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機都用膠卷作為感光元件,除了鏡頭,各品牌還有什麼區別嗎?

時間 2021-05-12 01:22:14

1樓:鬍子誼

理論上膠片機身不影響畫質(除了康泰時rts等少數幾個膠片平整度黑科技帶來那麼一點點的提公升)。

您就算拿著幾萬塊的徠卡MP轉接個佳能小痰盂(我知道沒有,打個比方)那最終呈現的畫質也就是小痰盂的水平。

不管數碼還是膠片選擇機身的一大前提還是選擇鏡頭組。

對我來說其次重要的是功能吧有沒有a檔有沒有自動對焦最大快門速度等都是要考慮的不然不用大你拿個2.0光圈定焦裝了400的卷在晴天白天拍攝結果發現機身快門最高速度1000那不就悲劇了。

我一直覺得同畫幅下大小重量不會相差太多(旁軸除外但旁軸有旁軸自己的問題)所以還優先考慮鏡頭組和機身功能吧

2樓:徠徒

膠片攝影是個很好玩的東西,膠片決定風格和色彩,鏡頭決定畫質天花板,機身決定使用感受

既然拋開鏡頭和膠片不說了,機身決定的絕大多數都是使用感受。

旁軸便捷,小巧好看,但是黃斑易損,不清晰,微距勸退。

機械單反專業不失復古,手感紮實,但是全機械使用還是相對繁瑣,調引數可能錯過好鏡頭。

電子單反自動化高,易用,但是電子機的設計壽命差不多都到了。有的用乾電池的機器不知道電池什麼時候沒電,沒電的電子機就是板磚(因為暫時換不了電池,我的x700快門卡住乙個半禮拜了)

雙反取景蜜汁好看,快門聲音小,但是一般比較重,而且微距勸退

傻瓜機全自動,小巧,開閃光燈的風格鮮明,但是一般比較醜,專業感差。

除了類別差異還有效能差異

比如eos3的眼控對焦,最高快門速度的不同,ISO盤,速度盤,快門補償盤的設計,能否光圈預覽等等

3樓:

有區別提乙個以上網友沒有說到的

膠片畢竟是用柔性材料做成的,所以在拍攝時可能因為膠片不平整,導致影象模糊。這一問題在更大畫幅的膠片機上更常見。

好一點的相機,在膠片平整度上功夫下的更足,哈蘇的A系列後背,祿來雙反的壓片結構,都是很好的例子。

4樓:Elucidato

用過兩款膠單,Canon AE1和Canon EOS kiss2,可以說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膠片機也分為自動和手動,類似於佳能EOS kiss系列自動功能已經非常近似現在的數碼單鏡反光機了。自動過片、自動測光、自動對焦多種模式。

早期一點的相機,可能就是純手動的。

簡而言之,相機對出片影響不大,看個人操作習慣

5樓:hugh2558

拿手機比喻吧,所有的手機都用安卓系統,本質上所有的手機,只要能安裝安卓軟體,都可以擁有相同的功能,為啥還有這麼多品牌不同款的手機?

具體功能可以拿來區分這些手機,比如說攝像頭,電池,螢幕,cpu,記憶體和儲存空間大小,但是這些具體的配置又不影響你本身是個安卓機,可以跑安卓軟體。

膠片機也類似,雖然都用膠卷,但是操控起來不一樣,對焦,過片,鏡頭,手感,外觀,這些給膠片相機帶來差異化,比如傻瓜機只需要拍就行,無法調任何引數,老爺機連測光都沒,需要手動設定光圈快門。取景可以是單反,雙反或者是旁軸。對焦可以是手動的自動的,可以是黃斑,裂像甚至是估焦。

單鏡反光機可以換鏡頭,每個相機品牌的鏡頭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是本質上都不影響膠片機本質是乙個能用膠卷的暗盒,至於選哪個牌子的膠片機就要看具體需求和愛好了。

美能達膠卷機裝的膠片是36張的,為什麼可以拍到37張?

FSzh 一般機械膠片機能多拍幾張,其實和膠卷也有關係,福馬的就比柯達和伊爾福拍的多。我用福倫達bessa t加上福馬一般能拍39張,最多拍過40張半。 光影宇航局 張數乙個看相機,乙個看拍的方法。我用的是帶有QL quick loading 的Ftb,只要金屬板壓住片頭就可以蓋蓋子了,所以能拍到3...

膠卷比肉貴你還玩膠片嗎?

psychonaut 用微型機,例如Tessina,一捲36張的135裁成四卷,每卷20張,隨便造 一捲36張的135還可以裁成4卷36張的Minox膠卷,同樣隨便造 南京丰悦虞定遠 比貴的東西太多大多了。大家還不一樣玩的很嗨。玩膠卷有幾個問題要搞明白 你喜歡膠卷的什麼?是風味?是享受拍攝過程?還是...

bilibili有哪些拍膠片或膠卷的up主?

Yiya Qiu 孫鵬vlog 硬核 jyphotograph 相機不重樣就看jason yang,大佬有錢啊,相機真不重樣,過期卷倒賣換tc1看麻了 24航 粉絲經常借相機給24,24來出使用體驗,個人覺得很好玩很溫馨,深圳弄堂的咖啡店老闆 新民聊攝影,還是心民 真正的老師,有一期講可換後背根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