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5nm A14 晶元最高頻率可達 3 1GHz? iPhone 12 的效能會有怎樣的提公升?

時間 2021-05-05 23:57:10

1樓:臨界Z零點

也就引導程式時飆到Max 3.1G罷了,主要是單核效能和快閃儲存器讀寫效能關係很大。

至於載入後能不能保持幾秒,你想想蘋果有沒有可能像華碩一樣手機裡塞熱管加風扇?就那個雙層PCB板夾心餅乾做法,咳咳。

蘋果有沒有可能內部用超規格(如5V+ )電芯?有沒有可能給個48W+快充頭?

2樓:天國的502

對於iPhone沒啥想法,因為現在來看,這塊SOC在iPhone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iPhone的定位在這,放啥都那麼回事

我比較期待的是iPad Pro和mac上會有怎樣的發揮

當年的A12X一直玩到現在了,今年換A14X和A14Z,iPad Pro和Arm版本mac將會是怎樣的場景,想想就讓人激動

3樓:吃魚的貓

說句尷尬的話,上一代的A13,開啟省電模式降頻用,效能跟現在的安卓頂級旗艦處理器乙個級別

蘋果處理器核心一貫的宗旨就是,完虐這一代,趕超下一代,追平下下代,這樣你大概就懂了吧

4樓:蓬萊山penglaishan

a14能進一步拉高手機處理器的旗艦效能,每一代的量變到最後就變成了質變

今年公尺哈油發布的原神甚至無法在驍龍845或者a10以下的soc/處理器上執行了,每一年硬體效能的進步都會帶來功能上的質變。不管是VR/AR/MR,ai都能進一步享受效能提公升帶來的紅利。

5樓:浮士德

近幾代a系列晶元cpu大概是同時期安卓最強處理器單核效能的兩倍,多核效能差不多,gpu大概是同時期安卓最強處理器的1.5倍,即使降頻了也比同期的安卓處理器打了雞血效能更強,預估a14也是一樣。

6樓:Mikan

很多人都說架構只是小改啊。。。單執行緒很合理,A13現在就是不到1300多分,提高20%也差不多1600分。

首先頻率方面感覺可信度不是很高。。

多執行緒有點高啊。。看這個圖,還是6核那麼也就還是2+4,單核1600多核4600也不可能是4個大核的,3+3也不可能吧。

A13是1300,3400,剛才跑了一下其實現在天熱才3000分。。A13的小核心已經很強悍了,A12Z單執行緒1200不到,多執行緒4500,4+4,可以看得出A13小核心加強了很多的。而這張圖1600/4600,多執行緒有點高的離譜了,都都30%多的提公升了,而大核單執行緒才提高20%,多執行緒跑分其實應該不到20%的。。

除非小核心有更超強的提公升否則架構小改的情況下,這分數有點不太敢確認了

GPU可信度比較高吧,A13的正常提公升幅度

7樓:張輿

額鑑於iphone在移動端的散熱表現在2023年不夠看,其實標稱的3.1g估計也就開啟軟體的時候能滿載一下,開啟完了馬上就降到低頻了。

製程紅利這幾年已經吃完了,pc端的處理器也都紛紛出廠灰燼頻率。大環境下手機cpu的頻率也會在到達一定數值後無法持續攀公升。

私以為現在的手機端cpu效能確實夠用,加強gpu部分和快閃儲存器的效能應該對於實際體驗的加分更多些,早年a處理器(尤其iphone6s)就是因為用neve協議固態的原因實際體驗甩了安卓emmc5幾十條街。

除了頻率,我更希望iphone能拓展一下核心,2big+4little的策略確實有點太柔弱了,建議換成同期安卓都在用的4big+4little策略,然後就是推出遊戲模式,iphone在打遊戲時大量出現前期遊戲發力過渡,中期乏力,後期積熱卡頓嚴重的問題。

8樓:北極星

為啥老是安卓和蘋果比呢?為啥不見驍龍和聯發科或者獵戶座比呢?為啥只有驍龍和麒麟和蘋果對比呢?

我們應該全面對比,建議題主再來個麒麟和聯發科比怎樣,或者驍龍和聯發科,或者驍龍和獵戶座,或者麒麟和獵戶座,或者麒麟和聯發科。嗯,好問題!!!

