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漢語才能讓中華文化傳播得更久?

時間 2021-05-08 13:28:58

1樓:未然

問題看的我好彆扭,傳播作為乙個片語應當是與「範圍」的大小聯絡起來的,比如說傳播的很廣。而表達久遠的詞應當是「傳承」這類的。

「傳播的久」是什麼鬼?

2樓:腎虛公主

完全沒必要, 等到我們強大的時候, 文字的難以理解, 也是一種加密手段. 可以抵禦絕大多數想要進行文化入侵的外中國人. 反而英語很簡單, 我們很容易的學好英語後可以隨意獲取他們大部分的文化認知, 我們知道他們, 他們不知道我們, 所以我們能夠勝利.

我們不夠國際化? 我們學好英語就完事了~

3樓:聆城

我不認為拉丁化字母化是正確的,我們先來分析下,中文的聲和意,兩方面的來分析優缺點,首先聲方面,很明顯普通話發音一般,因為現在的普通話實在清朝滿族人蹩腳的發音流傳下來的,本來就不是很標準原漢語,所以一字一音,發音不連貫,再來說意,詞彙無論是單字詞還是組合多字詞,任何一中語言,都需要龐大的詞彙量,並且有隨時創造,補充詞彙的能力,對於英文他們每認識乙個新事物,都用一串新字母指代,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可以更輕鬆創造新單詞,從大量單詞中,淘汰有意義的單詞,包容性也更高,但是對於中文而言,創造乙個對原文化新單詞,只能從所有的字組合,由於漢字的數量幾乎是固定的,所以創造乙個新詞彙,比較難,我們現在和古人使用同一套文字型係,這樣的好處是,我們知識普及的壁壘很低,因為任何乙個中國生能讀得了所有的書,並且漢字強大的相似聯絡性,導致全國各地雖然發音不同,具有同一套書寫體系,維護了大一統,漢字天生具有思想禁錮性,但是比英文具有更強大的穩定性,從沒有乙個國家有十億以上的國家用同一套表意體系,乙個小小的歐洲有幾十種語言,就能形成幾十個民族,根本無法統一.所以最根本的問題是怎麼在保證漢語高識別度,讓漢語能擴大詞彙量,從而達到思想解放,目前從漢字轉變的有日文,韓文,越南文,最成功的還是日語,因為日語本來有片假名,可以隨時控制漢字和字母化的方向。我覺得要能創造出一種能分解漢字高密度資訊量的注釋輔助文,並且又能將新的注釋輔助文進行合體成新的補充漢字

4樓:將返回

漢語的十大優勢--本文是對中文最全面科學的闡述!

漢語的十大優勢,作為中華兒女你可知曉?

英語分析語化是否能說明分析語的優越性?

5樓:韌者

你我都學得會,外中國人就學得會,根本沒什麼難易之分,關鍵是學,關鍵是引導外中國人去學。企圖改造漢字,那是走彎路,那是讓漢字滅絕的路。漢字是字,跨越語言,日本人韓中國人不會漢語,漢字也能玩得很溜,日本人對漢字的理解運用甚至超越中中國人。

日本的十字路口「辻」,簡潔好理解。教外中國人漢字就行,不用從漢語入手,對於中中國人也成立,我們沒必要用拼音,中中國人自古東西南北口音差別大,但並不影響中中國人學漢字。

6樓:louzhiguo0000

中華文化是否強大,跟漢語漢字的性質關係不大。如果中國連續50年內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能達到整個歐洲或者美國那樣的程度,中華文化的地位自然就上去了。

7樓:喵魚子

Nà zhèyàng mǐnnǎnyǔ děng fāngyán yě lái yītào lādīnghuà fāng』àn,kěyǐ ràng fāngyán chuánbō de gèng jiǔ,tízhǔ nǐ shuō hǒu bù hǒu ya?

