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無用」的年代,我們為何還要讀詩?

時間 2021-05-08 12:53:54

1樓:琉璃殤

這個年代講究有用和無用之分,亦講究喜歡與不喜歡之分。且不論詩歌是否真的「無用」,即使「無用」,有份喜歡便足以驅使我們去讀詩,能透過詩歌或是斟酌字句或是了解歷史文化也或是體悟共鳴的情感,於喧囂世界築一處靜謐的自我小世界。

當草藥遇見古風,融入詩詞

2樓:生命萬歲

當你在海邊,看到夕陽西下,思念著心中的人兒。金色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水天一色,美景洶湧而來的時候,你可以說:「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日知幾許?」

3樓:「已登出」

諸葛果:學習古詩文有什麼實際的應用價值?

之前我已經寫過兩篇相關回答了。

散木雖無用,反而詠流傳。

乙個人單靠外在的錶子而沒有內在的裡子那就是個空殼。

網上所謂的復旦大學女神教授陳果講授《道德經》的時候就說:「做有用的事是為了生活,做無用的事是為了快樂」。

4樓:呆萌大帝有點萌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學長作報告時提問,學歷史有什麼用。

全場闃然。

他一笑,給出他的答案:無用之用即為大用。

之後我思考了很久,有一點體會,私以為也能用於這個問題。

所謂無用,只是於日常生活而言,沒有實際的功利的用途。那麼,換乙個方向呢?

哲學上世界有三個部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意識。詩詞或者歷史,都是人的意識的產物,它一定會反作用於人的意識。多少詩詞,寫盡離愁別恨,將千年前的古人的意識流傳到我們的意識中。

它使千年前古人的意識不朽,給了古人最高的精神享受,所謂三不朽即是如此。對於今人呢?詩詞用短短數字將古人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感悟寫盡,將之毫不保留地饋贈給今人,足不出戶的增長了見識。

同時,詩詞也記錄了歷史,這一點杜工部的詩已經論證的很透徹了,不再贅述。

可以說,技術的流傳建設了自然界,制度的流傳建設了人類社會,而思想的流傳,必然建設人的意識,先秦諸子的思想能夠毫無阻礙的與今人共鳴,漂泊斷腸的遊子使今人沾裳。

私以為,這就是為何要讀詩。

5樓:若樗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詩詞可以消磨時光,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長才。

那些壓力大自殺的,不就是做的太多是看起來有用的事嗎?公升職加薪奔前程。

有的人痛苦,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感興趣,不喜歡,這就是萬念俱灰。

6樓:不喝可樂可不可以

因為知識、文化、歷史,詩詞從來不會無用,它賦予我們的是千年的知識力量,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澱。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種美好的意境,我們的大白話是說不出來的。

郎君若千歲

妾身常康健

若不得安寧願

雖生不若死

可得百歲歡萬金且不換

7樓:十點差三分

讀書是不是無用取決與人們對他的看法,很多讀過的書都能成為自己的養料,就跟吃飯一樣,他們都已經融入你的骨血,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你。

8樓:諸葛亮粉絲

你要是上面那個答案不滿意,我給你講乙個段子吧!兩個現代人,他們都老了,看見夕陽和飛鳥,讀詩句少的人只會臥槽,真好看,讀詩最多的就可以悠悠地道出: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個段子,雖然很諷刺,但是這或許就是你追求的答案吧!

9樓:山行者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出自《論語》。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就不會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詩詞已不是科舉要求了,以詩詞交遊也不大流行了,詩詞早已被更新的文化形式所取代。

但是如同不懂幾個網路用語就奧特了,如果常用的詩詞都不懂就顯得無知,若能正確引用詩詞表達就太高大上了。

受時間篩選而不朽的古詩詞不僅言語洗鍊有助表達,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載體,所以讀古詩詞也是個提高修養的過程。現代流行詩歌更多是情緒的宣洩和人生思考,讀這些詩歌從詩人的視角看看未嘗不是一種經驗,也可讀讀。

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不學禮,就不會做人。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

詩和禮是聯絡的,都不會說話還怎麼符合禮的規範。古人詩禮傳家的傳統現又得到中國人認可甚至推崇。

在傳統文化漸受青睞的今天,很多幼童、小學生都能廣讀詩詞,待世界屬於他們,不讀中國詩詞的老外們就奧特了。

10樓:黃慕白

如果詩詞有用,就像迎接的段考,我看完就會忘記。

如果詩詞有用,我會懷著功利的態度去學習,不會有這麼久的興趣。

作為乙個社畜,能因為完全的喜歡擁有詩詞,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呀!

11樓:青崖間

在呼吸「無用」的年代,我們為何還要呼吸?

呼吸於外界而言只是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已。

呼吸於他人而言只是不產生GDP,沒有經濟收益,和成功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別人的活動。

那對於呼吸的那個人來說呢?

他能不呼吸嗎?

