強盜,很難再虛其心,虛其心需要乙個安全的環境,

周圍如果都是虎視眈眈的強盜,氣息怎麼敢在丹田兜轉,不安全啊,隨時都會被搶,生產的再多也喂不飽強盜,吸血鬼。

農民穿上戰衣,遠赴戰場,丹田田地荒蕪,生命行將枯萎。

開戰,戰爭!

穿上戰衣的農民,打輸了,任人宰割,永不歸農,打贏了,發現似乎搶比自己生產容易,於是變成另乙個強盜,也不解甲歸田…………

無盡的迴圈。唯有老子高呼:「吾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11樓:沒了

有些憨批只會一味了解奇怪又有害的知識,自己毫無自知,並且頑固不堪,由老子的經驗來看,這類人直至現在也依舊存在,對於他們,不如就採用虛其心實其腹。

12樓:

王小波沒能理解「虛其心」意思。舉個例子,乙個人如果心裡有事,會顯得魂不守舍的,想著自己的心事,周圍正在發生的事都注意不到。反之,虛心的話,對一切正在發生的事會保持警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為其寫照,而後方得大千世界萬千姿彩之樂。

13樓:iner-peace

虛其心,要減少的是假象和幻覺帶來的心的膨脹

實其腹,要增加的是踏踏實實的物質條件。

老子的道德經裡的乙個重要體系是:道是什麼?道是「有」和「無」的兩部分,「有」是玄,「無」是玄之又玄。

可見「無」的分量是遠遠高於有的。所以我們在道德經裡經常看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智若愚,也就是說,事物真正的昇華,都是向著「無」發展的。

這樣老子自己也發現乙個問題,就是這個人性啊,沒辦法保持中庸,你跟他講「無」比「有」重要,他就死盯著「無」的層面,就過頭了,就比如現代社會,很多人是迷失在物質裡,但是又有很多人呢,他看不起物質,他就沉浸在自以為是的精神世界裡。

而「有」是道的一半啊,「有」就是陰陽的陽啊,它其實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就是要大家,重視有的部分,不要迷失在「無」的極端方向裡。

老子還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結合理解,虛其心——對我們更有用

實其腹——對我們更有利

舉例:你有一套房子,是不是有利於你生存。但這只是有利,房子跟親情比起來,是不是親情是真正對你有用的。

乙個是利害關係,乙個是人生意義。

我們既要好好對待家人,培養親情,但是又要努力賺錢給家人乙個舒適的房子。光有房子有什麼用。或者光對家人好卻沒有個住的地方,對家人是不利的。

14樓:不要隊友我能九殺

心裡別裝太多事,好好吃飯。簡單生活是多少人的夢想,無論怎樣都會開心快樂。這思維的樂趣我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感觸到,因為生活的樂趣並不多。

15樓:樂簡

心指價值觀,腹指具體價值,即財富。治理國家應該讓人民努力掙錢,遠離政治。

老子文是對君主說,王小波思維的樂趣是對個人說的。不可同日而語。

關於虛心實腹延伸幾句。

價值觀指宗教,道德,文化中形成的一些明確的是非判斷。相同民族有相近的價值觀,不同民族,宗教,其價值觀衝突就會比較激烈。

但是,在辨證的語境下,一切明確的價值觀都是偏見。即中中國人說的沒有絕對的是非。老子則希望君王去虛化這些價值觀。

比如不要總談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沒必要搞得水火不容,能抓老鼠的貓就是好貓。即虛其心而實其腹。實腹更指發展商業。

人民在逐利中也會放下偏見。

16樓:69和

結合全章看

第一句: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慾,使民心不亂。

意思是:不標榜賢能,沒有標榜的焦點,人民便沒有爭名逐利的心;不去抬公升稀缺東西的價值,人民便不會有注意點在這東西上面,也就不覬覦這個東西的貴重了;不陳列或刻意標註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使人民不產生想據為己有的念頭,動亂了「中正「的心。

第二句: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意思是:因此,懂得了自然規律或事物演化原由的人行治理天下方法會這樣:

1、虛化人民的心靈,也就是第一句所說: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慾…等等不給人們心中樹焦點。2、實際解決滿足人民基本生存問題。

3、弱化人民爭名奪利或實現抱負的心向。4、強健人民的身體素質。

第三句: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意思是:

使人民一直處在沒有人為標註的焦點和膨脹慾望的環境中的話。即使再狡猾聰明的人也會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因為本來「無意識形態「任你再怎麼挑逗也枉然!

第4句: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句話並不是不要作為!而是:治理需要做的事,不是去增加分化以增速膨脹,造成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這種越來越複雜的局面,而是要減少分化以減緩膨脹!因為事越少治理就越輕鬆,事越多治理就越複雜!你看10以內的加減法很容易運算,但數值越大難度就更大,乘除就更加了!

所以,我在想有時人的思維太複雜看《道德經》可能反而有悖於其原意了!

《道德經》裡,聖人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怎麼解?

戍成 譯文 所以傳道者理順關係的做法是 思想有變化,行為有篤定。志氣有屈撓,骨氣有堅韌。永遠使民眾沒有主觀意志 沒有物慾。使那些主觀意志者不敢冒然妄為,放棄僥倖之心,這樣就沒有不能理順的關係了。虛心實腹,指思想上要接受道的存在。弱志強古,指行為上要遵循道的自然。 品牌節度使 字面上的意思不難懂。虛其...

怎麼樣理解老子所說的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登高望遠 一就是道的意思,抱一就是順應自然,少則得,多則惑,其實就是順應自然,拋去雜念才能有所得,想多了反而會迷惑,所以聖人在處理天下事都是以道的角度去思考 知否知否 少則多,多則惑,是說你覺得自己缺什麼,就會努力去獲取,而得到了就會覺得也沒什麼,反過來看你這一路的作為也就沒有意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

《論語》中的」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怎麼理解?

波波 原文是一套話,學而篇的吧。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主要是強調要好學,學應該指學做人做事做君子,不單指現在講的學知識。論證了不同特質的人如果不好學的話,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後果。好信可以理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