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的辛追女屍出土時真的和剛死的完全一樣嗎,和現在博物館看到的區別有多大?

時間 2021-05-07 10:54:57

1樓:林曉睿Haley

是這樣的,剛挖出的時候,外面的草蓆都是綠色的,青膏泥裡的樹葉也是綠色的,漆器如新。你現在所看到的辛追夫人的面容是挖出來後,他身穿多層絲綢衣物,考古學家需要一件一件剝離,這個時間大概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實際上已經存在氧化和腐敗

2樓:徘徊機場

看過很多儲存很好的gushi了,遠談不上什麼栩栩如生,無論幹shi還是溼shi,所謂栩栩如生只是比腐敗狀態的更像人樣罷了,我相信這裡的「生」字,是指「活人的形態」,也就是像完整的活人的狀態,而不是指「生前的樣子」,人生前真是這個樣子,保證連門都不敢出。

3樓:豐富柳柳

高中美術老師頭髮全白的,2023年左右,繁忙的學習期居然安排了幾節美術課。他給我們講過這個發掘過程,很多細節,誰誰誰怎麼樣怎麼樣,有名有姓的。聽著比看書過癮多了。

可惜當時原本的了解不夠多,那些內容聽過都不怎麼記得了。加上時間久遠,更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4樓:人生的迴轉木馬

前幾天剛看過乙個紀錄片,講的馬王堆出土時的情況當時在發覺現場,在開啟內棺以後,裡面裹著大量的紡織品。於是考古人員把內棺又合上了然後整個運到了實驗室裡面。在實驗室裡進行剝離絲織品。

整個過程持續了很久,紀錄片裡形容當時的場景就是「那幾天整個實驗室都瀰漫著惡臭」。

所以我懷疑考古人員在見到屍體的時候屍體其實已經腐爛了很久了,不過儲存還是相當完好(畢竟跨越兩千六百多年)。

如果挖出來立刻看屍體可能會儲存狀況更完好吧乁( ˙ω˙ )廠現在博物館裡看到的肯定比剛出土的時候差很多,畢竟七幾年那時候技術也不行。

5樓:載玄載黃

女屍剛出土時看面容已經有點巨人觀了。面部走形嚴重,看來經歷了早期腐敗,然後因為氧氣耗盡而停止。順便吐槽一下博物館蠟像復原,不是應該復原死前的樣貌嗎?復原成二十幾歲的不怕誤導嗎?

6樓:三國戰神羅貫中

但凡是考古,除了第一手資料,其他的形容詞都得辯證看待。

比如說活靈活現。這活靈活現的壁畫,很可能只是某些史前人類在山壁上簡陋的塗鴉。

巨集大壯觀。比如說幾塊石頭堆起來的巨石陣

神情肅穆。比如說復活節島的石像。

削鐵如泥。我覺得似乎不會有人真的拿越王勾踐劍削過鐵。

考古是很嚴謹的,但凡是出現形容詞的敘述,大多都是經過二次加工的地攤文。

7樓:豆豆幹

馬王堆女屍是我童年陰影。當時在我們那裡的展覽館展出,我在這個展館對面的館學二胡。有天下課了我爸就帶我去看。我才多大點啊,10歲都沒有,直接嚇到連二胡課都不敢再去了。。

8樓:扶蘇

肯定存在一定的腐敗,因為在發掘後考古人員不知道有這麼個東西,所以沒有準備,屍體接觸洋氣就會立即發生氧化,儘管保護的很好,但還是會持續腐敗,不過比在空氣下好些,比在原棺槨裡差些

9樓:

應該可以吧。

據我爸說的,他小時候生產隊附近有乙個古墓挖出來,棺材開啟後,裡面的人就像睡著了一樣,穿著很漂亮。但是很快就散發惡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現場一大堆不懂事的村民看熱鬧。

其實在南方很多地方,有一種儲存豬肉的方法:將豬剝皮後,切成條,緊實的碼在大甕裡面,肚大口小的那種,然後用燒熟冷卻的植物油浸滿封口。吃的時候一條條的勾出來,同時還要補充油料。

其實方法就是盡可能的擠出空氣,盡量做到微菌。橄欖油薰魚有點類似的工藝。

10樓:

我只想說,去博物館逛的時候,並不知道夫人在那,大家都在看我就瞄了一眼,因為沒有心理準備,被嚇到尖叫了。。然後走到旁邊玻璃棧道往下看黑不見底的深淵,內心深深的恐懼,感覺看到了地獄。。

11樓:Kenji Wong

宣傳文案你也信?怎麼可能和剛死的時候一樣?剛死的時候就是活著的樣子。馬屍是濕屍,濕屍啥意思?就是密封加泡水才導致不腐爛,泡水懂嗎?廣州早茶的鳳爪吃過吧……

12樓:夏蟲偏語冰

本來就是搶救性挖掘。

屍體我20年前看的時候就是這樣。

紀錄片說過屍體的棺木裡面原本就全是藥水之類的,而且氣密性極好,是多層棺槨所以防腐防幹都有了。

不可能真的和剛死去時一樣的,那都是修辭手法。根據現代相貌修復,同時加上一定美化,辛追死之前是個比較胖的中青年阿姨,而且多種富貴病。你看博物館的人物修復雕塑,紀錄片裡面說的是「好乙個丰姿綽約的美人」。

如果真和剛死一樣,需要這麼美化嗎?

