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時間 2021-06-02 11:47:46

1樓:Panonsense

突發奇想,從乙個吊詭的角度來解釋,何為「當局者迷」?

由於二維生物無法脫離二維表面,所以 TA 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乙個平面上還是在乙個曲面上;就好比人類如果不能飛上太空,就永遠無法確定腳下的大地到底是一張餅還是乙個球…(當然,人類不是二維生物,地球也不是二維表面)

為什麼會如此呢?僅僅是因為單一個體對於所處環境而言,實在是太過渺小了;我們的眼前所見永遠只是區域性的區域性,而從中能獲取到的足以表徵總體的資訊是微乎其微的

當局者之所以迷,或許就是因為其受到了自身或所處環境的維度限制…而有的維度限制可以打破,有的維度限制很難打破,有的維度限制無法打破;如果你不小心成為了當局者,就應該盡力去打破那些能夠被打破的限制;只有離開地球表面,才能發現新的天地;至於剩下那些無法打破的,就…坦然接受吧

2樓:忠魂依舊守遼東

其實有時候你迷並非迷在看不清事情真相,而是作為乙個當局者,你投入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在一件事情裡面,導致縱使你能看清整件事,你也不想走清醒的自己給的提議

3樓:一圍籬笆閒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在於多餘資訊干擾和思維定勢。

首先說資訊干擾。當局者身處其中,反被大量無用資訊干擾,擾亂理性思考。我們以失戀為例,向來都是勸導別人容易,勸導自己難,便是因為當事人處於大量情感資訊的衝擊中,不管是往日美好還是分手後的惋惜憤怒都會干擾理智。

而局外人會更容易用理性態度把握住事件主體結構。

而處於某個困境中,本身就有當事人思維方式的貢獻,那麼理所當然也就不容易察覺到認知盲區。

4樓:

都沒有解釋到關鍵。

迷者,縱向思考問題,對同乙個事,在邏輯深層上進行探索,主觀強;

清者,橫向思考問題,對同乙個事,與類似的事進行橫向比較,客觀強。

5樓:風雨痕

我來給你說說旁觀者未必清

當我們身處難以決斷的事件中,如何決策才有助於得出結果。長久以來,人們都恪守著「旁觀者清」的信條。虛心聽取旁人意見,這固然是好的。

但是將旁觀者的「清」看得絕對化,過分迷信旁觀者的結論只會適得其反。

我將從兩個點論述我的觀點:

1.旁觀者也是基於主觀臆斷評判事件;旁觀者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事無鉅細的了解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隨意採納旁觀者的意見只是給自己找了藉口。當今社會最不缺的就是吃瓜群眾,這些「旁現者」憑道聽途說來的只字片語肆意抨擊、搬弄是非,如何談得上「清」。

而哪怕真有極少部分人清楚的了解事件,限於他們立場、世界觀、人生觀的不同,大家對事情的評判標準千差萬別,A眼中的清與B眼中的清很可能相去甚遠。此時當局者只能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希望聽的結論,所以我們說旁觀者未必清。

2.旁觀者未必請是鼓勵當局者提公升決策能力;我們知道,無論是要求旁觀者了解事情也好還是要求旁觀者立場中立也好,旁觀者清的成立需要包含太多的附加條件。我們宣揚旁觀未必清,就是要求「當局者」學會辨別取捨,面對「未必清」言論的影響,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提公升自身的決策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旁觀者積極的作用得到更大的發揮。

6樓:

主要有錯覺。

對別人有錯覺,對周邊有錯覺,最最主要的是對自己的定位有錯覺。

所以,我們認知事物,更多的時候就是糾正錯覺的過程。

7樓:「已登出」

大概是旁觀的話不需要感同身受?有些時候回憶自己的一些事情就會覺得怎麼那麼傻,根本不像自己做出的事啊。時刻提醒自己以乙個旁觀者審視一下

8樓:蒹葭蒼蒼

當局者迷,是自己沉浸在當時的情況裡,自己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冠以每件事情,到後來事與願違,後悔了才覺得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沒有參與其中,思想從另乙個角度去看待事情

9樓:

恰恰是當局者掌握了更細節更全面的資訊所以才迷,旁觀者清的現象說白了就是撞大運,剛好靠自己的直覺避開了看似凶險實則無傷大局的所謂陷阱的細節。這次當局者想太多吃虧了,但他能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因素abcd……,而旁觀者只能簡單的舉出ab。下次呢?

