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森先生和譚富英先生哪個更值得學習?

時間 2021-05-09 10:37:50

1樓:擊賊笏杖

看個人條件咯,覺得哪派適合自己選哪派。不過我記得有位老先生說過:「學老生最好是譚派余派大基礎,然後再慢慢的按照自己的嗓子特點學流派。

」我看前後四大鬚生裡,都是薪火相傳,互相學習的:馬連良先生學譚鑫培先生唱,請教過王瑤卿先生,私淑過賈洪林先生,拜了孫菊仙先生,還向山西梆子的老先生請教過;余叔岩先生請教過姚增祿、李順亭、錢金福、王長林、田桐秋、陳德霖、鮑吉祥等先生,還向陳彥衡先生請教過,拜了譚鑫培先生為師;譚富英先生則在拜了余叔岩先生之餘也向自己的父親、祖父學習老譚派,創立了新譚派;楊寶森先生則也是在拜師鮑吉祥學余派之餘,和余派名票張伯駒學習,還向王鳳卿、王瑤卿兩位先生請教 ,和堂哥楊寶忠先生一起研究唱,這才有了楊派;言菊朋先生也是譚派的學習者,向陳彥衡、紅豆館主等余派名家學過;奚嘯伯先生則是和言菊朋先生學習,不過奚先生也並不是只繼承而無發展,將言派的婉轉變成洞簫之聲;高慶奎先生更是如斯,老生,老旦,花臉各個行當都來,昆亂不擋。

總之,學京劇要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流派。如果說譚和楊兩位先生的話,可能楊先生更普遍一點,因為譚先生的調門實在太高了!

2樓:小白大掃除

看到這個問題下,各位大佬都說了很多,我收穫了很多。忍不住我也順便說兩句自己的感受。

說二位大師之前,先說說老生。過去好的老生流派太多了,勁頭兒各不相同。程(長庚)派,餘(三勝)派,奎派,譚(鑫培)派,汪(桂芬)派,汪(笑儂)派,孫派,劉派,等等。

但是譚餘一脈得以廣泛流傳,百年不衰,我想這是有一定歷史選擇的。學譚餘唱法的人多,側面證明譚餘一脈唱法拼天賦的成分越來越少。不過換句話說,也就是技術流的成分越來越多。

楊寶森譚富英兩位先生都是學譚學餘的佼佼者,我都愛聽,都百聽不厭。一則韻味醇厚,二則委婉動聽。我想兩位大師天賦固然很好,尤其譚先生。

不過更多的是唱的功力和技巧。我覺得我們聽戲學戲的人還是要多聽功力,少聽特色。多找共性,少找個性。

無論學誰,學的是發聲的境界,運氣的功力。聽某一段,不僅學腔學嗽,更聽聽這段裡,是什麼樣的發音位置,口型應該是怎麼擺的,氣口在哪兒,氣有多麼深沉。哪個字橫音兒成分多,哪個字立音兒成分多。

怎麼放橫放寬怎麼立得結實,怎樣橫豎都有上下自如。

總之我認為,多學技術,學夠了技術再談特色,再說流派。而且你學多了技術體會夠深了你再聽譚富英和楊寶森,原來他們好聽的地方,是一樣的。

3樓:皮皮

我從乙個小白的角度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的結論是倆都夠你學一輩子,但是水平不到別學。為什麼?初學階段不知道學什麼是對的,容易學岔了。初學者刻意學某個流派,容易能耐沒學來毛病學一身.....

國樂joker說楊寶森那個說的很好,楊三爺是即將去世了迫不得已那麼唱。我和@馬林泉小辮兒感覺三爺一些晚年錄音聽起來,這人肺絕對鏤了(不知道這麼說能不能明白)肺沒損傷到一定境界出不來那個動靜。

楊三爺晚年錄音基本乙個高腔都不翻,但是這不代表唱楊派就這麼唱。。。您聽聽他和高華那個桑園會,又亮又掛味兒。

網易上能找到的譚富英錄音好多嗓音發pia,嗯就是他曾孫子唱出來那個味兒。。。但是呢,人家年紀大了不那麼唱唱不上去,二來人家也是在年輕時候一把好嗓子的前提下,老了之後聲音發pia依舊悅耳,不信你聽譚正岩。。。,

我用打網球做個模擬,費德勒好不好看?太好看了!學他的人多麼?

