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中,系統到底是怎樣自我重構的?

時間 2021-06-12 06:05:20

1樓:黃阿明

1、盧曼的系統論始於乙個觀察,觀察就是乙個區分,區分通過符碼進行運作。最基本的區分即系統和環境的區分,系統乃是對環境的複雜性進行化約,並使得自身的複雜性得以提高。

環境和系統之間存在複雜性的落差,系統必須克服這種落差才得以存在。換言之,系統的運作就是乙個負熵的過程。

2.譬如說法律系統,法律系統通過法/非法的話區分符碼對環境進行觀察,外界環境通過符碼運作到法律系統本身,例如說從社會事實轉化為法律事實,此時作為被符碼轉化為的法律事實就作為系統內部溝通的組成部分,外界的刺激轉變成了系統內部的溝通,在此意義上系統乃是自我指涉的。

3.然而,一旦類似情況的溝通不斷出現並且不斷對系統產生類似的同樣的刺激,就會導致系統產生「冗餘」現象,並進一步被塑造成系統的結構,由此,系統得以自我建構。

當然,結構本身是不存在的,是盧曼為了方便表述兒使用的詞彙。更準確地說,乃是系統對以往溝通的反溯,每進行乙個溝通之前都必須反溯自身的溝通歷史。

這是我的理解,如果有疏漏錯誤理解之處還望各位指出共同進步。

2020.07.04

2樓:hapmlpy li

試著答的通俗點

系統要獲得存在感,必須和外部環境區分開來,你是你,我是我。

這裡有幾個前提。

(1)這種區分的主要標誌就是系統獲得某種穩定的結構(形式)。

(2)環境也可能有某種結構,但系統並不知道,對系統來說,環境只是噪波(混亂、熵、混沌、虛無..),這就是為什麼系統和環境根本無法溝通。因為對於系統來說,環境什麼也不是。

也在這個意義上說,系統是封閉的。

(3)系統只有具備了某種形式和結構才能和混亂區分開來。因此系統需要不斷地(封閉地)構造自己的結構(製造某種秩序),保證自己不被環境無序運動同化和吞噬。

問題一:功能性系統是自我封閉,完全不與環境交流的話,那怎麼解釋環境對系統的影響呢?

答案是:系統的形式確定必須通過區分和選擇。

乙個沒有座標的地點就是混亂。乙個沒有比較物的結構也談不上結構。因此對於系統來說它的結構就是自己已有結構和環境非結構之間的區分。

系統每次的自我建構都是基於這種區分,它根據這種區分去「選擇」有助於建立自身具有秩序的一面。盧曼把這種對區分的動態操作就叫形式。

系統通過這種方法,減少環境的熵對自身存在造成的壓力。通過選擇,系統也建立自身的複雜結構來對抗環境同化的壓力,而它的自我結構的過濾機制迭代的層次越多,它的結構就越具有特徵化和魯棒性。例如法律系統依賴於它與其環境(文化)的區分(合法與不合法)建立自己的法律體系。

每一條法律都標記出區分的兩面,合法/不合法,但法律系統只選擇具有「形式」的一面(合法)。這種區分的選擇成為法律系統的內在「編碼」,它又進一步被帶入到法律子系統(民法、刑法..)等等。

因此,雖然法律系統是非常特徵化的和結構化的,但是它的每個結構(法律條款)都依賴於環境(不合法、混亂、野蠻..)。這也就是說系統是封閉操作的,但又必須受到環境的影響。

反過來也是一樣,通過系統的這種形式化操作,環境也被系統定義。

問題二:完全自我重構的系統又如何進化呢?

答案:意義

上面的例子看到,系統的存在就是乙個悖論。它自己的每個結構都包含了「不是自己」的非結構,系統的「自我」總有一(大)部分不是自己。這是德希達解構主義結論。

但盧曼在這裡發現一種東西叫做「意義」。意義表示系統自己存在的可能性。

沒有環境的熵就沒有系統的秩序,系統的形式是成環境中選擇得來的,因此說系統自身的未來存在於未知的和混亂的環境中,用盧曼的話說是「冗餘的可能性」。「意義」這個東西就存在於系統已有的選擇,和環境中無盡的可能性的比較之中。

換句話說,系統根據「意義」知道自己怎麼選擇才可能繼續存在(盧曼說「意義是對潛在性的持續的實現」)。意義包含了系統未來存在的「潛在可能性」。

系統/環境的區分是我們(作為二級觀察者)的區分。我們也是乙個系統,我們選擇那些符合自己的部分(具有意義的),系統有結構對於我們有意義,環境無結構對於我們來說是被忽略的部分。但是如果二級觀察者改變(比如某種外星生物),可能系統對他們來說是無秩序的,環境才是有結構的。

因此可以說環境和系統對於對方來說都把自身作為「封閉的系統」。但它們操作的方式是同樣的(封閉的自我指涉的區分操作),雙方的操作的「共同成果」就是「意義」。

意義也是乙個「封閉的自我指涉的作業系統」,它也在不斷自我重構。但是在「意義」系統中,底層的系統/環境(在保證自組織的前提下)彼此進入到對方結構中。「意義」對於系統/環境來說是乙個二級系統,它既是乙個全新的系統,也是一級系統的進化形式。

系統就是以這種形式不斷進化。

控制理論中的系統辨識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它在當前深度學習大放異彩的情況下的作用大嗎?

已登出 題主,對兩類都是略微了解。控制系統的系統辨識解決的是機電系統模型的問題,因為好多控制演算法是基於模型的,即便是不基於模型的,通過辨識結合最優化方法能大大降低調節引數的時間成本。辨識很大的特點是它是有先驗的,而且資料集小,因為機電系統要進行運動才能獲得建模用的資料,如果想用深度網路一類的東西,...

機體中的抗凝和血凝系統是怎樣維持相對平衡的

彝陽水樹 機體凝血與抗凝血的平衡 止血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血管痙攣到血小板血栓形成,成為血小板凝塊,最後促使纖維蛋白凝塊形成。機體凝血系統包括凝血和抗凝兩個方面,另外還有纖溶系統,三者間的動態平衡是正常機體維持體內血液流動狀態和防止血液丟失的關鍵。機體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賴於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和功...

關於固體物理中的能帶理論,在實空間中到底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存在?

拿了桔子跑啊 我來乙個新的理解角度 拿一維晶格舉例 1.我們描述電子的能帶時為什麼橫座標不取距離x或者時間t 你想如果以x為橫座標由於電子的共有化運動每個x處都會有很多電子的出現的概率那麼每乙個x處將對應數不清的能量E值這方便嗎 如果橫座標為t 能量和時間是不對易的,那麼它們不能同時確定,於是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