不斷的重複類似的實驗,大量的樣本下必然是局中人進行的決策比局外人的效果更加理想,旁觀者清的現象無非是倖存者偏差罷了。

10樓:笑著奔跑

品味人間冷暖,感悟人生悲歡。旁觀者,還是當局者我覺得誰也搞不清命運的走向,旁觀者只能看到事物表象,而當局者陷入情感的枷鎖無法自拔。

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即是別人的旁觀者,自己的當局者,來來往往。閉眼,便是另乙個世界。

11樓:小名富貴

五歲的時候,我丟了一角錢

我嚎啕大哭,覺得世界都塌了~

十歲的時候,我沒有如願以償的買到新裙子穿

我便躲在房間偷偷的抹眼淚,覺得自己和小夥伴們格格不入,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十八歲的時候,我高考失敗

我在漆黑的夜晚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止不住的淚水打濕了枕頭,我覺得世界一片黑暗,想著逃離~

現在的我站在第三角度嘲笑著曾經:我怎麼那麼傻,多大的事啊!至於麼。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未來的我依舊會遇到難題,依舊會十分困惑!

凡事只有切身體驗才能得知其中滋味。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煩惱,不同的身份有著不同的煩惱,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煩惱,每當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都會覺得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其實阻撓我們的不只是外界,更關鍵的是我們的心理作祟!

旁觀者講再多大道理也沒用,其實時間是毒藥更是解藥,我也只能說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造就成功的巨人。

我也在慢慢成長,日子還是照舊的過著,看看未來的軌跡究竟是怎樣。

12樓:

迷惑清醒

第一的答案說的有理,資訊量太大太多是個原因,一時間不容易去蕪存菁直達本質。

另外,迷惑還有個意思迷亂。就摻雜了個人的情緒和慾望進去,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很多時候,人就這樣變傻了。

而旁觀者看這件和自己的利益不相干的事,反而容易一眼看清楚。

13樓:少數人

前兩天我媽突然低血糖,上完廁所甚至暈了,最近一直在養身體。但是她現在不敢上廁所,害怕自己又暈過去。我就跟她說,你上廁所,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又暈了,可是你現在,想去廁所又不讓自己去,生理上更不舒服,心理上又擔心自己上廁所會暈,明明只有乙個壞的結果,自己又新增了兩個。

我媽當然是一如既往的忽略我的話…不過這番話說完我自己愣住了,因為好多事情不就是這樣麼。

晚上又聽到一件事,乙個媽媽說孩子成績好她就開心,成績不好她就不開心,自己很苦惱,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學習談成績的問題。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你不是更應該先跟自己談談麼,孩子的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真的要讓這件事如此徹底的牽動你的情緒麼,還是沒有其他的事情能讓你關注了。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事情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的反應大多跟他們一樣。

所以我在想,為什麼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因為只有當與自己的切身利益不相關的時候,才可以更加理智的看待問題,找到根源嗎?還是我們習慣了選擇性認知,只看見自己想要看見的,只接受我們願意接受的,當問題到來的時候本能的去歸因乙個最容易控制的最表面的最觸手可及的事情。

旁觀者很輕易就能看到這是在掩蓋問題,逃避問題,是滾雪球式的處理方式,但是當旁觀者變成當局者,往往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這也是有的人過不好自己的生活,卻愛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的原因吧。

看,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看,我能想到你想不到的;看,我的生活也是一團糟,哈哈。

14樓:知止

人對事務的判斷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參佛前,管中窺豹只見一斑,這個時候乙個人對這個事務的判斷會從乙個細小的乙個點就下定論,這個時候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所以古人常言道: 」不入其境,不知其道「,此人若不信此理,那將依舊停留在此階段,若信了此理,將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參佛時,這個時候往往人容易不信任自己的判斷,不斷的否定自己,導致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迷局,這個時候古人又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旁觀者清不是說別人比他更明智,而是別人是他以前的自我認知,他在不斷否定中,已經喪失了對以前自我認知的信任,而旁觀者的介入,引發對以前自我認知的思考與現在認知的對比判斷融合,從來形成了第三個階段。

