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 柴榮 趙匡胤 趙光義四個五代宋初時的帝王,軍事能力怎麼排?

時間 2021-05-11 19:47:47

1樓:

軍事能力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的,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毫無疑問,李存勖的確很厲害,驚天逆轉滅後梁,但是他本身有著極大的缺陷,那就是不注意團結,作為軍事統帥甚至國君,這會嚴重削弱他的指標,就像董卓,武功高強但殘暴無端,李存勖個人勇武在戰場上的確有過巨大作用,但若想合力奪天下,恐怕需要聚人心才能完成。

而後周世宗柴榮,先天不足,後天有餘,為什麼?因為他雖是後周太祖郭威的侄子、養子,但卻沒有指揮軍隊的經驗,軍中威望低,武功也不怎麼高強,但他有一點,那就是過人的膽識與魄力,剛上台就敢親征契丹北漢,孤注一擲的膽量和最終勝利的戰果頓時俘獲人心,加之郭威留給他的還不算爛攤子,有一幫忠臣能夠使用,後來征伐南唐也屢次獲勝,柴榮的軍事能力綜合了人和與地利,然終無天命。

至於宋太祖趙匡胤,且不論正史的記載是否有誇大的成分,他在柴榮麾下時的確是衝鋒陷陣無往不利。比如三征南唐,趙匡胤率領5000精兵生擒皇甫暉,後來又在六合疑兵破南唐,率領水軍活捉南唐節度使陳承昭,其本人既有智慧型又有高超的武功,早年趙匡胤就靠一根哨棒流浪天下,後來又總結出太祖拳,太祖棍等武功。

趙匡胤的軍事能力綜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否則不可能成功。至於宋太宗趙光義,客觀說,如果繼續按照太祖的安排,用封樁庫的錢贖回幽雲,贖不回也可以買兵作長期打算,或許能夠和契丹耗一段時間。只是趙光義也想建立萬世之功,以為自己滅了北漢就是武功蓋世三界無敵了,結果高粱河大戰差點被全殲。

故根據綜合實力和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鐵律,軍事能力的排名是:趙匡胤>柴榮>李存勖>趙光義

2樓:墨疙瘩

趙光義倒數第一是肯定的,單純論軍事能力的話,李存勖應當是最強的,李存勖在軍事上就是李世民再世。

柴榮可能比趙匡胤差點兒,趙匡胤的軍事能力也是很強的,而且趙匡胤的綜合能力非常強,在歷代開國皇帝軍事能力的排名中也是非常靠前的。

如果加上論武力值的話,趙匡胤應該是最強的,他是武林高手啊!

假設把趙光義換成李存勖,宋朝會是乙個怎樣的朝代?

永樂大帝明成祖 會是乙個嚴重有待觀察李存勖繼承人繼位者夠不夠能力整合局勢的朝代。如果李存勖繼任者有足夠的雄才大略,或許能重整自中唐以後崩潰的東亞封貢秩序。如果李存勖能夠空降趙光義的位置,李存勖大概率會成為東方版的世界光復者奧勒良 儘管契丹的軍事體制較之李存勖時代已經有了較大變革。但北宋的軍事體量規模...

為啥李存勖各種大敗契丹,宋朝就不行了?

史料統計口徑問題李存勖時期和契丹實際上是均勢 五代和北宋邊將上報的對契丹的戰績有十分之一是真的契丹早被滅掉了 例子光看中原史料的記載,燕雲十六州在趙德均手裡的時候次次把契丹人來犯打的找不著北,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契丹還是年年來把幽州周邊搶的一塌糊塗,最後他還想著對這個手下敗將稱臣。 川神 因為李存勖是沙...

五代十國中,後唐莊宗李存勖為什麼會失敗

我甚至五代的殘忍過於五胡亂華,軍人沒有約束的破壞力超過政治的黑暗,所以宋之後拼命壓制武人,實在是慘痛教訓怕了,各位看看五代那些軍人幹出的事,完全喪盡天良都。 中國萬歲 因為他想收槍桿子,遏制武將的權利,從制度上壓制軍隊,自然引起了軍隊的不滿,於是幾個軍人賭錢賭輸了,公然表達了對他的不滿,引起了全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