詩歌是心靈的呼吸,雖然不是所有人的心靈都以這種方式呼吸,但對於以這種方式呼吸的人來說,所謂「呼吸」無用論才是真的不值一顧。

12樓:遠川

即使在最信奉理性的時代,人性也不免引導我們繼續美的思索,而詩歌,其本身就為美的一種表達方式,由此觀之,並不矛盾,至於「無用」,歌詞也算一種詩歌吧

13樓:bf23

詩的用處可大的多呢。平時說話寫文章使用都加分不少。這都是平常無聲浸潤生活的。

現實點說,我希望自己可以出口成章,不喜歡自己聽不懂他人的引用和借用,所以我會讀詩詞。

理想點說,詩詞是天才寫的,通過讀詩詞去領會他們的浪漫,希望可以感染自己的生活。

14樓:張弓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憶雲詞丙稿·自序》裡面的這句話可以勉強解釋。

但是這是因人而異的,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有人滿足口腹之慾,他就可以快樂,有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創造豐功偉業,他就可以快樂,有人舞刀弄劍,他就可以快樂。或許,詩詞對於他們用處並不大,他們也不會去喜歡,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有的人,偏偏需要更豐富的精神生活,而詩詞恰恰能讓他們得到滿足。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詩詞不與功名直接掛鉤的時代,詩詞的「有用」與「無用」更多是對個人而言的,因人而異。

15樓:應勢

僅對你無用而已!

對別人未必!

好比,張三對他老婆再好,天天哄著寵著,對我們來講有什麼用呢!

但對他就有用

每個月零花錢多了五十。

16樓:One Day

在我看來,詩詞有很多用處

當你遇見愛情的時候

當你心情歡愉的時候

當你悲痛欲絕的時候

當你不忍離別得時候

當你高朋滿座的時候

吟詩一曲

豈不美哉!!!

17樓:江漁

讀詩其實就是在讀歷史

詩詞是古人內心最真實最直接的反映

讀詩尋求的是一種感覺,穿越時空去了解那時候的生活, 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情感。

時代在變化可有些東西不會變

詩詞就是人生

有喜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悲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有孤獨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思念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當你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心境居然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擁有過的時候

你就會愛上這種感覺

詩詞「無用」,是因為詩詞不能帶來任何經濟價值。

但是,換個角度,可能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18樓:孫山掰掰

正常人,#眼耳鼻舌身意#俱全,否則,就該看病去了。

詩詞,#音形意#俱佳,入眼,入耳,動心,六根之中,諂媚了一半,打個比方,西施和李清照一起陪你愉快地玩耍,你有定力拒絕嗎?

捨身世間,扎根紅塵,就逃不開萬千色聲香味觸法。既然沒病,又做不到像覺者那樣收視反聽,那麼,看點養眼的,聽點悅耳的,軟化下時不時因為這操蛋的世事而有木石傾向的凡心,又有什麼不好呢!

有個廣告,說:學琴的孩子不容易變壞,大概就這意思吧。

19樓:假如我年少有為

讀詩詞能了解歷史,踏遍山河,感受人情冷暖,悲歡離合,品味古代珍饈美酒,感受塞外戰場蕭瑟,體會四時變化以及美人遲暮的傷感,壯士暮年的雄心。

當你傷心時,你能找到慰藉;當你彷徨時,你能找到方向;當你自大時,你能幡然醒悟。可能你覺得詩詞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但是它能豐富你的精神世界,提高你的文學素養,蕩滌你的心靈,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呀,何謂無用?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古典詩詞?

九重山 很多事情沒有為什麼。我們為什麼活著?我為什麼愛上了她?喜歡就是喜歡,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就像吃飯一樣,一頓簡簡單單的飯菜就可以吃飽,為什麼要吃好吃的?喜歡古詩詞,完全是個人興趣愛好。如果說是被逼的,那就一定是不想傳統文化失傳,畢竟 為往聖繼絕學 是一種偉大的追求 這麼寶貴的東西,失傳了怎麼辦?...

既然孔子早就指出鄉愿的不是,為何我們還要做鄉愿?

唯物主義長生派 因為中庸太難 孔子同樣指出了直諫並不是忠誠,忠近於諛 真正的忠誠應當如觸龍說趙太后一般拐彎抹角,如魏徵一般的,並不符合孔子對忠君愛國的要求,所謂文死諫,那是不對的。然而,這都是很難做到的。 Christina 明明知道很多識人辨士的道理,但卻還是同流合汙,孔子嚴厲得斥責了鄉愿,現在大...

為何錯的,過時的哲學我們還要去學習?

剛剛在百科草草看了一下,這人挺牛鼻的啊。真想和他交交。可惜他死了。幸好他有一些言論流傳下來。看看,讀讀,研究研究,假裝和他聊聊。這就是我學習他的目的。如果我學習他的著作的話。5 魯刃頰 善者,不善者之師 不善者,善者之資。你永遠接觸到的都是善的,對的 那你怎麼知道理解,什麼是惡的,錯的?你只學習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