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時間 2021-05-09 05:07:10

1樓:

史料統計口徑問題李存勖時期和契丹實際上是均勢

五代和北宋邊將上報的對契丹的戰績有十分之一是真的契丹早被滅掉了

例子光看中原史料的記載,燕雲十六州在趙德均手裡的時候次次把契丹人來犯打的找不著北,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契丹還是年年來把幽州周邊搶的一塌糊塗,最後他還想著對這個手下敗將稱臣。

2樓:川神

因為李存勖是沙陀人,宋是漢人。不是說漢人不能打仗,是說漢人過了王朝初年不能打仗。基本只能放手不能進攻。晉如此,宋如此,明也如此。

3樓:

唐代本身就是胡漢融合的結果,隋唐時期很多上層實際上是南北朝時期漢化的北方胡人或者鬍化的北方漢人!從西晉滅亡到隋朝統一,北方經歷了幾百年的戰爭事情,弱小者幾乎都成了炮灰,只有強壯者才能活下來!

因此隋唐一代,以強壯為美的風氣持續幾百年!看看北魏隋唐時期的壁畫,瘦小者很少而高大豐腴則是主流!

4樓:二奢營

這件事,主席在閱讀歷史的時候寫過評語,算是給李存勖和趙光義的得失下了定論。

對李克用,李存勖是抄了一首清代的詩。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樑跋扈何。

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賬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沙坨,因為李克用父子其實不信李,是沙陀族人,只是被皇帝賜李姓,所以很多人以為是唐朝直系後人,並不是。

朱樑,就是朱溫,唐朝最後乙個皇帝,就是被朱溫給弄沒了,建立了梁,史稱後梁。唐朝朝廷裡的那些大臣都讓朱溫給殺了。

李克用父子從明面上跟朱溫有國恨,他們是打著興復唐王朝的名義。籠絡了一批有識之士。

私底下,跟朱溫有家仇。當年朱溫背叛黃巢投降了唐王朝,被分到河南一代,兵少馬弱,黃巢從長安退兵以後,打算順手收拾這個叛徒。

朱溫請來了李克用幫忙擊敗了黃巢部將,結果李克用盯著黃巢攆,攆的就差最後一步就砍了黃巢,糧食沒了。

黃巢的部將大多投靠了朱溫,李克用這是為他人做嫁衣啊。

沒有糧食的李克用退兵找朱溫要糧食,打算一舉滅掉黃巢,但是朱溫一想以後這傢伙是個威脅,不如就地滅了。

於是請李克用喝酒,把他灌了大醉,請回驛站休息。朱溫帶人半夜去放火射箭,天公不作美,下大雨,李克用跑了。

這仇徹底結下了,從今以後,誰跟朱溫過不去,就是他李克用的朋友。只要打架,李克用都會派人幫幫場子。讓朱溫很頭疼。

朱溫集中全部的兵力打算一舉滅掉李克用,都打到李克用的老巢了,差一步,又遇上大雨加糧草補給不順,南方也不穩,所以退兵了,這事以後沒多久,愛面子的李克用受不了刺激就一命嗚呼了。

死後給兒子留下三隻箭,其中乙隻就是殺朱溫報仇。

年輕的李存勖初登大位,內部不穩,朱溫帶兵來作戰,人心惶惶,都打算跑路了。

李存勖力排眾議,帶兵趁著大霧,在三垂岡這個地方主動出擊,擊敗了朱溫,穩定了大位。

雖然寫的是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但是正面肯定了李存勖的軍事才能。

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

這句評語肯定了李存勖作為識時務的俊傑。

這件事是指李存勖趁朱樑朝廷沒人主事,孤軍深入,直接拿下朱樑都城,開創了後唐基業,但是李存勖自己稱帝,得罪了一大票人,失去了很多人支援。

生子當如李亞子,差不多的也有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朱溫大敗以後的評價,還有一句,我的兒子都是豬狗!意料到自己後代不是李存勖的對手。

回去以後天天酗酒,沒多久就被兒子發動政變殺了。

你看李存勖的對手,朱溫。評語是,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似,而狡猾過之。

李存勖能夠帶兵擊敗老謀深算的朱溫,軍事才能毋庸置疑。

而對趙光義也有兩句評語。

不擇手段,急於登台,不擇手段是指斧聲燭影的太祖死亡事件。

很多人爭論太祖到底怎麼死的,其實主席的猜測就是不擇手段,陰謀弄死了自己親哥。

對他的北伐評價則是,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而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這一句應該都知道的,高粱河車神飆驢車跑路。百萬軍中,跑出來了。