8樓:

無論如何改造漢語都不能讓中華文化傳播得更久。

改造意味著你對現有文化的不認可,連你自己都不認可的東西怎麼可能讓別人接受。

如果覺得他人的文化更好,要按照他人的喜好來改造漢語,為什麼不直接去學習人家的文化呢。

沒有必要強迫別人接受中國文化。

除非你想去征服他們。

9樓:葉茶茶葉

語言的工具性跟價值的矛盾

就,漢語言,用來傳播中華文化的漢語,跟蘊涵傳統文化的漢語,是不一樣的。

漢語言,就我們講的普通話,本質上是交流工具而已,沒有再多的一種價值。

強加上傳統文化以後,漢語言變得有更高的價值,比如說,詩歌,對聯,乃至幾千年傳文化的傳承都是以漢語言為基礎的。

這個時候,漢語言就有一定固定內涵,不能隨便改變了。這是語言的價值。

為了對外開放,為了簡便生活,等等各種原因,漢語言被人為改變,從甲骨文,到金文到隸書楷書,從繁體到簡體,從一串文字到有句讀對不對。為了語言的工具性,我們對漢語言作出了很多改變。由此失去了很多漢語言文化。

比如說,句讀使得誤讀沒了。

所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對不對所謂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

對不對再說簡體字食得很多形象字變得不形象了比如說葉葉

等等為了工具性,必然犧牲一定的原有傳統文化。

然後題主,你要用工具性來保價值。

自相矛盾嗎?

有二更。

10樓:林小鐘

稍微修改了一下...雖然沒有人看

我認為題主還不如把注意力從如何改造漢語轉向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去。

回答題主的問題前先來看看題主舉的例子,我想說說蘇美爾文明是怎麼滅亡的。據我所知,蘇美爾文明的楔形文字被其後的阿卡德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統稱美索不達公尺亞文明)繼承,直到後來的波斯人入侵,美索不達公尺亞文明隨著新巴比倫的滅亡而滅亡。其楔形文字也被波斯人改進成字母文字,這也就是楔形文字消失了的原因。

反觀中國,四千年前的古中國使用的是甲骨文,再今天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一脈相承,為什麼漢字沒有被其他文字取代呢?我們回到秦朝的時候發現,秦在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這就是為什麼來自五湖四海的中中國人可能說著不一樣的方言、帶著不一樣的口音,但書寫的文字卻是一致的;影響了中國社會很久的儒家文化,其講究的就是社會和諧。這兩者共同決定了乙個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各民族能夠團結一致,這就保證了華夏文明就能夠延續。

我們對比一下兩者不同的命運不難發現,文明的延續取決於民族的生命力,只要這個民族還有生命力,其文明就會不斷延續。(文字也可歸為此範圍內)

題主有句話的大致意思是「讓大量中國之外的人輕易的掌握漢字,那麼中文和中國文化就不會滅亡」,或許我可以這麼理解吧?還有「如果漢字作品不被翻譯成英語,中中國人的所思所想傳播只能中中國人自己孤芳自賞」 WTF??那俄羅斯人的俄語作品不被翻譯成英語也只能俄羅斯人自己「孤芳自賞」去了?

阿拉伯人人的阿拉伯語作品不被翻譯成英語也只能阿拉伯人自己「孤芳自賞」去了?我可能有點上綱上線了。但是題主的這個邏輯存在的問題是,過分強調了語言對學術作品研究的作用,但是語言只是乙個工具,更關鍵的東西是其作品本身的內涵。

如果這個思想(作品)有可取之處,不論使用什麼語言文字的人都會去學習它。這就是所謂「實學」。既然中國文化(具體點說是文字?

)已經與西方走上不同的道路了,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轉變軌道去趨向他們呢?我們真正要考慮的,是如何在這兩條路間架設橋梁,也就是要能夠將漢語翻譯成英語等世界語言,還要能夠通俗易懂,我認為這點是很難的,因為東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讓西方人完全接受東方文化是不可能的,反之也是成立的。而題主所擔心的「孤芳自賞」,放在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是杞人憂天而已。

在今天英語之所以成為世界性語言離不開幾個世紀前的日不落帝國的全球擴張,在推進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中也把英語帶到了殖民地,而今天的發達國家對數都是以英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如果中國在幾個世紀前與英國一樣全球擴張的話,漢字會不會有像今天的英語一樣的地位呢?誰會覺得漢語難學呢?

對了,補充個題外話。蘇美爾(亞述)文明的衰亡還與其土地鹽鹼化有關,土地決定乙個農耕文明的興衰,所以土地鹽鹼化無疑對其文明是乙個巨大的打擊。而同一時期的中國黃河流域土壤肥沃,古代中中國人很早就創造出了輝煌的農耕文明,保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這說明乙個民族的興衰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歷史的程序也是一樣的重要啊!