9樓:只說Y

看到很多人都在爭論散熱問題導致的效能不能發揮完全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覺得燙手的時候,熱量已經出來了呀

降頻純粹是因為發熱量大,該散的都散了,再多手燙壞了

10樓:ccc

可以說,a14擠牙膏都沒事,如果做出了大進步,肯定是蘋果準備進攻更高階的領域了。我相信著蘋果的前瞻性,這些年他也沒讓我失望。

11樓:「已登出」

由於消費渠道的原因,去年我就知道了A14架構沒改,只是提公升頻率,當時覺得提到3.0G而已。目前來看3.1G是很大可能。下面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可能。

一.架構可行性

這方面無非就是流水線長度,以前A9X的時候就寫過分析,其實蘋果A系列的流水線長度有18-19級,和X86的高頻架構相差無幾,不要求和牙膏廠動則5GHz的高頻,但做個3GHz的架構完全是綽綽有餘的,限制手機的,還是功耗問題,至少在架構上是完全可行的。

二.製程功耗可行性

制約移動端SOC高頻的條件必然是功耗,A系列作為寬發射超標量處理器的典型代表,A12X全開時功耗絕對高於15w,我們可以拆開幾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第一,3.1GHz是否會全核達到,這個問題顯然不可能,從A11開始蘋果的單核都是睿頻策略,全核要低於這個值,A13比較激進,單核2.

66,全核2.59,基本上是單核和全核接近了。第二,全核能達到多少?

根據TSMC的roadmap,N5會比N7增加15%的同功耗效能,說白了就是主頻了,A13雖然用的是N7+,但用了6T的庫,這也是蘋果雞賊的地方,A14不換架構,給A13套了個沒有EUV還是6T的庫,本質上說,個人認為N5加上7.5T的庫,能讓A14在3GHz下平A13。所以我認為全核能達到3GHz,準確估2.

98GHz。

三.歷史發展觀

像拉主頻這種事蘋果不是第一次幹,蘋果A9是1.85GHz,到了A10直接跳到2.34GHz,漲幅26.

5%,這還是沒換製程,都是16nm的情況下,當然,A10的表現的確不太好,但是N7換N5,6T換7.5T,漲幅16.5%不過分吧?

12樓:大黃狗狗

???我只求這破手機

手機掉電慢點

打遊戲不卡針

發熱的時候別給我暗屏

夏天出去不是帶著乙個暖寶寶

有人跟我說

你不打遊戲就好了啊

本人手持iPhonexs 座標湖北

今天天氣31度出門在外一邊用高德導航一邊跟別人語音一邊刷微博手機燙的我放口袋都熱大腿

目前已經考慮換手機了

觀望小公尺12系統

13樓:包包菜

這屬於正常情況,畢竟手機也是微型計算機,手機cpu也依然適用摩爾定律,還有gpu也是一樣,現在需要關心的不是晶元效能公升級的問題,而是供能不足(電池)問題和散熱問題,怎麼樣在既保證體積小巧和保證效能的情況下既能散熱又能充足供能,這才是個大問題,散熱可以預見的未來完全能夠解決,但是電池就不行了,人類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止步不前20年了。

14樓:從FBD到ST

iPad的效能會到達乙個恐怖的地步,特別是有25w散熱能力的iPad Pro11機身的air4 大概率會成為歷史上效能釋放最恐怖的入門平板。icelake走好

15樓:SE董

我自從換到華為陣營以後,iPhone就停留在X這一代了,應該是A11沒錯吧?

雖然我主力機是華為,但是由於遊戲的原因,iPhoneX也一直在用。

起碼A11我是沒覺得有卡或者不流暢的,所以A14?我覺得不會有太明顯的體驗提公升。

當然如果是準備當釘子戶一直用到2022、2023年那應該體驗還是很好的。

16樓:fly-l

實際使用中需要考慮的是在可持續輸出功率下,扣除射頻螢幕和其他部件的電耗後還有多少功率能留給A14 在這個功率下。A14能達到什麼效能………… 類似Iphone se那種不到2000毫安的電池,帶乙個A13 跟馬拉火車沒啥區別

17樓:

相比於效能,更關心能不能5G. 你要說去年不上5G還能說5G還沒全面鋪開.現在安卓陣營新機4G已經很少了.蘋果還不上5G就說不過去了吧

18樓:理想發電

地標最強晶元, 沒的說,上一代A13已經是能夠把驍龍麒麟按在地上錘了,何況新一代的A14,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整合基帶 ,如果蘋果的訊號能夠好一點,將完成絕殺,可惜換不得。

還有一點就是蘋果家的晶元雖然強大,但是手機的散熱表現卻不好,這也是為啥iPadmini5被稱為最強遊戲機而不是iPhone11promax。再強大的晶元,玩遊戲久了還是發熱,況且蘋果那點電量往往都是要邊充邊玩的。

19樓:[已重置]

今天借這個機會聊一下 A14 和 A12Z Bionic。

內容不會牽扯太多技術上的問題,實在寫起來麻煩、看起來費勁還吃力不討好,其實主要以戰略和方向問題為主。

如果你五分鐘還沒看完的話就建議換個回答看了。

SoC(System-On-a-Chip),即片上整合系統,是先進半導體應用最廣泛的晶元分類。

所以我們盤點家裡所有電器之時,含有 SoC 的裝置往往能實現更複雜、更高階的功能,同時也擁有最先進的製程。

乙個普通人所能接觸的最先進的科技,一般就是手機裡的那顆 SoC。

當然移動 SoC 一般都是 ARM-based SoC,剩下的就按下不表了。

而在移動 SoC 領域,只要做到行業領先,其實就基本擁有了世界領先水平。(這話其實主要是說給 Intel 和 AMD 的。老黃 GPU 的情況,可比性實在不高)