還有一句,趙匡義,小人之言。

就差指著鼻子罵了。

看歷史最好參考名人的點評。更直觀。

比如主席點評陳後主,就四個字,沒有出息。

點評李煜,典型的知識分子型得沒有出息的。

這個是最便宜的,不過書籍的排版應該很差。看書最好能夠一手翻書,一手執筆,書的排版足夠寬裕,這樣你可以順手在書中寫下心得體會,過段時間再來看,非常有意思。

我看主席對歷史人物的點評真是一種享受,寥寥數語,切中核心。極其有助於乙個人建立起歷史人物認知的框架。免去了跟那些鍵盤俠做無謂的爭論。

5樓:虛實百出連環火神

因為李存勖顯然是有bear來,訓練有素。

宋朝的趙光義是來騙,來偷襲,這樣好嗎?這樣不好。希望高粱河車神,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不要再犯這樣的聰明,小聰明啊!

6樓:

不是李存勖能打,而是五代都能打,除了後晉,基本都是吊打契丹!

後晉石重貴沒打過契丹也是前線主將杜重威的責任!耶律德光和杜重威對陣,勝負五五之數,但加上雙方主將,後晉就只能敗了!

7樓:Alphonse

唐王朝末期,持續內亂,大量工匠流離,造成北方民族冶金工藝飛速進步,至此在人、馬都劣勢的情況下,最後一項器利也沒有優勢了。焉能不敗。

8樓:清晨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五代的歷史了。

從後樑到後周短短幾十年先後五次朝代更替。而這其中絕大部分的更替是通過兵變實現的。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終結了五代接連兵變的局面。宋太祖為了防止兵變的再次發生,以及鞏固大宋的政權,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廢除了殿前都點檢這一職位(趙匡胤在後周時正是殿前都點檢),杯酒釋兵權,以及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即大力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文人的地位由此得以迅速上公升。

影響了整個宋朝後來一種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這是宋朝的戰鬥力不足的乙個重要原因。

除此而外,我認為五代時期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對後來漢族難以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產生了重要影響。沒了燕雲十六州,就少了一道重要的屏障,宋朝就很難抵禦少數民族鐵騎的南下。

9樓:江口洋介

簡而言之李存勖打的是契丹族而宋朝面對的是契丹國,就好像李牧蒙恬打的是匈奴而霍衛打的也是匈奴一樣。

在李存勖去世同年契丹人滅掉海東盛國渤海自此奠基其「北朝」的地位迫使新羅臣服,逐步接受唐朝在北方遺產。

10樓:

經過趙二和趙三對武將的各種削弱。然後趙三滅掉北漢後自信滿滿以為能夠一下滅遼。然後在高粱河坐著驢車拋下將士跑回來後。

最後的一批五代悍卒徹底被葬送了!其實想想趙二小三所作所為。以及後面南北宋各位官家的所作所為。

靖康恥和崖山之戰也就不讓人那麼扼腕嘆息了!想想柴榮的孤兒寡母,想想被人為葬送的五代悍卒!

11樓:陳近南

很簡單,五代十國這一段時間是軍事時代,各政權之間超高密度的軍事對抗培養出一批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而契丹這種游牧民族考的是單兵素質加分,一旦遇到五後梁後唐後周這種組織嚴密後勤充足的專業軍團來說,就好比散打冠軍VS街頭流氓,契丹分分鐘被K.O。

但是從政治上來說,五代以軍人集團為主導的政治模式極其不穩定,軍人隨意廢立君主取代政權的事情司空見慣,包括趙大胖也是職業軍人,他坐著殿前都點檢指揮裝備精良的禁軍,而柴氏只有一對孤兒寡母,臣強主弱,廢立之事是必然發生的結果。

因此,問題就出自這裡,趙大胖政治能力主要靠自己經驗和趙普等一堆文官加成,而自從朱溫代唐之後,文官一直只是輔助功能,整個五代沒有乙個像樣的政治學家,到宋初也是如此。

趙大胖政治將就及格,趙普等人也只是八十分的中等生而已,趙大胖一味的鑽文職高於軍職的牛角尖,趙普等也完全沒有想過軍事專業的複雜性,亦不懂得軍事指揮制度與軍人作訓制度。

看看宋朝奇葩的軍事指揮制度就明白了:

樞密院負責國防決策與高階軍官管理,

兵部管理聯勤與訓練工作

吏部負責基層指揮官的管理選拔

問題就出來了:

樞密院:不負責考核、訓練與後勤,不知道軍隊基層配置與戰鬥力配比。

兵部:不負責考核與戰略動作,不知道戰略意圖與指揮官能力。

吏部:不負責指揮與訓練後勤,不知道訓練目標與訓練過程。

結果整個宋帝國的軍隊如同是:

這要能打得過契丹才怪!