太多了?學明白的多麼?放屁!

不是東方式直著胳膊抽正手,抽個單反就是費德勒.....你要說你學費德勒漏點....奶粉能吃了你你信不?

書法家老年的時候用枯筆寫字兒,看起來筆跡是斷的,但是外鬆內緊藕斷絲連。你說我上來就學人家斷那個勁兒?那顯然學不好。再說了,有好筆寫字兒誰還用枯筆啊。

最後啊,還是學程派張派好!這倆派飯量最好學!(別挨罵了)我就學得特別好!

4樓:楊柳

當然是……要分階段啦。

如果是剛入門的話,老實說,我覺得學于魁智就很合適。包括但不限於杜鎮傑、張克、朱強甚至王佩瑜等,哪怕包括上李軍老師也行。學他們有乙個什麼好處呢?

就是錄音條件好,聽得清楚,這一點太要命了。

到了再後面才有分支這麼一說,慢慢你就會過渡到比如耿其昌、張學津、高寶賢等學習榜樣。

至於題主問的,是楊寶森還是譚富英,這個老實說門檻是有點高了,什麼時候過渡到這個層面呢?我不說題主問的楊寶森或譚富英,以免有傾向性。再有一點就是楊寶森和譚富英的審美區別還是挺大的,到這個階段自然心裡會有乙個基於流派的傾向性。

我拿馬連良舉例,入門階段直接學馬連良肯定不合適,老唱片雜音干擾太多,而且上來就層次太高,容易學走樣。這個階段自己體會,就到了當你能夠分辨出張學津和馮志孝的區別來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學馬連良了。這個區別要細緻,不是很寬泛的諸如乙個學馬連良年輕時代乙個學馬連良年老時代這樣的區別,這個太粗放了,要細緻,比如說張學津和馮志孝在《淮河營》辭別千歲長安轉這一句裡,後面的腔裡有乙個音節的高低是不同的,要體會到這個程度,就可以開始學習馬連良了。

到了這個程度,你自然會知道你更想學習的是楊寶森還是譚富英了。

這是我的一點體會,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5樓:郿塢縣在馬上

我覺得就目前包括題主在內京劇愛好者和從業者的水平來說,對這老二位還沒有挑揀的資格吧。

譚楊二位的東西都值得我們細細研習,沒有「誰更值得」的問題。

剛上幼兒園呢就問清華北大哪個更值得上,想的有點多了吧?

敢說一位更值得學另一位稍不值得學,膽兒也太肥了吧?

楊寶森先生的唱腔有哪些優缺點?

國樂joker 楊寶森先生留下來的資料不少,靜場現場都有。比較起來我們就會發現,他錄唱片和現場的唱腔不太一樣。楊寶森錄唱片的時候,會更嚴謹地宗法余叔岩。勁頭脆,利索,提拎勁兒很明顯。收得非常乾淨。但這種唱法的缺點是沒音量,在那個沒有 小蜜蜂 的時代,余叔岩自己這麼唱尚且落個 餘三排 何況立音沒那麼好...

如何欣賞楊寶森的《伍子胥》,怹各個時期的表演特色在哪?

皮皮 楊先生的伍子胥吸收了汪派的東西,但是又沒有拘泥於汪派 也是結合了楊先生的自身條件吧 在盡可能保留汪派長處的情況下,唱出了他自己的東西。您可以對比一下雙處 浣紗記 王鳳卿鳳二爺 文昭關 魚腸劍 和楊三爺的錄音。前兩位更注重勢大聲巨集,強調伍子胥的英雄氣概 畢竟伍子胥也算是戰鬥型老生,能舉鼎的那種...

楊洋為什麼代言伊貝詩和衛寶?

永無島 好奇怪的問題。你為啥要吃飯?首先商業價值擺在那,繼而和爸爸像想給消費者呈現的品牌形象相符。品牌有意向拋來橄欖枝後,自己團隊核查品牌,質量過關,咖位相當,那就代言唄。有錢就賺嘍哪那麼多為啥 雲容山阿 為什麼代言我不知道,不過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我大概能猜到了。大概就是為了提醒像我這樣不太關注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