還有,英國不是第乙個如此大範圍地輸出文化的國家;在英國之前,阿拉伯人也幹過這樣的事(不是通過開闢殖民地),穆斯林們驅逐了今天中亞地區的佛教勢力,所以直到今天中亞地區國家文字與阿拉伯文本仍為同一文字型係。東南亞地區同理,穆斯林商人通過經商將阿拉伯文化滲透進入了今天的東南亞,使今天的東南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

個人的一點愚見,還請指正。

(越寫越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11樓:

"同樣精彩的答案,在知乎只能被國內知道,在 Quora 卻可以被全世界各國所知。"

這不是因為漢語難學,這是因為日不落帝國全球七大洲殖民的影響。

12樓:滄海之一粟

漢字是文化的載體,沒有了自己的文字,就必然會丟失自己的文化。漢字拉丁化的結果如何?那些消亡的古代文明會給你答案。埃及人民已經看不懂象形文本,但是我們還能去認讀金篆。

13樓:科技表音字

基於漢語、漢字的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國內國際形勢的需要,我提出的方案是:

1. 音譯專用表音文字。用專門的表音文字音譯外來詞,避免混淆,力求準確。

2. 改進現代漢語語法,可直譯含複雜歐式長句的英文科技、法律專業著作。大大降低長句翻譯難度,做到有文必有譯,有譯必可讀。

3. 發展新漢語構詞法,加強術語規範化。在現代漢語常用詞綴「化」、「非」、「性」、「式」等之外,在補充一些派生詞用詞綴。做到詞可活用,詞類明確,派生詞標準化等。

4. 國際化拉丁方案,把漢語推向全球。在漢語拼音基礎上,制定更國際化的拼寫方案,用於國際交流、對外文化輸出等。

這是一攬子大工程。本人將逐步論證以上改革目標並提出具體措施。望同學們批評指正,並予以精神和智力上的支援。

14樓:劍橋折刀

唉,你這想法。

很簡單,如果中國能夠像幾百年前的日不落帝國一樣,稱霸全球,那麼全世界都會學漢語。

你覺得為啥英語流傳的這麼廣?是因為英語多麼先進?

不,是因為說英語的兩個重要國家,前後都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英國和美國。

所以你知道怎樣才能讓全世界都學習漢語了。

15樓:嘉辛

題主沒弄明白乙個道理,不是好不好學是肯不肯學!如果不丹斐濟緬甸剛果這種國家語言最好學你有興趣麼?你會學麼?

你之所以會學英語德語什麼是為什麼?是被他們文化吸引,學他們語言有用,也就是有利益需求。所以題主不要本末倒置,不在於語言好不好學,在於國家實力文化強不強大能不能讓他求著學。

舉個淺顯例子,你追女生是看她好不好追麼?不是,肯定是因為她漂亮,她有魅力讓你被她吸引,為了得到她你會去追她,如果不喜歡再好追也沒用啊。你說是不?

如何定義中華文化?如何定義正統?

家農業 廣義的說,諸子百字都是中華文化。狹義的說 道法兩家是中華文化 有專家認為是道儒法 有專家認為是道墨法,我取交集道和法 值得注意的是儒釋道三教均不是中華文化,只是宗教。 我就只談定義。先說 正統 這個詞是古代史學的乙個概念,用以描述歷史上擁有合法地位的王朝。詞語最早出自 公羊傳 其意涵定型於宋...

紅山文化是如何融合到中華文化的?

三星堆裡有文字 紅山文化本來就是華夏文化,紅山文化和賈湖文化是共祖。距今9000前的時候,同根生的人群因為支系的不同 人群的稀少 居住地距離的遙遠而各自保留和持續共同的信仰和記憶 支系人群逐漸繁衍增多,各自的勢力範圍相互切近且此消彼長時,就完全融合為一體,這很正常 費納決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如何開展挖掘學校紅色文化資源,弘揚中華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把紅色文化和胡楊精神融入學習。?

鐘霖 學校有個什麼和紅色搭邊就就起個名叫什麼文化,在素材中抽離出點口號,就命名成精神。用學校名再命名乙個精神,然後把一些事蹟,口號都囊括進去,叫做精神體系。這就挖掘出來。就是口號怎麼喊的問題。比如,也給叫張三的老師,是個老勞模,你就總結他事蹟,命名為張三精神。再如,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南遷的大學聯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