12樓:123

你說的李存瑁的「大破契丹」是指什麼?

反正最後後唐被契丹滅了。

如果大敗契丹指的是李存瑁打了幾場漂亮仗的話,宋朝也打出過漂亮仗,比如雁門之戰,滿城之戰,唐河之戰

13樓:我愛狸花貓

來自內敵的評價:生子當如李亞子

來自外敵的評價:晉王用兵,天下莫敵

來自宋的評價: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

為什麼有的人人天天打遊戲也能上清華

我每天死讀到半夜,高中也考不上?

14樓:

當時這三股勢力就好比2023年代的意甲,防反至上,誰攻出去誰必敗(在主將水平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所以軍事實力最強的遼,開始主推多邊主義,各國共存。

這種恐怖平衡要到金元開發出全新的攻城技術才得以打破,就好比西班牙當年開發出的tiki-taka一樣。

蒙古滅宋以外的勢力依靠中國和中亞的工程師就不必提了(滅宋出現突破主要是水軍得到了發展);金國如何獲得那麼先進的攻城技術,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5樓:崇禎

為什麼滿清時期英國隨便派只軍隊就可以隨便吊打當時的中國,而現在卻不行了呢?

很簡單,當時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壓根就不是一回事兒

李存勖時期的契丹和宋朝時候的契丹雖然都叫契丹,但壓根不是一回事

16樓:

五代十國這一段是乙個不斷強幹弱枝的過程。這是大背景。

宋重文抑武是中原政權武力大退步的主要原因。

還有就是趙光義這一家子真是太慫太菜。趙匡胤在時候,還是很能打的

17樓:半人馬

要了解宋朝,你就必然的要去了解五代十國,就要去了解唐朝的藩鎮割據。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宋太祖,太宗兩代都在解決這個問題,都並沒有完全解決,真宗年間四川都有武將造反。兩宋300年,武官都被皇帝提防,被文官壓得死死的。

橋枉過正,這樣的朝廷下,可以想象軍隊的戰鬥力。(至於抗擊蒙古60年,那是另乙個話題)。

而且,宋朝沒有幽雲十六州的戰略屏障。

還有,你得分清楚「契丹」和「遼國」!

18樓:默捷校尉

私以為,

首先沙坨軍隊和漢家軍隊不同的,李存勖除了大敗契丹還大敗後梁呢…雖然大宋源於後周,後唐,後晉,後周到大宋,雖然短短幾十年,但,軍隊組成變化太大了。

再者,殘唐大將雲集,直到柴榮仍然能打敗契丹,到了杯酒釋兵權後眾多大將成了富家翁,將星凋零…打不過也不奇怪了吧。

五代十國中,後唐莊宗李存勖為什麼會失敗

我甚至五代的殘忍過於五胡亂華,軍人沒有約束的破壞力超過政治的黑暗,所以宋之後拼命壓制武人,實在是慘痛教訓怕了,各位看看五代那些軍人幹出的事,完全喪盡天良都。 中國萬歲 因為他想收槍桿子,遏制武將的權利,從制度上壓制軍隊,自然引起了軍隊的不滿,於是幾個軍人賭錢賭輸了,公然表達了對他的不滿,引起了全軍隊...

假設把趙光義換成李存勖,宋朝會是乙個怎樣的朝代?

永樂大帝明成祖 會是乙個嚴重有待觀察李存勖繼承人繼位者夠不夠能力整合局勢的朝代。如果李存勖繼任者有足夠的雄才大略,或許能重整自中唐以後崩潰的東亞封貢秩序。如果李存勖能夠空降趙光義的位置,李存勖大概率會成為東方版的世界光復者奧勒良 儘管契丹的軍事體制較之李存勖時代已經有了較大變革。但北宋的軍事體量規模...

李存勖 柴榮 趙匡胤 趙光義四個五代宋初時的帝王,軍事能力怎麼排?

軍事能力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的,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