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9-18 13:12:49

1樓:金晶

美國作為傳統的移民大國,早年有非常寬泛的移民要求和政策。但是隨著中美關係緊張,特安普對於中國移民是非常收緊的態度,門檻越來越高。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移民美國呢?

答案是有的。

美國綠卡最新政策,只需要10萬美金的費用就可以拿到美國綠卡,辦理週期只需要3個月時間!

2樓:何慕真

去美國之前,父母準備了幾包醬菜、還有一大塊溫州魚餅。「萬一吃不慣,可以當小菜。」

這種言論當然被我嗤之以鼻:開玩笑,乙個擁有三億多人口、五百萬華人的國家,難道連填飽肚子的食物都找不到麼?

但事實上,那幾包醬菜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儘管我全程不遺餘力地向他們推薦各式各樣的美式飲食,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美國不好吃」成了他們的共識。大概是多數去過美國的中中國人,都有這樣的判斷。

美國真的缺好食材和技藝高超的廚師?

當然不是,西海岸有享譽全球的麵包蟹、三文魚和青口;肥沃的加州谷地裡,養育著北美最好的牛肉、種植著大量標準化的蔬菜水果;哪怕如莫哈韋沙漠這樣的荒蕪之地,也是著名的堅果產地,碩大的美國開心果和扁桃仁就從這片陽光豐沛的土地上出產。

而廚師嘛,在「美國夢」的標榜下,作為乙個以吸引人才為立國之本的地方,當然不乏全世界最好的廚師慕名而來。在拉斯維加斯,我甚至吃到了最正宗的雲南公尺線和蘭州牛肉麵,口味之地道,不輸於昆明和蘭州街頭的老字型大小。

但個例的地道並不能掩蓋整體的不好吃,其最直觀、最淺顯的原因,就是美中國人傳承自英國的對食物的不講究。

作為美國文化的主要源流,以黑暗料理而聞名於世的英國功不可沒。英國擁有全世界受到嘲諷最多的食物,做法簡單粗暴,甚至菜式奇葩(可自行搜尋仰望星空派、黑布丁……)。

除了以香腸、培根、番茄、蘑菇、雞蛋、焗豆、土司為標配的早餐勉強保持了中世紀貴族們的生活習慣,其他幾乎一無是處。如作家毛姆所說:早上吃得像國王,中午吃得像乞丐。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加爾文等一眾改革者對羅馬教廷的奢靡生活提出強烈批評,主張信徒專心精神生活,之後的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在全國推廣起清教徒清規,反對各種享樂主義,提倡刻苦努力生活,無形當中,人們也開始漸漸遵從清淡樸素的的飲食習慣。

這種習慣被五月花號帶到了美國,英國移民們在與印第安人爭奪資源的過程中發現,用酸奶代替乳酪、土豆泥代替麵粉的生活是最實用的,雖然菜式比不上奢華的法餐,但能在陌生的土地上保證不餓肚子。

思維方式簡單,這是美國不好吃的另一層原因,也是美餐區別於中餐最大的一點。

打個比方,中中國人為了吃,可以不辭麻煩,用鮮蝦、青蟹、魷魚,配著上好的粳公尺,燉上三四個小時,但美中國人不同,想吃甜嘛,來幾勺糖就行,何必這麼費盡周折、曲線救國呢?

再比如中中國人強調烹飪要「入味」,在有限的調料下,用文武火、用刀工、用汆燙蒸煮,讓滋味沁入食物內部。但美中國人會覺得,這不就是要鹹一點、更有味道一點麼?撒鹽不就行了。

這也是很多人吃著美式漢堡,為什麼如此之齁鹹的原因。

擅於相容幷包,這在去其他方面也許是文化優勢,但在食物方面,這絕對又是美國食物的乙個BUG。

這種相容幷包,絕不是美食之都香港那種,原汁原味反映全球美食的包容;也不是日本人那樣,把西點改良成洋果子,以求口感改良的包容。

也許是出於強烈的文化自信,美國廚師往往會讓各國食物首先符合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方式,至於口味,則是其次。

比如,和英國等歐洲國家一樣,美中國人吃東西也有「只進不出」的毛病,認為把吃進嘴裡的東西,比如骨、殼之類吐出來,是很不禮貌的事情。

3樓:snewboy

座標美國農村,8年前來美國讀書,畢業後留美國工作,然後辭職在美國創業。創業前拿到了綠卡。

好的體驗是生活很踏實:1. 生活成本相對於工資水平比不高(如果在科技行業的話),買房買車養家達到普通中產生活水平靠家裡乙個人工作可以滿足。

2. 不用擔心戶口問題,可以隨時搬家去任何大城市或任何農村生活工作,買房孩子上學醫療保險不受戶口限制;3. 人少資源多機會多,因此人們比較有人文關懷,職場規則意識比較強。

