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教義和戒律是否本末倒置?

時間 2021-06-02 11:11:26

1樓:

曾經參加過毅行,是一場走山路的戶外活動。主辦者再三強調一定要沿著小路行走,以免踩到附近的野豬夾。大家如言照辦,平平安安地走完全程,到達目的地。

修行路上也是一樣的,戒律是對自己的保護和指引,它會教導人如何到達教義中的至高境界。一般不了解修行的人,往往會混淆「目標」與「方法」。解脫是目標,用戒律來約束自己,則是方法。

目標往往很難,方法卻相對簡單許多。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2樓:楊墨

1、駕駛的教義,是方便快捷自由;交規是否和駕駛的教義違背?

2、開車必須綁安全帶,當然你完全也可以不綁,就看你是為警察綁的,還是為自己的生命綁的

3、客觀上,我們都覺得沒有交警檢查多方便啊,但前提是你真能做到愛惜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4、佛法教義和戒律的關係就是如此。戒律是在一定階段裡,更好得保護你,而不是自己為難自己

3樓:重制賬號

這樣問無外乎讀書不多

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著為己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

使目非是無慾見也,使口非是無慾言也,使心非是無慾慮也。

4樓:世有仙

就佛教形式而言,制定戒律的真正含義與動機是為了使修行人更好的導向證悟解脫。

比如說我們生活中所獲得的自由是建立在大眾共同遵守「公認法律規則」的基礎之上。

換個角度而言,宗教上的戒律,也是為了達成更大的自由而作的相應規定,這是過來人對後輩的諄諄教導。

就佛教的教義而言,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佛之知見指的便是人人本具的覺性。

佛教所承載的覺悟方法,有開、示、悟、入之差別相。佛之知見開示即經典文字,通過修習佛教的法門可以引導行者悟入佛之知見。見性即是悟佛之知見,任運自在即是入佛之知見。

嚴格意義上來說,修行不一定需要信仰,信仰也不一定是修行。宗教的選擇只是乙個位置,而修行是認識自己的乙個過程而已。

但有個宗教的形式,會更有利於「道」的傳播,更有利於人們尋找到乙個「歸宿」。

所以說宗教的教義和戒律並沒有本末倒置,戒律在每乙個宗教的內在意義都是為了讓信徒見到以致於達成那個「宗教教義」。

5樓:萬里獨行王富貴

佛教制定戒律才不是為了得到什麼精神上的寬恕和救贖。

主要原因是為了通過戒律而稍微壓制或減弱自身的貪嗔痴,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更好的進行禪那的訓練。《清淨道論》中說,戒是定的強因。經藏中也多處提到過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因為有戒律的輔助而更容易產生專注的定,因為有定,才更容易進行內觀的修行,通過內觀,正確的、如是的觀察身心五蘊才能夠獲得佛教意義上的智慧型。

參考根律儀。

而也有部分戒律是為了適應當時當地的社會環境而制定,畢竟佛教雖然出世間,但仍然要依附於世間生存,總不可能叫當地社會來適應佛教吧?所以戒律還有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長,為善比丘得安樂,為令正法久住等原因。

這個世界有那些本末倒置的事,或現象

林夢駒 提問者的注釋小字令我想到 普遍本末倒置的概括 誤區 打籃球能長高 舉重導致矮胖敦實 其實狀況 長得高的人打籃球相對普遍更有優勢 矮胖敦實的人舉重相對普遍更有優勢 庖丁醫命 這個世界最大的本末倒置就是否定了經驗和常識的認知,提倡了科學的方法和發展。比如科學養雞效率提高了,縮短了生長期,提高了出...

現在的大學為什麼有那麼多本末倒置的事情?

等你工作幾年就知道啦,普通公司職場的人每天都在表演,不求你實際上幹的怎麼樣,只要看上去公司在正常執行,看上去大家都在工作,就ok了。學生有的沒理想在混吃等死,有的有理想沒機會只能混吃等死,比如專業被調劑還不允許轉專業。 王江 其實我們的高等教育確實有些目標不太明確,不過這也有官僚的問題在其中。按照我...

道教這種起源和教義都很溫和的宗教,是怎麼誕生出太平道和五斗公尺道這樣凝聚力強,極賦攻擊性的變種?

菲利克斯 為了乙個太平盛世,大賢良師號召信眾聚集河北,企圖以示威手段脅迫朝廷解除黨錮,任用賢良執掌朝政 結果莫名其妙地告密,朝廷莫名其妙地突然下殺手。好好的太平道就成了叛軍,不想被州郡長官殺死報功,只能揭竿而起。民間無數的災民 流民也乘勢而起,頭裹黃巾加入了黃巾軍。結果朝廷是解除了黨錮,那批與大賢良...