例如,我們看到的 A13 Bionic 的 GPU 架構設計,在綜合效率方面基本是世界頂尖水平;Kirin 990 5G 版所採用的台積電(TSMC) 7nm EUV(N7+) 製程是目前人類在量產晶元製程上的頂尖水平,不是民用頂尖水平,而是真正的世界頂尖水平。

說回正題。

所以 A14 的設計必然是圍繞下一代 iPhone 的產品特點和需求的。

——引入了「超大核」,但沒有必要

——CPU 架構設計只是輕微改動

常識是頻率提公升帶來的功耗(當然還有發熱)上公升在高頻率下是很明顯的,而對於 TSMC 工藝的常規來看,這個節點在 2.5-3.0GHz 左右,如果頻率定上去,幾乎可以說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另外,iPhone 的任何一方面持續效能釋放都是夠用的,散熱不改進的話其實做峰值效能釋放(主要指的是 GPU),就非常的沒必要了(但還是不能阻擋他們做)。

這些考慮主要是給 SDX55M 基帶做的,5G 可能還是要比想象中耗電得多,如果這次主機板面積還是要縮小,我只希望他們能把 SoC 外接,而不是接著做夾心餅乾,三個火爐(SoC、Baseband、PMIC)你架不住!

這一部分說到這裡。

我們剛剛也提到了 ANX 是針對 iPad Pro 推出的……

A5X、A6X、A8X 分別是針對 the new iPad (with 30-pin Dock Connector)、the new iPad (with Lightning Connector) 和 iPad Air 2 的。他們的誕生都是因為 iPad 主力產品的發展有特殊需求,前兩者是 Retina 螢幕的需要,A8X 其實也含有這方面因素,塞下三核 CPU、GPU 規模翻倍(相比 A8),其實大多是迫不得已。

A9X 是搭載於初代 iPad Pro(12.9-inch 是完整頻率、9.7-inch 是降低頻率)的 SoC。這一代確立了一些 ANX SoC 的基本元素:

基於本代 AX 的 CPU 架構,進行提公升頻率(A10X 開始還增加核心規模)

採用規模大得多的 GPU 核心(但只有 A9X 用的是更高階的 GPU 系列)

記憶體頻寬和儲存頻寬均翻倍(A8X 時實現了前者)

標配雙通道 4GB LPDDR4 3266MHz 記憶體(後面都有所發展)

ISP、DSP 等規模跟本代 AN 保持一致

那麼這就是 ANX 的一些基礎了。

但就算這樣,ANX 的成本控制還是遠不如 AN 的,所以有必要降低研發支出。

A12Z Bionic 就是曇花一現罷了,但現在沒有能用的製程。

N5 當時尚未量產、N7+ 被海思拿走、N7P 都在 A13 和 S865,那就只有留在這個製程了。

所以這也就不難為奇了,成本控制而已。

A12Z 基本上就是開了乙個 GPU 核心的 A12X。

雖然效能非常充裕,但牙膏擠的還是有點少。

還沒完善,先寫到這吧。

如何看待5月14日RNG VS KZ的比賽?

PC27149 本資深狗黑都完全沒辦法黑他了。UZI這屆MSI真是扛著RNG和教練組往前走啊。IG UZI的卡莎世界第一,千萬不能放啊 KZ 哦?KZ UZI的卡莎世界第一,千萬不能放啊 FW 哦。FW UZI的卡莎世界第一,千萬不能放啊 救護桶 xiaohu中路的優勢很大程度彌補了野區的劣勢。首先...

如何看待中興通訊宣布 5nm 晶元將在 2021 年推出?真相如何,是怎樣做到的?

畫個大餅,但不能量產有個屁用,晶元不同於其他行業,你能造出飛機高鐵,未必能弄出來低奈米晶元,那個可是數以億計的電晶體整合在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元上呢!沒雄厚的技術積累,談何容易,燒錢就能解決問題?不好意思,玩這個的都不缺錢,最關鍵的還是技術 我看到的是人家無論過去還是當下都不遺餘力的砸錢搞這個,就像我...

如何看待5月14日bilibili主播兩儀滾因罵帶節奏觀眾被超管封禁一天事件?

已登出 節奏怪現在多啊,你看看我們癢局長直播間裡,封不完的麥片哥,斬不盡的節奏怪,滾滾那也一樣。只不過局長大部分時間都是抱怨一下又帶節奏,別帶節奏啊,然後委屈屈,沉默默,自閉閉來一套,局長的快成為老媽子粉的我們就會幫局長懟一下,召喚一波房管。但兩儀滾比老年人局長脾氣爆多了,從他平時直播和局長偶爾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