不好的體驗是華人在美國主流社會裡的認同感和影響力還不夠不強,華人還需幾代的努力。

4樓:海外顧問幫Suri

移民的人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我認識一位客人就是孩子只要待在中國一些相對有汙染的地方就過敏,不停的咳嗽,一到美國就沒事了。去過美國就知道區別了。

中美之間在未來一定是高度銜接的,很多人都在美國有自己的事業,往返於中美之間,讓小孩子去美國接受教育也是很好的選擇。

我們很多人常常說什麼中國特色,中國價值觀,其實你在全世界走動就知道價值觀是普世的,人的區別沒有那麼大。我們不能否認,自宋代以後,中國的科學研究和制度發展幾乎再也沒有對人類的進步作出什麼貢獻,我們所穿所用日常出行,混凝土做的房子,所用的煤氣馬桶,幾乎沒有一樣東西,除開我們做菜的方法,不是來自西方的,幾乎佔據了我們的一切。我們要去深刻的思考背後的原因,才不會在未來繼續如此。

5樓:sunnybunny

也沒什麼特別的。空氣好,人沒有國內那麼多。當然也不少就是了。

不然每天101為什麼都那麼堵呢!生活比較單一,就是公司,家,飯店。逛街吧也就那麼幾個地方可以逛。

每年出去vacation幾趟。經濟倒是比較寬裕。畢竟在貧困線50w的灣區。

房子買的一百多萬美金,漲了不少。想再買一套。感覺物質上其實沒有多大追求了。

畢竟也不喜歡什麼超跑豪宅,上班族也追不起這種。女生喜歡的各種化妝品衣服包鞋子,早就買的生無可戀,加上懶,不想打扮。現在想的更多的是,父母年邁了要怎麼辦,考慮要不要回國。

感覺親情更重要,自打外婆奶奶一年裡相繼去世,這對我的觸動太大了。人生在世,到底是為了什麼。

6樓:

於我而言,這是個「連根拔起-漂洋過海-落地生根」的殘酷過程,非常痛苦,但毫無辦法,卻令人羨慕。

不想多講,真的,戳心尖呢。

跟當年意氣風發地來讀書,頤指氣使地來出差,興高采烈地來度假,完全是兩回事。

安頓下來之後,我坐在自家游泳池邊的小亭子裡,輕鬆自如地打著這幾個字,彷彿隔岸觀火。

7樓:

在洛杉磯開了兩家餐館,去年生意還不錯70多萬刀。來這邊上學留下來的,後來跟家裡鬧翻,斷絕了經濟往來。輟學吃了很多苦。

現在才算落地生根。怎麼說呢,乙個人忙忙碌碌的,很充實也很無聊。

8樓:

更新分割線

今天來更親屬移民的剩餘部分。

親屬移民大範圍內同齡有兩種,一種是正常公民與綠卡申請的移民,一種是政治庇護的綠卡申請,前一種,裡面包含政治庇護綠卡入籍的公民,但是美國的法律就好在這一點,不管之前如何,只要變成公民了,隻前的一切都一筆勾銷。合法公民與綠卡申請的移民二代,就算是綠卡過海關的時候什麼問題都不會有。綠卡也可以合法工作,申請助學金,獎學金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到,這比留學生好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政治庇護的綠卡申請就沒有那麼好了,特別是被申請人超過18歲的,審批會非常麻煩,身邊有在美國住了3年,連工卡都過期,綠卡還沒下來的。。。

綜合來說這個部分就是,親屬簽證的移民二代,年紀越小,未來語言與文化融入的可塑性越強,成就大的概率更高。

舉個例子,家庭A在國內的收入就是攢錢努力讓孩子讀公立,考個二本就不錯了的家庭。如果整體到美國,起碼,孩子重新努力,讀乙個美國top50左右的大學應該不成問題。教育的提公升,導致了整個家庭的未來提公升空間的加大。

還有家庭的收入的提公升,大概是國內原工資的三倍左右,而且在沒有生育限制的情況,再生兩個孩子,培養到top50左右,成為乙個中產家庭的概率在50%以上。

國內三四線小城市的家庭應該適合這條路。

第三次更新,更新分割線~~~~~~~~~

os:這個問題居然還拿到了贊,開心,前來第三次更新。。

本來這次想更投資移民,但是,考慮到知乎大多數應該會對其他型別更加感興趣。

所以今天來說一些所謂的職業移民。

職業移民,(Employment Based Immigration,又稱Employment-Based Immigrant Visa)顧名思義因為吸取他中國人才而實施的一種移民政策。