13樓:陸仁依

肯定不會和剛剛死亡的時候一樣的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我們這個宇宙(位面,世界)不存在永遠不變的事物,就連中子質子都有半衰期(就是有一半的數量衰變需要的時間),只不過這個時間有長短之分而已

人體的。。。。。。(省略數字)總的來說就是乙個化學變化的過程(細菌對有機質的分解歸根結底也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自然有速度,而速度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此外和反應的溫度壓力都有關係,具體的公式可以參考高中化學課本或者普通化學原理相關章節,手機打字,真的沒法打出來啊。一般來說參與反應的物質中有乙個濃度降低而另乙個不變,那麼反應速度會降低,溫度公升高則反應速度一般會增加溫度降低反應速度也會降低。

由於隔絕了空氣,也就是降低了其中乙個反應物的濃度,因此反應速度降低,此外由於深埋地底,約等於是降低了反應溫度,因此也降低了速度。

這就是為何不腐

但是,我們這個宇宙不存在絕對,也就是說,雖然反應的速度降低了,但是並不是降為零,事實上依舊在進行著,只是速度極慢而已。但是人死這麼多年了,這麼長時間積累下來,怎麼說也會和最開始停止新陳代謝的時候有一定區別的。

所以不要說什麼不應該發掘,要知道,我們的宇宙不存在永恆,不科學的考古,那麼你根本就不知道曾經存在有那麼美麗的過往。挖出來了,經過科學的修復和清理在氮氣環境下,文物的儲存時間會比在泥土或者墓穴中儲存的時間更長的。

14樓:他來聽我的演唱會

不可能一樣,辛追死後隔了一段時間才下葬,出土後專家清理文物花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屍體,這期間足夠女屍腐爛,女屍面部表情就是典型的巨人觀樣子,只能說辛追的屍體只是輕微腐爛

15樓:鄭伯克段於鄢

不一樣,下葬後就開始腐敗了,但是因為棺材密封比較好,腐爛過程中氧氣消耗完了,就沒有繼續腐敗了,一直持續到出土狀態,這也是為何辛追屍體舌頭吐出,眼睛爆出緣故。可以理解為,腐爛到一半終止了

16樓:雨鶴千波

當時科技水平跟不上所以氧化確實很厲害,出來的時候真的是和剛剛去世一樣的,看紀錄片裡說當時沒有立即採取措施,放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有腐爛的氣味了,之後送到湘雅的,所以我們現在博物館看到的和當年考古工作者們看到的第一眼區別很大,現在都是低氧環境考古,先製造低氧環境,然後工作人員帶氧氣瓶到墓裡,所以說還是蠻遺憾的,畢竟多年前技術沒辦法╯﹏╰

17樓:

和剛死的完全一樣這句絕對是誇張,但意思相近,形容屍身完好,與生前差別不大。

區別大,因為當時儲存技術不發達,但瞬間氧化不可能

土耳其真的和大家的認知一樣浪漫嗎?

paeonia 三年前的春節去過土耳其。土耳其是我認為整體價效比很高的旅遊國家,在同一國家呈現不同維度不同變化的風景。伊斯坦堡,歷史名城,有中世紀東羅馬時期的地下水城 輸水管道,有塞爾柱突厥奧斯曼土耳其時期的各種清真寺,有近代的土耳其皇宮,有博斯普魯斯海峽,而且景點緊湊。中部的卡帕多西亞,有中世紀時...

人和人的智商和能力真的是生來就一樣的嗎?

老師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他認為到了中學時期,除了努力程度是 個人可以掌控的 因素,其他因素都已經無法改變了。因此,老師認為,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更努力一點永遠比不努力要好。當然,這一點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真的,但其實並不總是真的。相信我,乙個從一本以上的正規師範大學畢業 本科以上學歷,熟知教育心...

2023年前的古琴什麼樣子,和現在的一樣嗎?

現在的考古和文獻,大致把古琴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注 下面我把古琴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僅僅是從現有考古成果的基礎上為了便於大眾理解的個人分法,不具備任何學術上的嚴謹性。約西元前150年 西漢 之前 這段時間著名的考古出土古琴文物有 郭家廟古琴 春秋早期,目前出土最早的古琴 曾侯乙墓古琴 戰國時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