第三階段、參佛後,看山依舊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個時候人對這個事務大徹大悟,既看到了現象也知道了本質,從而大一統。這樣的人不斷迴圈這三個階段,達到格物致知而不惑不迷。

15樓:軟清新

先說個老掉牙的故事:乙個啞巴想買錘子,左手假裝捏釘子,右手握拳做錘子敲打釘子,老闆給了他錘子。又來了個想買鋸子的盲人,他要怎麼讓老闆明白呢?

答案:盲人不是啞巴,直接說買鋸子。

事實上不少人回答用手各種比劃,當知道答案時一笑,這麼簡單居然沒想到。如果題目只問盲人怎麼買鋸子,基本都會答對,加了前面的描述,知道的更多,正確率卻下降。

「思維定勢」指的是先前活動導致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環境不變時,定勢使人用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環境變化時,定勢讓人不容易發現新的方法,妨礙問題解決。當事人跟進問題的起始和發展,熟悉方方面面,有時恰恰是太熟悉流程影響了下一步前進,所以會出現領域內專家都頭疼的問題反而被外行解決的現象,旁觀者雖缺乏充分的領域知識,也因此不受問題解決的正規化影響,思維沒有限制,另闢蹊蹺解決問題。

同樣一件事,在當事人和旁觀者眼中肯定有區別。當事人處於利益相關方,會集中注意力認真對待,壓力在所難免,旁觀者無利益衝突,輕鬆無壓力。當事人深思熟慮採取行動,前怕狼後怕虎,以防草率造成損失,不敢過於冒進,旁觀者不是賭自己本錢,隨心所欲指點江山,有可能提出看似冒險的一著好棋。

當事人投入時間精力金錢,也許中途外界環境發生變化,事情發展不如原先所料,理性處理是放棄「沉沒成本」,轉換前進方向,但當事人不一定捨得放棄已投入的成本,選擇繼續做下去。在「認知失調」的情況下,忽視實際情況,堅信「我的做法是正確的」,讓想法和行為一致,重新認知協調。旁觀者會認為拋棄「沉沒成本」是再明顯不過的好選擇,但當他們處於當事人的位置,面對自己的「沉沒成本」,會採取什麼行動就不好說了。

知乎上諮詢感情的問題很多,勸分手的也多,明顯就是渣男碧池,有何好留戀?個人覺得之所以難以割捨,很大程度上是沉沒成本作祟,所以當第一次出現嚴重事件時(比如暴力),立刻分手,越拖越難分啊。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請你們來幫我!!?

朱黎 我同事也是如此,我得比他多幹一倍,我的建議是如果能學到東西,多幹就當是鍛鍊自己積累經驗,如果重複勞動就是掙錢,那就騎驢找馬,邊乾邊找,多幹點也就是心理不平衡,想開點就好 你心裡下過一場雪 為了還學貸打工,我很理解可能家境不是很富裕,減輕家庭負擔,但打工最好還是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找些相關的工作,...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請大家幫忙分析分析!?

只飲烈酒 這樣的男人雖然不渣,他拎不清與你的關係,但他也不知道好些啥?你當初喜歡他啥?他如果真愛你,就會和你結婚 還同居六年,感悟挺好。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同居都是很搞笑的。你男友很害怕失去你,但是他又顧大男子主義的影響 對你自然就是漠視以及虐心的。自私的男人就像你男友這個樣子的。他不會顧及你在他家...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請大家幫我分析一下我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至今不明白當年我到底怎麼了

袁立巖 你沒意識到,你為別人活著,當別人的目標變成了你的目標時。你就不是你了。父母的期望,是誰的目標?親戚們的期望,是誰的目標?當你達成了他們的目標之後。你才會想起,你要做什麼。當你一如既往的以為那個完成其他人目標的人是自己時,真正的自己卻在說,累了。回到問題本身吧 什麼是慾望?乙個人想出了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