最優先的是EB-1

就是所謂的傑出人才。這其中包括專業領域的傑出人才,傑出教授/研究人員,跨國公司主管/經理。這些大佬不必申請勞工證,自行申請就可以拿到綠卡。

當然,這些大佬的路都寬的很也野的很,也不用吊在這一條移民的路。

說到EB-2

大部分留學生正經工作留美基本上走的都是這個路子。

根據移民法規定,擁有碩士學位或學士學位兼有五年與專業相關工作經驗的外籍人士,在美國短缺的勞工領域,由美國雇主為其提出移民申請,獲得綠卡。要求有(1).申請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申請人擁有學士學位以及至少5年的相關工作經驗; (2).

申請人在藝術、科學或商業領域擁有特殊技能。

但是,這有一些大前提,就是,先有工作簽證,H1B,哈哈哈哈,因為H1B每年都是依靠抽籤,所以哈哈哈哈,很多外籍雇員直接運氣不好直接回去了。

當然了,對於留下來的人來說,乙個人除了不好找男女朋友以外,日子還是都很滋潤的。有大量國外雇員名額的這種,不是在矽谷,就是在投行,因為實在是缺人,要不然誰願意多花好幾千美金給雇員做擔保,為他申請簽證呢?不過這兩大職業體系賺的都不少,一年100k美金打底都是正常的。

經濟決定上層基礎,外加美國確實很無聊,所以小日子過得安定不奇怪,這個工資養全家也夠了。完全可以讓另一半不工作,在家照顧孩子。

9樓:老任

美國移民,早起其實比較容易,

特別是在2008 - 2023年的時候,沒有排期,專案也很快,之後就專案繁雜,排氣出現,速度越來越慢,

近年,美國投資移民等待期更長,保守說也得七八年時間拿到綠卡,如果條件合適的,可以考慮美國EB-1a EB1b EB1c

10樓:Allez

移民美國之後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比如好空氣,街道乾淨,各種相對便宜的品牌衣服,最顯然易見的就是旅行方便多了,如果你不安於現狀,想打破成規和束縛,移民美國是不錯的選擇

11樓:流水不爭先

美國比中國發達,但中國老話說,貨離鄉貴,人離鄉賤。其實有本事和有錢人在那都過的好,尤其是巨富級的,外國更好。但是有專業的未必了,全看自己發展了。

我同學有上完學留下的,在大公司工作,收入也不錯,他自己說也很滿意,但也有同學在國內,原來學習還比他差點,現在在不錯的大學也是博導,院長級別了,還是政協委員,過的不要太好。同學聚會時,說實話,覺的移民的同學好像經濟上不是很寬裕,買個小單都不痛快,不過也可能是觀念問題。對國內家人父母的幫助上,移民同學明顯不給力,老讓原來處的好的同學盡義務,次數多了有的同學背後都有些小話了。

還有就是小孩,我接觸過覺得都不太會說漢語了,就是個純外中國人,過幾代怕是連姓也沒了,我老腦子,覺的不值。

留學德國是一種怎麼的體驗?

Kri了個大sty 去德國讀研的話,好處是,公立學校沒學費而且教學質量還不錯,一般在德國讀研的話也就拿個生活費,比在美帝讀研省了不知道多少錢.心痛 但是畢業很難吧?感覺機械還蠻對口的,而且德國工科很棒。然後我沒有在德國讀過研究生.但是讀過高中.感覺德國的生活環境太安逸了哈哈哈沒事情做.除了上課下課去...

在美國留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捷凱留學 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很多不同。美國大學基本都是開放式的,沒有圍牆,更像是社群。美國大學學習也很繁重閱讀量很大。英文如果不好的同學,應當很辛苦。 TOPS留學Alco老師 都可,是選擇本科出去還是研究生出去,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1.費用。本科實際來說要比研究生的費用高,平均一年生活費加學費60...

在美國讀牙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牙醫Dr.Li 最近孩子報考牙醫博士,加上畢業季我的診所也收到些年輕牙醫的求職簡歷,讓我感悟頗多啊 在學習和專業追求的道路上,智商能力 和 執著追求 都重要但哪個更重要?當醫生難!北美牙醫DDS,醫生MD,一般是本科以上讀書8年。即使是醫生隊伍中,本科四年畢業當年錄取醫科或牙醫的也就一半左右,來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